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安保条约”的修改看日美关系的演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张健在1951年9月8日签订《对日和平条约》的同时,日美之间还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以下简称“安保条约”)o前者在国际法上使日本获得独立,后者则使日本处于依附于美国的地位。]960年日...  相似文献   

2.
日台关系的新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5年 2月 1 9日 ,美日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在华盛顿举行 ,并在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将“鼓励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湾海峡相关问题”以及“鼓励中国增加军事透明度”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众所周知 ,1 996年 ,美国总统克林顿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基础上 ,发表了美日安保共同宣言 ,指出一旦日本周边发生武力争端 ,美国与日本有共同防御的责任。此后 ,美日主管外交和国防的官员几乎每年都举行双边安全磋商委员会会议 ,并发表联合声明 ,但从未就台湾问题是否包含在美日安保的范围内做过明确界定。美日这次发表的…  相似文献   

3.
源于美军全球部署调整的驻日美军“再编”协商,经过日美双方三年多的磋商,终于在2006年5月初签订了“最终协议”,正式确定了驻日美军及有关自卫队的重新部署的日程与计划。这一过程透射出,日本正在谋求借此“再编”之机积极调整其自身的安全战略,谋求军事崛起和政治大国化的资本。从结果看,“再编”将给亚太安全格局增加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日美地位协定》是规定美军在日特权的日美间协议。以地位协定为核心,由《日美安全条约》、地位协定、"密约"及日本国内特别法等构成的"安保法体系",在法理上确定了日本对美军事从属地位,并将该协定嵌入到国内统治结构中。"安保法体系"及其制度性支撑共同构成了规定日本对美军事从属的"法理框架"。日本将对美军事从属的压力传导至冲绳,导致冲绳基地问题的产生。基地的存在给冲绳带来了美军犯罪等问题,且在相关事件处置过程中司法不平等现象屡见不鲜,基于地位协定的"治外法权"导致冲绳民众被害心理的"再生产"。地位协定是冲绳基地问题的法理根源。  相似文献   

5.
旧金山对日和约与战后日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成日 《日本学刊》2001,(6):122-13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根据战前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 ,朝鲜半岛脱离日本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随着美苏冷战的升级 ,战后初期被美苏分区占领的朝鲜半岛不久分裂为南北两部分 ,南部美占区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 ,北部苏占区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本文拟主要探讨日韩之间围绕对日媾和问题的外交攻防以及《对日和约》的签订对战后日韩关系的影响。(一 )韩国方面参加对日媾和会议的要求韩国方面提出参加战后有关对日处理的会议的要求由来已久。早在 1 94 6年 1 1月 1 6日 ,李承晚就以南朝鲜立法会议议长的名义向美国转达了 (南 )朝鲜方…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日本对美政策目标主要有三:(1)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2)在坚持日美安保体制的同时发展多边安全对话;(3)缓解与美国的经济冲突。鉴于今后十年具有过渡时期性质,日本受客观条件制约,将只能部分达成这三大目标。这规定着:到2010年,日本在政治上仍将...  相似文献   

8.
国际条约和国际协议在美国有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之分.除了依据《宪法》第一条第7款和第二条第2款规定,缔结的条约和协议具有直接适用效力之外,总统依据国会授权缔结的协议中,哪些属于直接适用,哪些属于间接适用,在立法上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国会在授权时与总统的协商甚至博弈,最高法院在此问题上的解释等,都是区分直接适用与间接适用的考量因素.这种立法规定的不确定性和司法解释的主观性使得区分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的标准变得模糊不清,同时也导致美国各级法院在适用条约和援引先例时的不精确性.因此,把握好这些区别以及了解其内在的机理特征,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条约和协议在美国国内的效力与适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海滨 《日本学刊》2008,22(2):39-49
2007年3月日澳签署了<日澳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正式确立了"安保关系".日澳"安保关系"的发展体现了日本安全战略出现的新动向,即日本正试图确立起以日美同盟为基础、日澳"安保"为辅助的安全战略,并在2007年日本<防卫白皮书>中得以初步显现.这表明,日本正在日美同盟的基础上,通过加强与澳大利亚等其他大国的安全关系来谋求更大的地区自主权,强化向"正常国家"迈进的政治资本,也给亚太地区安全局势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静 《社科纵横》2013,(11):107-111
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为寻求美国的保护,在不同时间、地点多次向美国表示,希望构建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太平洋条约,但美国对澳的建议不感兴趣,英国对此也没有太大反应。战后英国承认英联邦国家可以在本地区内承担防御责任,由于自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直接控制太平洋地区,所以认可了澳大利亚的建议,但并没有在行动上帮助澳大利亚。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考虑澳的建议并提出"岛屿链"方案,即太平洋公约草案(不包括英国)。英国对这个不包括自己的条约表示强烈反对。由于英国的反对,美国放弃了自己设想的太平洋条约,转向了缔结美、澳、新三方协议。面对这一状况,英国内阁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接受三方条约,但坚决反对美国试图让菲律宾加入条约。美国采纳了英国的意见,放弃让菲律宾加入条约。1951年9月1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澳新美同盟条约》。  相似文献   

11.
《美日行政协定》是构成战后美日同盟关系及决定走向的重要文本,无论是协定内容中的每一项规定,还是协定草拟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出美国决策机构关于“美军驻日条件”的认知及美日同盟关系的定位。尽管处于“美军驻日条件”界定主导地位的美国军方,始终将日本看作是一个被征服的国家,没有作为一个对等盟国来看待,体现出战胜国对战败国应享有的绝对优越驻留条件。但是,在日本着力实施亲美的协调主义外交的强大攻势下,迫于来自美国国务院的压力,基于远东冷战局势的变化,从美日“良好政治关系”维护视角考量,美国军方不得不从坚决反对日方关于“美军驻日条件”的修改意见,转而做出让步。迄今,该协定维系着美日同盟关系,但“美军驻日条件”始终使日本处于“非正常国家”地位,制约了日本作为主权国家所应享有的对驻日美军的控制性权利。  相似文献   

12.
美日同盟与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日同盟是亚太地区安全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是美国在这一地区保存军事存在的一项基本条件。亚太地区的多数国家也基本接受了美国的领导地位。但美日加强同盟关系,特别是修改后美日安保条约却可能对地区安全带来消极的影响,引起中国的严重关注。应该寻求合理、稳定的地区安全架构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后,美国与日本签订了《旧金山和约》与《美日安保条约》,构建起“旧金山体制”,美日同盟关系由此确立。“旧金山体制”凸显了冷战思维,日本以不对等的身份参与了美国亚太地区的安全规范构建。冷战后期,美日同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同盟性质更加显著,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苏联解体后,美日同盟的最大挑战不复存在,但恐怖主义威胁、朝鲜核问题、中国军力增长等成为美日同盟面临的新挑战。安倍二次上台后,先后提出“自由与繁荣的印太”与“自由与开放的印太”概念,日本逐步形成自己的“印太构想”。与此同时,美国也从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转向更为广泛的“印太战略”。在此背景下,美日同盟进一步强化,日本正在逐步摆脱战后的种种束缚,深化同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关系,由此形成了美国主导下的印太地区多边体系,其针对中国的意图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14.
陈波 《日本学刊》2010,(4):44-52
日本民主党上台后,积极推动冷战时期日美关系史上秘密协议的公开。同时,美国也解密了对日部署核武器的有关档案,内容涉及在冲绳、硫磺岛和父岛的核部署以及美日核密约。这些档案文献所提供的信息勾勒出冷战前期美国在远东地区以日本和琉球群岛为中心的核部署史,打破了日本政府长期宣称的"无核三原则"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民主党上台后,积极推动冷战时期日美关系史上秘密协议的公开。同时,美国也解密了对日部署核武器的有关档案,内容涉及在冲绳、硫磺岛和父岛的核部署以及美日核密约。这些档案文献所提供的信息勾勒出冷战前期美国在远东地区以日本和琉球群岛为中心的核部署史,打破了日本政府长期宣称的"无核三原则"的神话。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日本成了众所公认的经济大国。从国民生产总值看,美国、欧洲共同体和日本的比例大致为5:5:3。这个数字正好是1922年华盛顿裁军条约所规定的英、美、日主力舰的比例。据说,如果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本世纪末日本的国民生产值将超过美国。这种事情在世界政治的力量均衡中有可能实现吗? 一、贸易大国的繁荣贸易摩擦已开始动摇日本的整个社会结构,它超出了贸易问题的范围,以日本型社会同欧美型社会之间的“文明摩擦”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的太平洋上空飘拂着一片阴云。那就是 1 997年 9月日美两国公布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新指针 )。1 999年 4月 2 7日和 5月 2 4日 ,日本国会众参两院先后通过了新指针相关法案 ,即《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日美相互提供物资和劳务协定修正案》。这只能使阴云进一步笼罩日本。本文拟对新指针及相关法案出笼的背景、实质、问题和影响作一评析。一1 96 0年 ,日美两国修订《日美安全条约》,其矛头针对中苏等国。当时 ,岸信介内阁的“政府统一见解”称 ,《日美安全条约》第六条中的“远东”地区 ,“大体是指菲…  相似文献   

18.
日本对台湾海峡介入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本对台湾海峡介入政策的变迁殷燕军自1996年4月16日克林顿访日以来,日美两国就日美安全条约的再定义达成协议,并就日美安全防卫指针的修改问题提出中期报告,宣称在“远东有事”时,日本自卫队将一改过去“专守防卫”的战略原则,以“后方支援”等方式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日美安保体制的三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美安保体制的三个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刘世龙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对峙的战略格局不复存在,由此产生了日美安保体制向何处去的问题。这导致日美两国展开为期6年的安全对话,其基本趋势是在改造的基础上加强日美安保体制,使之进一步制度化。1996年4...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冷战的结束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的西方战略家甚至评论道 :这一“冲击波不亚于原子弹的问世”1。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 ,以东西方冷战为背景、以前苏联为假想敌的日美安保体制的战略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 ,而台湾问题则在这一转变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就这一转变及其与台湾问题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一、《东京宣言》标志着日美同盟将继续奉行冷战思维1 992年 1月美国总统布什访问日本 ,与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就冷战结束后两国所面临的问题及加强日美合作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作为“今后日美关系指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