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加工贸易是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加工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价值链这个研究视角分析,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处于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中,是一个多层次、多领域、多阶段的动态发展过程.针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现状,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要在两个方面实现产业耦合,一方面要与国内支柱产业耦合,发展产业影响力和关联效应大的加工贸易;另一方面要与国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耦合,即通过功能升级、高新技术化并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等形式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考察加工贸易对区域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加工贸易有利于降低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进口、出口整体上降低了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加工贸易出口对发达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幅度最大,而加工贸易进口对落后地区能源消耗强度降幅最大。第二,加工贸易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受人均GDP、人力资本和R&D投入的影响。第三,加工贸易在我国区域内转移并未造成能源消耗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加工贸易作为充分利用我国比较优势,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贸易方式将会长期存在。但目前存在着一些影响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我们就要实现加工贸易结构升级,加强对加工贸易的监管和政策引导,促进加工贸易向深加工、技术密集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应该制定有效措施,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延长加工链,提高产品增殖率;提高中间投入品本地化率,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实现加工贸易地区转移等,以此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改变我国加工贸易东重西轻的分布格局,同时也为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政策视角着重论述我国西部地区加工贸易的现状和承接加工贸易的优势,进而分析影响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目标定位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产品内分工取代产品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在影响产品内分工的诸因素中,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因素。本文从加工贸易发展的成因入手,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将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定位于劳动与资源密集,技术密集两个方面,并就西部地区如何发展加工贸易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前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处于低端;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优势日趋减弱;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贸易摩擦。对此,应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提高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要运用贸易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9.
加工贸易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发展壮大 ,当前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已涉及我国绝大部分产业 ,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推动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科学管理方法 ,增加出口创汇 ,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以及加工贸易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加工贸易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通商口岸和外贸态势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务运动时期,外资在华势力快速膨胀,中国资本主义性基本产业开始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贸易也随之发生了重大转变:西方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和原料需求的升级;中国新式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初步兴起后对外国商品需求的增加。中外贸易状况由出超向入超转变,并成为此后中外贸易变化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两个特征:一是宏观经济波动与外部需求冲击如影随形;二是外部需求结构演变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两分天下。在这样一个外部需求结构下,外部需求冲击的传导机制出现异质性特征,即来自加工贸易部门的外部需求冲击对投资和进出口产生更大影响,而来自一般贸易部门的外部需求冲击则对GDP产生更大影响。面对外部需求冲击,上述异质性效应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无法通过单纯地调整贸易结构中的任何一部分来降低外部需求冲击造成的影响。鉴于此,提高本国企业对价值链的控制力,或者进一步多元化外部市场,都是政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生丝的对外贸易模型,对中国生丝出口的各种弹性进行实验实证,进而分析生丝出口的经济效益并探讨中国生丝出口定价原则.认为,在制定生丝的出口价格时,丛须考虑中国生丝外汇收入对出口价格弹性低的特点,保持出口价格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服务贸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国际上一个在WTO框架下以《服务贸易总协定》为核心的多边国际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现行服务贸易法制还存在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才能适应WTO与GATS的要求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增长的对外贸易,从对外贸易对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的角度,通过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7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能源的消耗量,并借助2002—2006年数据,得出2004年以来中国的净贸易含污量不断扩大,因而贸易对中国环境的综合影响是不利的及中国的环境贸易条件呈现不断恶化的发展趋势,多数部门贸易条件的明显优势已逐渐消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理论模型,运用1983-2005年加工贸易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分析表明,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产生我国加工贸易比较优势的主要原因,但劳动力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削弱;中间产品进口是加工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成本导向型的外商直接投资具有贸易创造效应,是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干中学"效应引起的动态比较优势已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新的动力。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了调整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产品内国际分工视角下的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为视角,分析了加工贸易、零部件贸易的发展现状,并计算了1987~2006年中美主要贸易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果显示,在此期间中美贸易结构明显改善,产业内贸易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文章基于产品内国际分工实证研究了影响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因素,结果表明,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美高、中等技术行业及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对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