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管晏列传:「大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老子申韩列传曰:「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篇中独颇载说难之辞,余皆不及焉。司马穰苴列傅曰:「世既多司马兵法,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孙子吴起列传:「大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商君列传:「大  相似文献   

2.
空籍五岁     
史记陈杞世家「惠公立探续哀公卒时年而为元空籍五岁矣。」索隐「惠公探取哀公死楚陈灭之后为元年,故今空经年籍五岁矣;一云:籍,借也,为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说不甚明,疑文有讹夺。史记之意,盖谓自哀公死至惠公复立之时,  相似文献   

3.
一苍梧史称舜崩苍梧之野。司马相如曰:「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是苍梧在上林东,并不指湖南零陵为苍梧也。方与纪要:河南内乡县西南百二十里,有丹水城,南去丹水二百步。范汪荆州记曰:「丹水县,尧子朱所封,亦曰丹朱城。」山海经谓舜与丹朱葬相近恐苍梧当近此。淮南修务训:「舜南征有苗,道死苍悟。」文选注引六韬:「尧与有苗战於丹水之浦。」吕览召类:「尧战於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淮南兵略训同。论衡儒增:「尧伐丹水。」又恢国:「尧有丹水之师。」是古谓三苗在丹水,舜征有苗留葬苍梧,必舆丹水相近。后人谓有苗在洞庭已误,亦豈有南征洞庭,而道死道州零陵之理左哀四:「楚右师军於苍野。」杜预注:「苍野在上洛县。」水经注:「丹水自苍野东历菟和山,疑苍梧之野即苍野,在今陕西商县东南,菟和山西境,故司  相似文献   

4.
伯益考     
一伯益与伯翳史记秦本纪云:「秦之先,帝颛项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阜斿?笏媒蟪觥!荒似拗π罩衽4蠓寻菔?佐舜调驯乌兽,乌兽多驯服,是为伯翳。」正义云:「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皐陶之乎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皐陶。』索隐云:「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祀系家则叙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  相似文献   

5.
史记管蔡世家之末总叙周文王之后曰「伯邑考其后不知所封。武王发,其后为周,有本纪言。管叔鲜,作乱诛死,无后。周公旦,其后为鲁,有世家言。蔡叔度,其后为蔡,有世家言。曹叔振铎,其后为曹,有世家言。成叔武,其后世无所见。霍叔处其后晋献公时灭霍。康叔封,其后为卫,有世家言。冉季载,其后世无所见。」此所谓有本纪言,有世家言者,并指旧史言之。其赞曰:「管叔作乱。无足载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成叔、冉季之属十人为辅拂,是以诸侯卒宗周,故附之  相似文献   

6.
古四声臆说     
一说语言音韻上之声调与永明以来诗赋文章上之四声异趣不能併为一谈乐记曰:「声成文谓之音。」又曰:「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然则音者,比合众声,生变成方,因轻重高下之文,以矢意发情者也。情意万殊,则轻重高下之文随之而异。五音二变不足以尽之;六律六吕不足以尽之;七宫八十四调亦不足以尽之也。先民举其大体,等而类之,命曰宫商角徵羽。虑其未备,又曰清濁为异,大细为异,疾徐为异,长短缓急为异。盖皆  相似文献   

7.
《左氏春秋》原名《春秋国语》《左氏春秋》这一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写道:“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鲁君子左丘明……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吕不韦……为《吕氏春秋》。”历来都认为《左氏春秋》指的是《春秋左氏传》,省称《左传》。我认为《史记》在这里记叙的《左氏春秋》,根本不是指《左传》,而是指《春秋国语》,省  相似文献   

8.
予尝作鲧禹博说一文,云「后土、句龙即禹,烈山氏之子柱,亦即稷之化身。烈山氏后人说为姜姓,国语韦注:烈山氏,炎帝之号也。而后稷为姜嫄所生,汉书律历志载张寿王言郦山女亦为天子,在殷周闲,郦山、烈山一音之转。国语周语下载大子(?)之言曰:「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史记所引周世系,自后稷至文王,祗十五世,较之殷自成汤至纣共二十九世者,几短一半,则姜嫄当殷、周之闲,自亦可能。史记秦本纪: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矞,以亲故追归周。」  相似文献   

9.
史记货殖列传引计然之言曰「夫,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过三十,则农末俱利。」汉书志载李悝尽地力之教曰:「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馀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馀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旧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馀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有不观耕之心,而令(?)至于甚贵者也。」案计然言(?),以三十为最下之价。而李悝农家之人,以石三十为率。盖籴(?)之利尽归商贾,农夫所得,廑此区区而已。假使取三十、八十之中,石得五十,则四十五石之(?),可多得九百钱,反赢四百五十,足勉支疾病死丧之费矣。故知农夫之困,商贾实为之也。李悝言食人月一石半,是日五升也。赵充国屯田奏:「愿留万二百八十一人,用壳月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斗。」则日八  相似文献   

10.
九州通考     
(一)论「九州」说始于宗周州之初谊为聚族而居之下邑画壄分州,不知所昉。汉书地理志「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得百里之国万区。」稽之五帝德无是说也。堯典言「舜肇十有二州」马融注「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遼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史记集解此郑玄亦谓,「舜以青州越海,而分齐为营州;冀州南北太远,分卫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尔雅释也释文孔颖达尚书正义因谓,「舜始为十二州,在禹治水后。」然则,考经界沿革者,仍以禹域九州为最古。商颂玄乌,「古帝命武汤,奄有九有,」又曰,「汤降不迟,帝命式于九围,」九有,九围毛传皆训为九州。齐叔弓钟铭云,「虩  相似文献   

11.
船山之自畛以绝物与夷狄俦党也。用春秋明王道。内中夏而外夷狄之道。其言曰「春秋陆浑吾离允姓侨如之族种。非如匈奴吐番契丹鞑靼之外逼。」谓昔之戎夷犹在内地。后之戎夷乃在外儌也。今则匈奴吐番契丹鞑靼。又如陆浑吾离允姓矣是以五族共和。而外逼者更有英俄日美法德矣。春秋之时。「孤竹蹙燕。淮夷病  相似文献   

12.
刘知几《史通·疑古》篇云:“《论语》曰:‘太伯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案《吕氏春秋》所载云云”。浦起龙《通释》云: 书名恐误,当是《吴越春秋》。尝取《吕氏春秋》所谓《十二纪》《八览》《六论》纵观之,曾无一语及太伯事者。试抽《吴越春秋》复之,乃遇其文,今录于左:《吴越春秋》:“古公三子,长曰太伯,次曰仲雍,雍一名虞仲,少曰季历。季历娶妻太任氏,生子昌。  相似文献   

13.
离骚解题     
“史记”屈原列传引淮南王刘安之言曰:“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离骚赞序亦云:“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此皆訓离为罹。案离骚一词为楚之方言。项安世家说云:“楚语:德义不行,则迩者骚离。韦昭曰:骚,愁也。离,畔也。盖楚入之语,自古如此。屈原离骚,必是以离畔为愁而赋之。”今人郭沫若、游国恩承之。郭谓屈氏以口语标题,别开生面。(见郭著“屈原研究”)游谓离骚盖楚曲名,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见游著“楚辞论文集”屈原作品介绍)三氏之说是矣,惜未能疏通证明。请申证之。考离骚为楚人语,项氏所引楚语伍举之言,此战国时语也。至汉转为牢愁。离牢双声故得相  相似文献   

14.
说邢     
史称祖乙迁于邢。水经注「汾水西迳耿乡城北,故殷都也祖乙自相从此」。索隐正义皆本之为说。今河津县南十二里有故耿城是也。疑殷都不远迁及此。祖乙所都,当在河内平(?)邢丘。水经沁水注:「朱沟迳怀城南又东迳殷城北。郭缘生述征记曰:怀县有殷城或谓楚汉之际殷王卬都之,非也。」纪年云:秦师伐郑,次于怀城殷即是矣。然则殷之为名既久竊疑殷城之名即起祖乙耳。又按左隐四:「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左隐五:「曲沃以郑人邢人伐翼。」旧说以河北邢台说之。邢台既与卫郑皆远,更不能及晋。宣十五:「晋败赤狄于曲梁,始灭潞。」其前河北之邢台,何缘与山西曲沃晋翼相通?然则狄灭邢卫,殆亦河内之邢矣。郡国志:河内平(?)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周公之胤,凡蒋邢茅胙封地皆近。及邢国既迁其故地乃称邢邱。宣六:「赤狄围邢  相似文献   

15.
(一)“究天人之际”一语的义训 《史记·太史公自叙》自述其著书旨趣是绍法《春秋》,拨乱反正。其方法是,“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其行事”。《汉书·司马迁传》载其《报任安书》,述其作《史记》也说“罔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史记,论考其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凡百三十篇”,意与《太史公自叙》所说相同。但此《报任安书》下文又说:  相似文献   

16.
我们读《论语》时,往往要参考司马迁的《史记》。因为《论语》的性质原属“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汉书·艺文志》)。这些言论记载下来了,可是他的话是在什么场合和形势之下讲的,几乎都没有告诉我们。这方面我们可以靠《史记》作些考证。拭举一例: 《论语·卫灵公》说: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马。” 《论语》里只有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17.
名他人之学     
史记信陵君列传:「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案项羽本纪,谓羽于兵法不肯竟学,而汉书艺文志兵形势家有项王一篇,疑亦他人之兵法,而项王名之者。项羽百战百胜,固由其天才之高,亦必不得略无法度。汉高祖征英布,望布军置阵如项籍而犹恶之,则籍兵法之精可见。窃疑羽少时未肯竟学,逮赳兵后,又未曾不得进兵法者之教也。此古所谓学于其臣者欤?  相似文献   

18.
读“古蜀国为蚕国说”的献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朱逖先先生「古蜀国为蠶国说」一文,载进事新报学灯第四十四期主张古代蜀之称蜀实以蜀国蠶业发达故也。而「蜀」舆「瑟」古谊本同。但区区所见,未能与朱先生论旨一致爰仿古人献疑之例提供管窥以就正于当代通人。朱先生若肯赐以指教尤欣幸焉!朱先生所攷证者为古蜀国其所谓「古」当指秦前之蜀而言。惟欲证成此论须根据两汉或其以前之记载始足坚人之信。此犹论殷商事应据甲骨卜辞;论孔子事,应据论语也。乃一核朱先生所据以证蜀地有蠶业者,一据常璩华阳国志言:「蜀侯蠶业。」二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谓:「相传蠶业始教人养蠶。」三引宋黄休复茆亭客语谓:「蜀有蠶市。」以千载后所记载之传说与情况而谓古代或即如此将传说之虚妄与夫时间上之隔离及变遷,尽行忽略;殊觉其所论之未能坚  相似文献   

19.
日语助词「は」和「が」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个很难掌握的语法点。它的表现方式和用法复杂,汉语中又没有「は」和「が」对应的用法区别,这都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除此之外,中国的日语教科书一般都没有比较系统地说明「は」和「が」的各种用法及区别,这也会成为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其用法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日语教科书,找到其中的问题点,从而提出开设关于「は」和「が」的专题讲座并详细介绍讲座的顺序和内容,旨在达到使日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は」和「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吴越春秋》“掩余”并作“盖余”。李富孙曰:“《释言》曰:‘弇,盖也。’《释文》:‘弇,古掩字。’《〈周语〉注》《〈淮南·说林〉注》并云:‘盖,掩也。’是掩与盖义同。”又引武氏亿曰:“《韩非·说林》‘将攻商盖’,《书》作‘商掩’,《孟子》作‘伐庵’,此奄、掩、盖字异而义同。”今按:武、李二氏之说实皆本于《史记索隐》。《〈吴太伯世家〉索隐》曰:“《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武氏、李氏正是据《索隐》前说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