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丽 《决策咨询通讯》2007,(6):67-68,72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对雇佣关系、劳动关系加以明确的界定。通说认为,雇佣关系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受民法的调整。当民法不能很有效的规制雇佣关系市场时,探索利用《劳动法》来规制雇佣关系市场的新路子,对于完善《劳动法》立法及规制劳动力市场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最初是由民法以劳动力租赁合同或雇佣合同进行调整,将其专门纳入劳动合同规制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现象,但由于劳动关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难以界定,使得劳动契约在制度在实践中的运行并非通畅.随着劳动关系不再简单地被视为只包括私人利益,而且还关乎到整个社会利益,涉及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在雇佣体系中逐步分野,相应的制度得以进一步的规范.但劳动合同法律构造与功能等本质问题还需深入探求,其特殊性仅体现为制度规则上的调整,但显然并非如此,劳动关系并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财产交换关系.由此,解析劳动契约制度的构造对于厘清劳动合同关系的本质尤为重要,其实践逻辑是否合乎制度的设定也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
雇佣关系是市场经济中最本质的社会关系,在共享经济形式下,要转变传统的雇佣关系,建立起企业与雇员之间的交互式合作共生关系,达到稳定企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文章将合作共生雇佣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共享经济形式下雇佣关系在交换主体、信任关系、管理方式和劳动关系4个方面的转变,提出新型雇佣关系的实施策略,通过企业案例论述新型雇佣关系的实践方案,为雇佣关系转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事实劳动关系内涵的角度,着重分析了理论界争论较多的无效劳动关系和双重劳动关系,并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现状予以报告,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客观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正由于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基本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总体形势是稳定的、协调的,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涌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仍存在许多利益矛盾和冲突。如何有效协调劳动双方利益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一、劳动双方利益关系的历史演变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迅速  相似文献   

7.
在人身损害赔偿的案子中,认定当事人之间是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往往是案件争议的焦点,并对当事人的利益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雇佣与承揽在人身损害案件中的归责原则及区分的意义出发,论述雇佣关系和承揽关系的定义及特征,并综合二者的特点,结合相关案例,简要地分析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雇佣和承揽的区分。  相似文献   

8.
劳动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劳动关系也回复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双方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分化不断扩大和加强。劳动关系急剧的变化,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构建市场经济下的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和谐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有时难以在法律实务上进行迅速区分,给劳动者权利救济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有必要通过主体、性质等多角度的衡量,对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进行细致区分界定,也应根据定性的不同,对劳动者相应的权利救济如何在实体和程序上得到实现做出不同的考量。  相似文献   

10.
大型建筑企业承担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只有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构建起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更好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也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要求。本文从建筑企业雇佣双方劳动关系不和谐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三方面入手,深入讨论了大型建筑企业建设和谐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劳务派遣制度的劳动关系及其理论和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具有创新价值的劳动就业制度。劳务派遣制度的劳动关系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合约关系。劳务派遣制度引入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外的第三方主体,实现劳动力的雇佣和使用的分离。目前的劳务派遣制度三方的权益缺乏切实保障的原因在于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在缺乏制度规范的情况下,运用得当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世界和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前景还有待进一步在实践中加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既表现在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争议发生后的调解,也表现在企业与员工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能建立一个彼此沟通有效、愿景一致、互相尊重、利益共享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对传统劳动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劳动观、价值观的体现。企业劳动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会发生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做深入调研分析之后指出,新时代下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本质是劳动合作,利益共享。青连斌教授还特别指出,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也是一种劳动合作和利益共享的关系。而且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革命的推进,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劳动形态,成为决定社会总劳动创造更多价值和财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企业若想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就是指作为利益主体的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工会因劳动关系矛盾而产生,是广大职工通过集体力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组织。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是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是党和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创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维护职工民主权益;健全职工诉求表达和矛盾调处机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职工利益协调机制,维护职工经济权益;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强化扶贫帮困送温暖工作,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五个方面对工会组织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尹钢 《经营管理者》2013,(13):356-356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劳动关系呈现出类型多样化,运行市场化和利益扩大化等特点。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许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劳动关系衍生出来的。而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和职工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在构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中也必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朱紫祎 《决策探索》2013,(18):62-63
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既表现在全员签订劳动合同、争议发生后的调解,也表现在企业与员工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能建立一个彼此沟通有效、愿景一致、互相尊重、利益共享的和谐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对传统劳动关系的完善和发展,也是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劳动观、价值观的体现。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劳动关系比较尖锐,劳动纠纷频发。国外劳动关系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关系的三方参与主体明确、劳动关系的立法健全、完善的集体谈判制度。我国中小企业应该结合其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劳动关系管理的经验,改善其劳动关系。国外劳动关系管理特点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主要包括:明确劳动关系的三方参与者及各自的利益代表;完善立法,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劳动合同;健全劳动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郁宁 《经营管理者》2011,(7):215-216
随着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气田开发企业作为传统国有企业其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利益分化和矛盾日益凸显,劳动关系也日益复杂。本文以液碳公司为例,对气田企业当前劳动关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险,是员工各项保险的权益,也是企业应该尽的社会责任,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关键和保证。目前因得不到全面落实贯彻实施,由此引发出一系列劳动关系纠纷案件,给企业的发展人为制造了屏障。因此,本文从社会保险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概念界定入手,围绕对其影响力分析和作用力体现的阐述,旨在于引起企业高度重视,别自顾节约成本开支,牺牲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与网络商店的关系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价值是关系营销领域近年来出现的新概念,已有学者在B2B环境下对它的概念和构成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在B2C环境下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还没有学者对它进行明确的定义与测量.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界定了消费者与网络商店的关系价值的概念,并结合定性访谈的结果确定了这一概念的构成维度,基于中国网络消费者样本开发了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多维度测量量表.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与网络商店的关系价值应该包含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定制化利益3个关系利益维度以及时间精力成本和隐私成本两个关系成本维度.5个维度的关系价值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收敛效度、区别效度和律则效度,并且5个构成维度能够很好的收敛于关系价值这一更高层次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