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毫无例外地采用凯恩斯主义政策应对危机.事实上,战后日本实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长期萧条期以及本次金融危机时期.实践证明,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经济复苏,但与新自由主义一样有利有弊.最新经济数据表明,受强劲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刺激, 日本经济已经触底,但在后金融危机时期, 日本将面临严峻的疗伤任务.  相似文献   

2.
关于90年代日本处理金融机构危机方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 ,日本金融机构的危机频频发生 ,由于传统的依靠民间金融机构协作救助破产金融机构的计划破灭 ,日本金融监管当局便将希望寄托在存款保险机构的出资及日本银行的贷款上 ,这实际是 90年代以前“护送船队”方式的延续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业的问题。处理方式上的失误 ,加重了银行危机 ,并增加了危机的破坏程度。一、90年代以来日本对金融机构危机的处理方式(一 )存款保险职能的扩大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成立于 1 971年 ,存款保险对象包括普通商业银行、相互银行、信用金库和信用合作社的存款、定期公积金等 ,保险费率是根据存款余…  相似文献   

3.
日本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及其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不断加深, 日本经济也开始出现了衰退.对此, 日本政府积极采取了危机应对政策.日本银行也认为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持续不断地积极地提供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在积极推行一般对策的基础上, 日本银行陆续出台了一些非传统措施, 以支持企业融资和金融机构贷款.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后, 日本经济曾陷于"资产负债表"衰退,在应对此次危机时,为防止经济陷入恶性循环,应该借鉴泡沫经济留下的经验遗产,认真思考危机应对政策的效果与成本.  相似文献   

4.
此次美债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延续,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讲,是根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步入低潮、美国实施一系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导致的收入差距重新扩大.应对美债危机,必须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看清“普世价值论”和“补课论”的真面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5.
年金问题是当前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长期疲软和少子老龄化进程加快,使日本公共年金制度面临严重危机.经济长期萎缩,加重了企业和劳动者的年金负担,直接影响公共年金收入.人口老龄化导致参保人数的逐渐减少和依靠年金生活的老年人口的增加.如何解决年金问题,是日本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理论的科学性蕴涵在其内容的丰富性之中.<资本论>有着多方面的理论观点,这些观点有着相对独立的价值.但这些观点并不仅仅是一棵棵孤立的"大树".而是由多种"树木"构成的"森林",其严密逻辑把这一个个观点缀连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往在谈到<资本论>时.人们常常只看到了它揭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主张采取革命手段榷毁资本主叉制度的一面,而忽略它为全面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化解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理论基础的一面.事实上,<资本论>除了革命性质以外,还具有重要的建设性质,是研究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日本研究》2010,(1):100-102
在此次金融海啸发生之前的五年间,日本经济实现了相对稳定的2.2%的年增长率.然而在"失去的十年"之后不久的又一次重创给艰难前行中的日本经济带来了不小的伤害,继2008年之后,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日本已遭遇连续数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刚刚从泥淖中露出头来的日本经济又为金融危机所掣肘,本文旨在浅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并总结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瑞 《日本研究》2007,(4):31-35
零利率政策解除后,日本银行力图通过利率调节物价和经济,实现利率正常化目标.虽然日本银行于2007年2月采取了加息措施,将银行同业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上调至0.5%,但利率仍处于超低位运行状态.2007年以来,日本银行始终判断经济景气缓慢回升,继续缓步扩张,但却一直未作出加息决策.本文将研究重点置于影响日本利率政策的因素,尤其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因素,并对日本低利率政策可能导致的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日元长期超低利率不仅限制了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更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日本经济严重萧条状况下日元兑美元汇率没有贬值反而大幅度升值,这使日本经济雪上加霜。本文首先分析雷曼兄弟"搅乱"日本金融市场的状况,其次分析金融危机后日本经济发展趋势,再次日本经济陷入危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知识界的极端民族主义派掀起了一场诋毁东京审判、否定侵略战争性质和否认战争罪行的逆流,引发了日本史学界围绕战争观和历史观的论争.本文仅对同属"保守阵营"的林健太郎与中村粲两人的对立观点予以解析,进而揭示日本知识界在战争观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诗把"时序感"种植到田园之中,超脱了政治、历史,自然主义为其基本主题.自然就是自己生存的家园,他与田园为邻,从事劳作,饮酒赋诗.陶公作诗执持一种"欲辨已忘言"的玄学态度和"但使愿无违"的个体追求.既无须在诗中汲汲于抒情,也不必刻意表现自我,且不再调用"比兴"来高扬道德人格.陶诗对自然和人生取珍视当下、目前的观法,是庄子的逍遥哲学和玄学的独化、顺化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正是此一观法,要求把自然和人生视同一篇自然主义散文.散文化已然成为他的基本世界观及生活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陶诗描写邻居饮酒过从,体现了自然和知音之双重关系,而其诗中大量出现的群鸟日常生活意象即此关系之镜相.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小说"放置在传统目录学文类系统发展过程中,全面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小说"与"杂家"之间的种种联系、区分及其流变,力求回归"小说"文类原有的文化语境来把握其非叙事类作品的文类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刘昌安 《唐都学刊》2004,20(1):134-138
《诗经·周南·麟之趾》中的“麟” ,应是《山海经》中的怪兽“犭婴如” ,其生活时代久远 ,活动范围在陕南秦巴山林中 ,类似长颈鹿。从历史地理角度进行考察 ,“二南”诗的地域应在汉水中上游地区。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东突"、"藏独"之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肃元 《社科纵横》2005,20(3):70-71
受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恐怖主义浪潮国际性互动影响,民族分裂型和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时隐时显。受猖獗一时的“东突”势力暂时进入战略蛰伏期;“藏独”势力暴力恐怖倾向凸显。  相似文献   

15.
16.
艺术讲究"气韵"、"气脉"、"气骨"、"气象",讲究"风气"、"意气"、"神气"、"逸气"。并将"气"纳入艺术美学范畴,成为艺术评论的一个重要标准。其中艺术的中"气"与"空白"经营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期的艺术设计与创造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存在于这些特质材料之间及其周围的"空白"也在积极参与着艺术创造,而且发挥着奇特的作用。艺术设计中的一、"透风漏目"的虚实处理、"借景移光"的整体留白、"烘云托月"的蓄势铺垫、"取法自然"的借景抒情等都是这种空白运用。  相似文献   

17.
徐福来 《浙江学刊》2007,1(5):121-126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是扬弃了"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自由个性"。由于柏林不懂得,马克思是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物化的现实的,并且强调的是"抽象的自由"和"现实的自由"之分,从而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误解为"积极自由"。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澄清柏林对马克思的误解,科学地阐释马克思的自由概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治的"纯化"与"泛化":也谈"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给了我们一个政治的"利维坦",外在的、反自然的国家权力,于是在洛克那里就有了作为"利维坦"的对立面的社会;到康德,再讨论社会的"伦理秩序"与"政治秩序",认为生活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是人类的特殊义务,或者说只有人类才可能生活在人与人的伦理关系之中,但这种关系又应该以健全的政治秩序为前提.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国家(政治)与社会(伦理)的关系,认为就世界范围里的现代性而言,"组织"这样一种社会化形式综合了国家与社会的特征,并进而取代了政治与伦理,使得人们更愿意以放弃公民的政治身份与伦理义务为代价而扮演一个更令人满意的"组织成员"的角色;而这一点,至少有助于我们对什么才是当今的"中国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杨中华  林琳 《社科纵横》2010,25(8):36-37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与节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节能就是应用技术上现实可靠、经济上可行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用能设备或工艺的能量利用效率。低碳生活与节能是人类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20.
谭明方 《浙江学刊》2001,(3):107-111
社会学要回答"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这两个范畴,对把握"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的问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就是"单个的人怎样组成了社会"这个问题的理论表述形态.考察西方社会学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理论,归纳起来可以看作,一是人文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社会行为"决定"制度文化"的研究范式;二是实证主义社会学流派主张的"制度文化"决定"社会行为"的研究范式.因此可以说西方社会学的发展史,就是关于"社会行为和制度文化相互关系"的两种不同研究范式的学说史.另外,从范畴的学科属性看,"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是社会哲学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范畴在社会科学层次上的具体表达,它属于社会科学层次的范畴.将"社会行为与制度文化的相互关系"定义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解决我国社会学对象研究中一直困扰着研究者们的以下问题"社会学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同一性"问题,"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在研究角度上的关系"问题,"研究对象和范畴体系的内在联系"问题,"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有机结合"的问题,以及"西方理论和本土理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