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最优财政分权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有效的经济 ,必须是一个对资源、机会、风险及社会权力进行有效配置的经济。就财政方面而言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如何就税收收入进行分配 ,并使其达到最优 ,直接涉及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为经济活动提供所必须的公共产品的积极性。以国家公共产品、地方公共产品和私人资本为投入变量的Cobb -Douglas生产函数的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占有的税收收入的比例 ,等于地方公共产品的弹性除以地方公共产品的弹性与国家公共产品的弹性之和的所得时 ,财政分权度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吗?它如何作用于地区经济增长?文章探讨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共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并通过我国中部省份安徽省1994~201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能够加速地区公共投资,提升公共资本积累程度。研究结论验证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公共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投资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一方面,我国过去的公共投资领域累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另一方面,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需保持较大规模的公共投资。而融资困难多、债务风险大是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急需解决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投融资行为、整合资源、分类控制,从而缓解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融资困境、系统控制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不确定性,使得探寻风险致因和风险评估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的主要诉求。在科学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应用三角模糊数对镇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进行评估,并借助浙江省宁波市卫星城建设投融资的具体数据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风险和投融资平台经营风险带来的影响是最深远和最直接的,而战略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带来的影响较小。对于一级指标下面的二级指标,产生影响较大的有合规性风险、战略实施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等。建议地方政府在设立投融资平台时,一应依据地方财政经济状况确定规模;二要加强平台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制度建设;三要建立风险评价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完全的产物,其双重不完全代理是导致平台风险产生和扩大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的双重不完全代理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内生动机,从而掩盖了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扩张本质,进一步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特别是在经济滞胀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债务风险呈现扩大趋势。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在于从微观主体与宏观主体出发解决三者之间的双重不完全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利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区域品牌发展的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公共物品、消除外在影响、维护市场秩序和政府营销,均可直接促进区域品牌发展;商务性市场环境在地方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公共物品、消除外在影响和维护市场秩序与区域品牌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公共性市场环境在地方政府消除外在影响、维护市场秩序、政府营销与区域品牌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国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进入收尾阶段,地方政府债券将成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唯一形式。基于经济形势和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审慎预判,一些地方政府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部分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从而引发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针对积极防范地方政府债券违约风险、有效处置债券违约事件的前瞻思考,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特性及主要表现,并结合地方政府债券违约处置中的难点,如发债程序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法律适用存在困境等方面,分别从违约处置的法治逻辑、金融法规制方案和权利救济途径等角度探寻法治化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非常注重利用政府公共投资的扩张来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但近年来城镇化中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地方经济运行质量与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累积等一系列矛盾和投资低效率问题已经成为极大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视角,采用面板随机系数模型,对1995—2011年东、中、西部政府公共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政府公共投资的效率改进都不太理想,政府支出并没有显著提高单个要素产出效率或全要素生产率;中国政府公共投资整体规模和区域分配上仍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本质是权力实现的效益目标,要科学规范地配置政府权力,研究地方政府经济干预权限异化的表现,确定政府经济干预权限的合理界限、手段和范围确定原则,构建和完善地方财政体制,建立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制衡机制、社会整体利益参与机制、引入经济公益诉讼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预算支付透明度、预算支付效率与财政风险之间的关系,基于混合模型选取2005—2018年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并借助SPSS与Eviews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预算支付透明度的提升及支付效率的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财政自给率,抑制财政风险,增强经济内生发展活力。因此,应健全预算法体系及相关程序,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政府预算支付信息公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从各方面激发各级政府预算支付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政府内部管理以实现规范公共支出行为、矫正政府失灵的基本目标;提高预算支付信息的通俗性和提升人民群众经济素养并举,从而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预算支付公开效果,增强政府预算支付的规范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共需要的存在,也就存在社会或者众多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充当价值主体的价值,即公共价值.经济学视野中公共价值的核心是效率.为了实现这一价值,公共部门需要有效承担三大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再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相似文献   

12.
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文化属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公共文化资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其决定了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公法)保护的必不可少。而经济属性的实现带来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驱动对行为人会产生激励作用,这种激励对于以维护公共利益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来说,不发生作用或者作用极其有限,相反对于靠市场吃饭的具有“经济理性”的私主体则发挥着巨大的驱动作用。经济属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人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使私权的赋予具有了必要性,进而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经济属性的开发有利于提升文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与私法的保护方式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二者的契合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3.
公共经济法是调整在克服市场失灵过程中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共经济法的具体调整对象包括: (1)公共经济部门基于政治机制而发生的财产流转关系; (2)国家机关之间、国家机关与国有社会组织之间的财产管理关系以及国有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关系。公共经济法的基本性质是公私法的交融性。经济法由市场规制法和公共经济法所组成。公共经济法的体系主要由财政法、中央银行法(部分)、国有企业法、产业政策法(部分)等组成。  相似文献   

14.
公共经济体制作为处理公共经济中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责任分工、权力配置和利益分配的规则体系,其科学性高低,不仅对于公共经济生产力能否有效发挥、公共经济资源能否合理配置和整个公共经济体能否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还会对整个混合经济体的动力、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产生关键性作用。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考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质乃是公共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而公共经济体制的科学化是公共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和基础,因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完善的公共经济体制为根基。构建一整套系统完备的公共经济体制,更需要按照科学的功能目标和正确的指导原则加以统筹设计,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公共经济活动范围的合理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经济与民间经济活动范围的科学界定无论对财政、经济、政治体制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目前既不能按照所谓"小政府"论办事,也不能不顾经济承受能力按照某种事实上的"大政府"论办事,而应当既考虑需要又兼顾可能,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工规律,将公共经济活动范围界定于八个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既明确质的规定性,把握好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经济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包括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增长。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会采取一定的经济行为 ,扮演公益人角色、管制人角色、守夜人角色、调控人角色 ,促进本国的经济增长。政府的经济行为应该是有限的、公开的、服务性的。我国政府应该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公共投资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 ,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存在颇多争议,主要是经济法的公法属性和社会法属性之争。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类别,对经济法的研究方向应作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有益探索。尝试对经济法进行从单一视角转向跨法域的研究,探讨经济法同时涉足公法与社会法的问题,将能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进行更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转型和创新相脱节而导致的矛盾的分析入手,论述了市场经济不可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均衡,政府的职能不在于主导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在于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提供制度保障;创建现代公共管理政府,除了实现从权力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外,还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种类型的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组织,创建新的社会公共管理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现代财政就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主要解决公共需要,是服务财政、百姓财政、法治财政、绩效财政和透明财政。省级公共财政必须坚持由计划型、消费型、被动型、分配型、分散型财政逐步向公共型、发展型、主动型、监管型、整合型财政转变,并以促进潜在财政资源转化为现实财政资源、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转化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财政收入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各项社会事业同步增长提高为基本目标。公共财政制度的运行应以真实、透明、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制度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立法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经济立法领域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已危害到公共利益。为规范经济立法行为,《立法法》中规定了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应听取、征求公众意见的制度,以哈贝马斯的商谈理论为基础,这一制度可以界定为立法商谈机制。经济立法商谈机制的确立,可以从实现立法民主、协调经济利益和普及法制观念等三个方面维护公共利益。同时,借鉴国外的立法商谈制度的实践,我国的经济立法商谈机制应从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更好的实现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