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论阿Q     
肖文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22-22,59
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形象的认识,至今依然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阿Q是一个受了精神奴役创伤的革命农民;二、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自觉的农民典型;三、阿Q是一种思想的典型,是阿Q精神的寄植者,是一个集合体形象。笔者坚持认为阿Q是一种精神典型,本文试加论证。  相似文献   

2.
阿Q典型新探     
一何其芳同志在一九五六年《论阿Q》一文中说过:分析阿Q“这一个”典型的“困难和矛盾主要在这里:阿Q是一个农民,但阿Q精神却是一种消极的可耻的现象。”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历来对阿Q典型的不同观点的讨论,正是围绕着怎样看待这一矛盾而展开的。一种观点把二者根本对立起来。认为作为农民阶级的阿Q,其精神就不应当如此消极和落后。按照这一“逻辑”,于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阿Q不是一个农民,而从阿Q说过的“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这句话里,断言阿Q是从地主破落下来的,所以在精神上与一般农民不同。又一种认为,“阿Q这典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所具有的阿Q精神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给国民心理上造成不同缺陷的"国民性".然而,"阿Q精神"并不是单一的个人精神性格,也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时代的现象,而是在任何时代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分析了阿Q精神的演变及承传历程并初步分析了这一"国民性"的渊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阿Q正传》问世六十年来,在中外文坛上引起广泛反响,阿Q的形象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中间,被公认为卓越的艺术典型。然而,关于阿Q是个什么典型形象的问题,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种意见中最大的分歧莫过于阿Q是阶级典型,还是思想典型。或者说,种种意见概属于两类:“革命农民”,“二流子”,“落后农民”等等论者,均视阿Q为阶级典型;“复合体”,“精神寄植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民族劣根性的典型形象,并通过阿Q的悲剧性命运和遭际,揭示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对阿Q悲剧性格形成的致因作用,揭示了阿Q是怎样一步步被剥夺精神尊严和内体生命.阿Q是没有个性意识的,周围的群众也是无个性意识的.作品通过民众的个性泯灭,揭示在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艰巨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对阿Q典型问题的认识,是一个争论很久的问题。尽管随着讨论的深入,对许多问题人们已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对有些问题,如阿Q究竟是个怎样的典型?人们的看法仍很不一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阿Q形象本身的复杂性和深刻性之外,主要是由于人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不同,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所致。我认为,只有对一些关键问题,如典型人物的典型性、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鲁迅创作该形象的意图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形象本身所蕴合的客观思想意义和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相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思维,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类的共性。但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各种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迥异,他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也不尽相同。文学家在塑造人物时,如果能深入到内心世界挖掘人物独特的思维方式,用来表现丰富复杂的“这一个”的性格,一定能使形象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使作品反映出更深刻的主题思想。阿Q就是一个有独特思维方式和特点的典型形象。鲁迅先生匠心独运地给阿Q的抽象思维造成一系列混乱和错误,塑造出一个“农民式的质扑、愚钝、但也很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形象,以揭露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迫害,批判精神胜利法,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阿 Q 正传》当中阿 Q 的典型,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有些同志所说,阿 Q 是一个农民,但阿 Q 精神却是一种消极可耻的现象,这是理解阿 Q 的困难和矛盾.在这个困难和矛盾的问题面前,具有不同的世界观的人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说,阿 Q是阶级的典型;有的人说是民族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阿Q和祥子形象的塑造,是鲁迅和老舍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伟大贡献.虽然阿Q与祥子走过的人生轨迹截然相反,祥子是追求现实胜利而精神崩溃,阿Q是求精神胜利而肉体毁灭,但在这两个各具特征的人物身上,却包裹着相同的文化心理与国民精神.阿Q与祥子形象在文化心理上的共同性和相通性,折射出两位作家以改造国民灵魂,实现人的精神解放为旨归的伟大心灵.  相似文献   

10.
一、《阿Q正传》的创作本意究竟是什么? 鲁迅的《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几十年来,人们为它争论不已。尤其是对于其中所塑造的阿Q的形象,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一部艺术作品或一个艺术形象,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以为,允许人们对一部艺术作  相似文献   

11.
《阿Q正传》(节选)是选取全文的第七、第八两章.这两章表现的主题是: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这一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一主题是通过小说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阿Q这一形象反映出来的.课文开头告诉我们,辛亥革命开始曾给闭塞的落后的未庄带来不安和骚动,“全村人心就很摇动.”可见这场革命开头影响是不小的.但人们是否对这场革命有所了解呢?不!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党是什么样呢?“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人们还认  相似文献   

12.
关于阿Q是什么典型的问题,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其中对于阿Q是不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的论争,意见也很分歧:有的认为阿Q就是“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不是落后农民的典型;有的认为阿Q只是落后农民的典型,如果把阿Q看作“国民性弱点”的典型,那就等于说阿Q是超阶级的典型,就是宣传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等等。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显然不是我们所能胜任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又经常遇到这些问题,现在只是权作学习,提出几点粗浅看法,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的小说里,《阿Q正传》是最杰出的一篇。这不仅是鲁迅在小说创作上没有给我们留下宏篇巨制,唯有这《阿Q正传》是比较长的了的缘故,主要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非常深刻。鲁迅塑造的阿Q形象,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阿Q的时代虽然早已过去了,但直到今天,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仍未消失。“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只要碰到那种拒绝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用一些可耻笑的想法和说法来掩饰他的缺点和错误的人,不管他的想法和说法和那老阿Q是多么不同,我们仍然不能不叫他作阿Q。”本文试就‘阿Q’形象的社会意义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4.
从造像到寓言的文学之旅--论当代小说中的阿Q精神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阿Q正传>因在塑造典型形象和承担民族寓言两方面的巨大成功而成为不朽的杰作.在当代小说发展的不同时期,作家曾在这两方面分别对阿Q的精神基因加以演绎,虽也有较好的小说诞生,但却一直缺乏能将二者统一并在艺术成就上可以同<阿Q正传>相媲美的作品.对当代小说中富含阿Q精神基因的作品做个案分析,可以从中得出对当前及未来小说创作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二一年末到一几二二年初,鲁迅在《晨报副刊》连续发表了他的不朽杰作《阿Q 正传》,立即引起社会的注意,各色各样的人们对鲁迅创作《阿 Q 正传》的本意作了种种分析和猜想。一篇小说能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把这些反映归纳起来,文学界一般认为阿 Q 是各个阶级身上的阿 Q 精神的“寄植者”,或者说他是“一副中国人品性的‘混合照像’”,因而认为《阿 Q 正传》意在暴露“中国人的最大的病根”。这种意见抹煞了阿 Q 形象的阶级属性,把阿 Q 抽象为“阿 Q 精神”的化身,鲁迅对此从未表示过赞同。还有一种意见来自社会上,就是认为鲁迅通过阿 Q 这一人物来揭露某些人的阴私,意在骂人。鲁迅对此无限感慨,他说:“直到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精彩的细节举不胜举。象人们所熟知的阿Q画园圈的细节,那样的典型、深刻、警策,在阿Q形象的塑造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就是许多看似平平淡淡的细节,只要我们阅读时悉心体会,也如同咀嚼橄榄,直觉得其中涵蕴丰富,回味无穷。本文拟就此谈点琐细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许多年来,人们在谈到《阿Q正传》的创作思想或讨论鲁迅对阿Q这一人物形象的态度时,大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来概括,认为它是创作《阿Q正传》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阿Q这一形象之中。这种说法,乍一看去,仿佛有些道理,实际上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确切的。下面仅就一些事实,谈谈个人的粗浅意见,偏颇之  相似文献   

18.
《堂吉诃德》与《阿Q正传》是两部不同时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分别为我们塑造了文学史上的两个典型形象——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Q。两部作品产生的背景、国度和时代是不同的,这就使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两者同时也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阿Q正傳》是世界上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它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的意义。对魯迅来說,《阿Q正傳》是他前期思想观点和艺朮观点的艺朮結晶,正确地研究这部作品,就能幫助我們了解魯迅前期的思想特点和創作特点。对文学史来說《阿Q正傳》立下了中国文学里程上的新碑,是現代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它还蘊含着丰富的文艺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长期的研究。在当前,如何从典型理論上来研究阿Q典型和阿Q主义,却有重大的和迫切的意义。在文学理論中,“典型形象”一般就是指典型人物形象。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是丰富多采、各不相同的。但是,任何典型形象都是在生动的、具体的和直接感知的生活图画中对社  相似文献   

20.
阿Q言语分析     
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生物的人成为社会的人的重要条件。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因为性别、年龄、阶级、行业、文化程度乃至性格、情绪、交际场合等等的不同而各有特征。因此,了解一个人,除了观其行貌之外,还要听其言语;塑造一个文学典型,除了状其形象之外,也常叙其言辞腔调。阿Q形象的塑造和精神胜利法的揭露就不仅仅得益于对阿Q外貌、动作等的刻画,也得益于对阿Q言语活动的叙述。一内心的展示日常说话,因为太平常,脱口而出,人们仿佛感觉不到有使用语言动脑筋的过程。但在事实上,在我们动脑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