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SCI的危险因素、合并疾病、影像学表现及TCD上的改变及特点。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332例,分为SCI组和CI组,检查血生化,根据CT和MRI将病灶分度,用TCD检查血液动力学改变,比较二者特点。结果二组中脑梗主要集中在(70~80)岁,大都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和DM,但SCI组中DM多于CI组,CI组中TIA多于SCI组,P〈0.05.影像学上SCI以单发小病灶,Ⅰ度和Ⅱ度为主;CI以多发大病灶Ⅲ度和Ⅳ度为主,有统计学意义。TCD方面SCI组和CI组中首次诊断为脑梗者,各条血管血流速度均普遍增快,而CI组中既往有脑梗史者,除VA,BA减慢外,其余血管流速基本正常.二组有显著差异。结论SCI的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和冠心病。多发生在不影响运动的“静区”.单发的小病灶.Ⅰ度和Ⅱ度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抗体的变化规律、变化程度及与病情轻重、梗死部位、预后的关系。方法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将65例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三组;选择34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固定化蛋白质的免疫学测定(Western Blot)法测定其外周血淋巴细胞中 HSP70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 HSP70抗体滴度。结果在发病后24h 内,轻型、中型及重型脑梗死组 HSP70表达水平分别为708.67±193.56、585.95±165.39及421.18±123.87积分光密度,各组之间比较及其与健康对照组的86.08±34.13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重型脑梗死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重型脑梗死抗体阳性率也高于轻型脑梗死(P<0.05);随病程延长,HSP70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轻型脑梗死组下降幅度较大而重型梗死组下降幅度较小(P<0.01),抗体阳性率及滴度比例也随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P<0.05)。脑梗死的部位与 HSP70表达水平及其抗体阳性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测定老年脑梗死患者起病后24小时内 HSP70表达水平及其抗体滴度,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脑梗死、估计病情轻重、判断患者预后的客观、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中饮食、饮酒以及肥胖因素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发生痛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间诊断为痛风的40例患者为观察1组,45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为观察2组,60例血尿酸正常的健康对象为对照组,分析饮食、饮酒以及肥胖因素的临床危险情况。结果通过三组的对比分析,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酒精摄入量、腰围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蔬菜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酒精摄入量和腰围均明显的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腰围和酒精摄入量均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痛风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0.342,0.533;95.0%CI分别为0.113~3.213、0.173~2.125。结论临床中饮酒和中心性肥胖均是影响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发生痛风的最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联合ABCD~3-I评分法预测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53例老年TIA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CD、ABCD~3-I评分法及二者联合方式评估患者1周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3-I评分法中低危组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中危组和高危组(P0.05);TCD脑血管正常或轻度狭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低于中度和高度脉狭窄患者(P0.05)。脑血管狭窄≥50%且ABCD~3-I评分≥4分的TIA患者脑梗死率高于脑血管狭窄50%者(P0.05)。结论 TCD联合ABCD~3-I评分法能显著提高预测老年TIA早期发生脑梗死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肥胖指标与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SL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参加2019年阜新市中心医院春季体检中确诊的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75例,对照组选择参加同期体检结论健康的老年人308例。分析比较两组对象的肥胖相关指标。结果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体重正常者明显少于老年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组(P0.01,P0.001)。结论超重、肥胖及腹型肥胖为老年人发生无症状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计划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C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变化,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病情将病例组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检测131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131例对照组患者早期血清Ca2+、NSE、hs-CRP含量。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Ca2+含量显著减少(P〈0.01),血清NSE、hs-CRP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血清Ca2+、NSE和hs-CRP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在缺血性脑卒中占20%-78%,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深穿支动脉的闭塞。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的普遍应用,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日趋增多,且发病年龄也出现年轻化。临床上经CT、MRI检查可确定梗死的范围和部位,但不能对脑血流动力进行测定。TCD检测灵敏度高,能发现脑血管功能异常。利用TCD观察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TCD)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优缺点。方法分析我院87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TCD与MRA检测结果,并均行脑血管造影(DSA)进行对比。结果 TCD对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为97.6%,敏感性为84.5%,假阳性率为1.5%,假阴性率为16.4%;MRA分别为95.7%和83.0%,6.4%和20.9%。结论 TCD与MRA对老年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均有较高特异度及灵敏度,且TCD较MRA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经济性,可用于常规筛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 Vue)在原发性肝癌(HCC)及肝血管瘤病变中超声造影特点,初步探讨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肝占位性病变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2例原发性肝癌,8例肝血管瘤,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MRI增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超声造影后,HCC表现多为动脉相快速显影,门脉相快速消退,呈“快进快出”型;肝血管瘤动脉相时无明显变化,增强方式以门静脉期周边缓慢增强,呈向心样填充,造影剂显影持续时间较长。结论HCC及血管瘤在实时超声造影能表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可以帮助提高超声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26例MCI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比较二者筛查MCI的效果。结果以26分为分界值,MOCA筛查MCI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76.47%,MMSE筛查MCI的敏感性为57.69%,特异性为97.06%。结论MOCA为高敏感性的MCI筛查工具,且可用于筛查MMSE得分正常的MCI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血糖水平与其预测的关系.方法经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48h内空腹检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血糖升高两组.血糖升高组患者于急性期同时测定糖基血红蛋白,分析两组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大部分发生于卒中后,其血糖升高多见于皮质梗死即累及主干支大灶性梗死,其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明显差于血糖正常组,而且死亡率高.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可加重脑梗死损害,严格检测和控制血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0~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4±3.9)分VS(14.9±4.6)分(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检测脑出血的敏感性及梗死后T1高信号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磁共振序列检测脑出血的敏感性,鉴别及分析梗死后T1WI高信号病例。方法33位磁共振常规序列怀疑、不能除外脑出血的患者分别追加磁共振FFE T*2WI及CT扫描。判别不同磁共振序列及CT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并且对梗死后短T1病例进行鉴别及分析。结果28例为经CT或病史确诊为脑出血,所有出血病例在FFE T*2WI上的表现为:血肿周围区呈现清晰的低信号带,5例为非出血病例,T1WI呈现高信号,FFE T*2WI无颅内出血的低信号表现,与CT结果一致。产生梗死后T1高信号的病变可包括:不完全性脑梗死和皮质层状坏死。结论FFE T*2WI可以敏感的检测到脑出血并排除T1高信号的假阳性出血病例,与常规磁共振序列组合可以进行较为正确的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七三醇皂苷(PTS)、胞二磷胆碱(CDP-c)联用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短暂性(90min)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PTS、CDP-c单用及联用7d后,大鼠脑梗死体积、caspase-3表达及凋亡细胞数。结果和对照组相比,PTS组、CDP-c组及两药联用组脑梗死体积较小,caspase-3表达、凋亡细胞数均较少,并有统计学意义。两药联用组和PTS组、CDP-c组相比,脑梗死体积较小、caspase-3表达、凋亡细胞数较少(P<0.05)。PTS组和CDP-c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TS和CDP-c单用对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PTS与CDP-c联用对短暂性局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认知功能不同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其中痴呆组36例,非痴呆组44例。对受试者检测其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非痴呆组比较,痴呆组血Hcy水平明显增高(P<0.05),Hcy水平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无明显关系( P>0.05)。结论血Hcy水平增高可以加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心通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脑心通4粒,tid,连续60d,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评估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测定.结果 脑心通组治疗后在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的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亦得以改善.结论 脑心通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改善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olkmann挛缩临床分期及早期神经、血管松解术治疗Volkmann挛缩的疗效.方法将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的38例Volkmann挛缩(挛缩期)病例分为挛缩进行期A组(19例)和挛缩恢复期B组(19例),术后随访6个月~15 a.结果术后总优良率为76.32%. A组和B组病例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4.74%和57.89%,A组的功能评定优良率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Volkmann挛缩(挛缩期)越早行神经、血管松解术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丙二醛( MD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prague-Dawley ( SD)大鼠,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于术前15天灌胃阿托伐他汀,6mg/(kg· d),然后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中MDA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24小时,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缺血组比较,阿托伐他汀预处理组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MDA含量( 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MDA含量,增强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