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服务外包中的编目质量控制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图书馆服务外包中的编目质量控制与评估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外包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弊端进行了分析,着重阐明了如何控制好编目业务外包的质量。并指出,图书馆服务外包中编目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图书馆只有控制好服务外包的质量,才能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宁夏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现状进行调查,可以看出,宁夏地区高校图书馆对业务外包认识的保守谨慎。当前,业务外包业务限于非专业技术工作内容,业务外包缺乏长远规划和相关制度,承包商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只要做好业务外包的规划、选择优质承包商等规避外包风险,宁夏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创新必将走向业务外包之路。  相似文献   

3.
结合实例对高校图书馆的编目业务外包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了编目业务外包的起因、利弊以及在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业务外包就是把企业的后勤辅助支援等非核心业务向外承包给一些专业化公司来承担,即把本来应该由内部操作的大量事务性和部分技术性工作委托给外部企业或团体来完成,以便企业集中资源于核心业务方面,发挥专长,形成竞争优势。对图书馆而言,业务外包就是指将图书馆业务,通过合约的签订,由馆方转包一部分或全部给外部厂商或机构(服务者)代为处理。最近几年来,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幅度与速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以致成了国内外图书馆界讨论的热门课题之一。一、图书采访编目业务外包的几种模式1.图书采购批准计划或称自动配书,送审订书。自动…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策略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入研究了我国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策略,即,把好外包书商选择关;科学制定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验收,严把质量关;对外包书商进行实时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6.
众包作为一种全新形式的外包模式在国外迅速崛起,并在国外图书馆中得到不了成功的运用;比较典型的图书馆有纽约公共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和德国国家图书馆等.国外图书馆应用众包的成功经验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主要有:图书馆应谨慎对待引入众包;图书馆可利用众包开展资源荐购工作和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应注重对众包用户的激励.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开放阅览环境、大数据环境、业务服务外包环境等种种新形势决定了图书馆管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提高管理效率,提高读者满意度. 调研了图书馆界关于借阅服务管理的关注度,提出了更新借阅服务管理的观念,明确借阅管理遵循的原则,从完善规章制度、重视不同借阅服务环境下管理侧重点,以及新形势下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新形势下提高借阅服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融服务外包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外包业务的重要领域.随着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也日益受到业界和理论界的重视.国内外理论界围绕金融服务外包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金融服务外包概念、金融服务外包动因、金融服务外包存在的风险及监控等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  相似文献   

9.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是近二三十年来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围绕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问题的研究已取得比较丰硕的成果。国外学者主要围绕外包什么、如何管理外包合同、外包效果如何、什么因素影响外包效果等主题展开了相关的研究,而国内学者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纬度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起,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外包迅速增长,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国际外包现象。国际外包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文综合评述了西方国际外包方面的前沿理论研究。全文首先分析了国际外包的发展趋势,接着回顾了国际外包的机理研究,考察了国际外包对工资、就业及生产率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国际外包的已有文献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沧 《河北学刊》2005,25(3):51-57
实用主义具有积极、创新和求实的性质,本质上是实践主义、多元主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它并非主张“有用即真理,强权即公道”,而是强调实践、经验、效果三位一体;它重行动反空谈,重效用反虚夸,主张不断探索和实验,反对普遍真理和绝对真理;它重视理论结合实际,以挫败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要求将玄学拉回现实,创立实践哲学,贴近人类生活,完善真善美统一的真理观,建立创造性方法论和审美主义人生观。新实用主义则立足协同性、相对性、后现代主义和文化自由论,给狭隘理性以重击。因此,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2.
黄晓宁 《理论界》2014,(4):144-146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是徐时仪先生的又一力作,凝聚先生30余年的心血。著作分量厚重,内容广博,分为上下两册,共计九章、二十五节(含绪论),涵盖《朱子语类》词汇的方方面面。徐先生扎根于文献,从事实出发,网尽现有朱子语类、语录的各版本,梳理了成化本系统各本间的关系,及"五录"与"三类"各本间的传承。通过对各版本的梳理和对勘,一方面纠正了诸多现通行校注本《朱子语类》的阙失,另一方面依据各版本的异文窥测语言的历时演变。在此基础上,详细考察了《朱子语类》中的异形词、同素异序词、多音词以及词组层面的语块,以概念场为入手点,点面结合,展开词汇系统研究。进而从语言、思维、文化等多角度,力求解释共时层面中的雅俗并存和历时层面的文白转变的动因,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治学经验,展示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在朝鲜半岛,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比较而言,儒学与佛教的影响是明显而强大的,而道家文化的影响是隐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朝鲜半岛的文学、文化中感受到老庄思想影响的深刻性。研究这一问题,对揭示老庄思想在朝鲜半岛哲学和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变化具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义是什么:效用、公平、权利还是美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这个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功利主义者认为正义是效用,罗尔斯认为正义是公平,诺齐克认为正义是个人权利,麦金太尔认为正义是美德。其实正义是属人的,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变化和更新的。在现代,必须从哲学层面升华正义理论,超越单纯的效用、公平、权利以及传统美德的视野,把人与人的生活意义、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作为正义理论的主题,并把关注弱者生存权利与约束强者权力意志的正义原则贯注于现实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5.
关于历史主体性根源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创新研究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说明历史过程的能动性根源。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客体的角度,唯心主义立足于主观角度,他们都离开了人的存在、人的需要、人的活动,因此都不能唯物地说明历史发展的能动性根源,即没有找到历史唯物主义的真正的“物”。本文从需要与生产、需要与历史、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需要与利益、需要与行为规律、需要与价值追求、需要与人的全面生产等角度,全面揭示了人类历史能动性根源,以此确立人类历史的生存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古希腊思想史上,有关人性的认识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大体上,依时间先后,形成了神性人、理性人和自由人三重假设。神性人假设存在于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认为人是神的创造物和实现神意的工具,神性人的本质是感性的人。理性人蕴育于古风时代,盛行于古典时代,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其实是将人的根本归结为城邦政治。自由人盛行于希腊化时期,认为人的本质是精神自由。  相似文献   

17.
道德制约权力是权力制约的重要方式,是对其他权力制约方式的补充和超越。道德制约权力能够提升权力主体的道德境界,保障权力运行的道德取向,并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腐败。但从政治实践来看,道德制约权力的实现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权力主体层面由于自利性在市场交换原则下的扩张,导致权力主体道德信念的蜕化;道德自身层面由于道德法律化不健全和道德社会监督不完善,导致道德他律的缺失;组织环境层面由于公共组织道德制度的扭曲,导致道德氛围的衰败。道德制约权力的实现需要四个方面的相互配合:一是创新道德教育,弘扬从政道德信念;二是完善道德立法,明确权力运行的道德边界;三是推进道德问责,强化社会舆论的道德监督;四是匡正道德制度,提升公共组织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18.
饶龙隼 《文史哲》2004,(5):83-89
直到晚周诸子的时代,百家争鸣,言辩盛行。在这种学风影响下,言用制度和志意内涵均有新异的变化。而与之同步,晚周用象形制也发生新变,出现一种新质的用象形态——观念具象。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具象不是独立外在的实物,而以物象的寓意为条件,呈现为一种观念属性;(二)用象是自由灵便的,一方面人为因素增强,可以随意地从物类中抽取观念属性,并在不同物类之间建立观念联属,另一方面用象形制的自足自由程度提高;(三)观念属性的凸显,使用象形制脱落礼仪程式之媒介,而完全依赖语言这种媒质,晚周诸子用象的提示语"如"、"若"、"譬"等词,大多从口从言,显示了观念具象的言象媒介情态。就是在观念具象的融介下,言语与志意达至深度沟通,并形成了中国最早的言·象·意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9.
李掖平 《文史哲》2005,(5):31-34
2005年10月8日,是中国现代杰出诗人、山东大学校友臧克家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文史哲》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得到了臧克家先生深切的关怀和鼓励,他长期担任《文史哲》编委、顾问,经常为《文史哲》审读稿件、推荐青年作者,每次回母校他总是要到《文史哲》坐坐,在《文史哲》庆祝创刊50周年的时候,他欣然命笔题词“高枝独秀”,高度评价《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鼓励《文史哲》同人再接再厉……。为了缅怀和纪念臧克家先生,我们特以“传统、时代与诗歌创作”为题组织了这次学者笔谈。诗人臧克家从传统中走来,又沐浴了五四新文化的风雨,他的艺术创作生涯历经几个不同时期,始终保持着与时代的紧密联系。丁尔纲先生的文章纵论古今,肯定了臧克家的创造,确立了臧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臧克家承前启后,是中国特色新诗的新起点的奠基者和开路人;孙基林教授的文章,则从诗人经验与记忆的创作论角度,采用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说了诗人臧克家的乡村情结和诗作的乡村意象;蒋登科教授的文章从创作动力的角度,指出了诗人两种鲜明的表现姿态,即批判与顺应;李掖平教授的文章,则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实语境与臧克家诗歌的本质联系及其艺术的写实价值……视角不同,观点各异,读来给人许多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制度的本质在于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公正性 ,它具有规范性和秩序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分配、导向性和激励性、协调性和整合性等主要功能。制度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公正性发生矛盾时 ,就产生制度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失效 ,因而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应遵循实质合理性和公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循序渐进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