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福利》2005,(3):41-4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也是群众到殡葬服务场所进行祭奠活动的高峰时期,加强对清明祭奠活动的管理,对于推进殡葬改革,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切实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奠活动的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3月20日起江西省龙南县多措并举确保群众清明节文明祭扫,开展行风建设月和殡葬改革宣传月活动.围绕文明祭扫、平安清明为活动主题,建立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积极倡导殡葬新风尚,采取四项措施努力构建群众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清明节祭扫活动.  相似文献   

3.
清明节期间,是祭祀活动高峰期,也是封建迷信活动多发期,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祭祀环境,安徽省淮北市民政部门大力宣传、倡导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市民政局利用广播播放文明祭祀须知,组织5辆宣传车,印制“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文明新风;尊老敬老,厚养薄葬;殡葬改革,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标语,印发5000份宣传册、宣传单等,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用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故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了清明节期间突发事件应争预案,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协调合作的清明节祭奠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核心提示: 首次成为公民法定假日的清明节,使殡葬工作和殡葬工作者面,临一次新的考验.做好清明节各项工作,让人民群众过一个平安、文明、祥和的清明节,已经成为当前殡葬工作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祭扫数据:清明节前后全省参加祭扫活动的群众超过1000万人次,仅假日3天全省共接待祭扫群众达310万人次,车辆40.5万台次.其中清明节当日接待祭扫群众达140万人次,与往年相比,人数和车辆成倍增加.由于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措施到位,今年全省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未发生踩踏、火灾等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各祭祀场所秩序井然,确保了全省"文明祭祀,平安清明,和谐四川"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7.
祭扫数据:3月29日至4月6日,全省殡葬服务单位共接待祭祀群众(主要是城区)531.7万人,祭祀车辆72.2万台,由于准备工作充分,安全措施得力,有效防止了清明节期间森林火灾、重大交通事故、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确保全省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8,(3):1-1
今年是国家规定清明节作为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清明节的工作,尤为重要和特殊。对于民政殡葬系统、殡葬行业和殡葬职工队伍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和检验。如果思想上有足够的准备、行动上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就能够经得起考验和检验;如果思想准备不足,行为迟缓,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大问题。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决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日前,四川省民政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认真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管理工作。《通知》指出,清明节在今年首次被国家规定为法定假日,参与祭祀活动的群众数量将大大增加,因此各地要大力加强清明节期间群众祭祀活动的管理。一是要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0.
朱希峰 《社会工作》2008,(11):37-38
2008年是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受“清明正日上坟”这一传统祭扫观念的影响,清明时节上海的各个殡葬服务场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祭扫高峰。为了应对这波“扫墓大军”,改革殡葬习俗,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实现“安全、有序、文明、科学”的祭扫工作,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的号召,  相似文献   

11.
刘珺 《社会福利》2008,(3):11-11
依照《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513号),自2008年起,清明节成为“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清明节被列为法定节假日,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尊重,也为各级民政部门全面展示殡葬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祭扫新风提供了良机。  相似文献   

12.
清明前夕,江苏省淮安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就清明节期间开展文明祭祀活动提出明确要求。一要广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二要改革丧俗,争做文明市民。把摒弃陋习、文明祭奠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各地要采取有效方式和措施,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保护环境,提倡以鞠躬默哀、戴黑纱、戴白花和用花圈、鲜花等文明习俗取代愚昧迷信的丧葬陋俗,推进全社会的丧葬习俗改革。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青睐"殡葬领域 近年来,殡葬领域的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如国家推行殡葬改革,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形成的传统做法,引起了人们心理上的不满,人们便把矛头对准有关执行人员;公墓特别是塔陵园格位传销带来的问题纷繁复杂,出现了持久危害性和难于治理特点;在群众办理丧事活动中由于工作和管理而造成遗体错化、骨灰盒被盗,出现了负面影响大和难以避免的特点;在殡葬管理和殡葬执法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教育和疏导,而造成的区域性突发事件开始出现复杂性特点,由于传统祭祀方式过于集中,特别是今年"清明节"正值第一个"清明假期",大量人员、车辆高度集中,可能出现的火灾、踩踏、拥挤堵塞等安全隐患的系数在加大,并且出现了小空间、高密度、难疏散、区域性、周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清明节到来之际,《社会福利》杂志特约记者就社会关注的有关殡葬改革问题采访了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张明亮司长.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8,(3):4-8
在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主办,民政部培训中心、中国殡葬协会协办的“清明节应急预案和处置专题研修班”于2008年3月4日~6日在北京隆重举办,窦玉沛副部长参加闭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各省会城市和重点城市民政局负责殡葬工作的同志,各地殡葬协会的负责同志,各地方主要殡仪馆、公墓等殡葬经营单位和殡葬管理单位的同志共260余人参加了研讨学习。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殡葬改革是推进社会和谐的有效举措。首先,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殡葬改革,引入节约资源、节约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第一年。受清明正日上坟这一传统祭扫观念的影响,清明时节上海的各个殡葬服务场所迎来了史无前例的祭扫高峰。  相似文献   

18.
加强领导.南昌市市政府成立清明节祭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民政、交通、公安、消防、武警、卫生、城管等部门参与清明节期间的安全祭扫保障工作,并根据部门职能进行分工协作,加强了安全保障工作的力量;市民政局主要领导亲临墓区进行实地察看,督导和检查清明期间工作安排的落实情况,抽调部分局机关人员到墓区维持秩序.  相似文献   

19.
为迎接清明节的到来,确保祭祀活动文明、安全、规范,安徽淮北市民政局召开了全市清明节文明祭祀工作会议,制定了《清明节工作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文明祭祀有关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光焕竹 《社会福利》2007,(12):22-25
本文作为民政部政策研究课题,从公民责任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殡葬行业存在的问题.借鉴“企业公民”理论设定了殡葬单位的公民责任框架,在“行业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文明”的目标下,提出了中国殡葬的发展战略及其指导思想,并阐述了中国殡葬发展战略具体的实施纲要.对促进和谐殡葬的实现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