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型世言》词语例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型世言》是一部刊行于明代末年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共40回,钱塘陆人龙撰.专家们认为,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可与《三言》、《二拍》相提并论.因而有明季白话短篇小说应以《三言》、《二拍》、《一型》(《型世言》)为代表的说法.《型世言》在我国已经遗佚了四百多年,1987年才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图书馆被重新发现,书中的大部分篇目虽然都可在《型世言》的“剽刻本”如《幻影》、《三刻拍案惊奇》等书中寻见,但由于传世的《幻影》、《三刻拍案惊奇》等均为残本,并且对原著又多有截割和改易,甚至连作者的姓名也未予保留,其研究价值是…  相似文献   

2.
“三言”,是十七世纪二十年代(明代天启年间)问世的,由冯梦龙(1574——约1646)编纂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以下简称《喻》)、《警世通言》(以下简称《警》)和《醒世恒言》(以下简称《醒》)的总称。三部书包括一百二十则短篇小说,共约一百五十万字。“两拍”,是稍后于“三言”出版的,由凌濛初(1680——1644)创作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初拍》)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二拍》)的总称,两部书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为杂剧,故实为七十八篇。“三言”所收前代话本篇目较多,大多为宋元旧本,明代故事只占二十八篇,但应该看到,即使是宋元旧本,由于经过民间的流传,又出自生活在明末的冯梦龙的编纂加工,也已程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白话小说的源头可上溯至宋元话本,但长期以来,它们都以单篇形式流传,直至明代,才有文人收集整理,加工出版,出现了《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刊小说四种》等选本.冯梦龙的“三言”集白话短篇小说之大成,不仅对宋元话本进行编订、修改,而且对民间艺人编写的拟话本,也予以增删、润色,此外,还自己创作拟话本.由于冯梦龙的创造性劳动,“三言”在思想、艺术方面都达到以往短篇小说所未能达到的高度.它为话本小说确立了某种审美范式,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影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古代通俗白话短篇小说的杰作 ,但不能简单地将它们划入俗文学的范围 ,归入文化小传统。相反 ,“三言”较多地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 ,与处于自发状态的说话艺术和宋元话本小说有较大差别。它们在思想内涵、文学形式、审美趣味上都发生了变化。“三言”是白话短篇小说雅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动荡的现实混乱的社会──《三言》反映的社会秩序王定璋冯梦龙是我国明代极负盛名的文学家,他的《喻世名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翘楚,通俗小说的瑰宝。作者以深邃的眼光和通俗有趣的审美趣尚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生活和人们关切的社会问...  相似文献   

6.
譬如积薪后来居上——读陈曦钟《喻世明言》新注本哥舒50年代后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的校注本,其中《古今小说》(即《喻世明言》)是由已故南开大学教授许政扬先生校注的(1958年初版)。许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的校...  相似文献   

7.
从文言到白话:古典叙事的演变——论“三言”对神道小说的改编周绚隆“三言”是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宋元以来话本的基础上,编辑成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虽然对大部分作品从题目到内容都作过一定的改动,但这种改动一般不伤及小说的本来面目,因此它们仍保留着早期话...  相似文献   

8.
商贾力量的壮大以及金钱势力对社会的冲击是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题之一。小说剖析了历史转折时期新的社会思潮对人们道德取向、价值取向以及审美情趣的影响,呈现了商贾力量的壮大以及金钱势力同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抗衡。这是历史转折时期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人们在道德的考验面前作出不同反应,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对此进行了主题鲜明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清一部文学作品的地位与价值,可靠的方法之一是选定某一参照物,通过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比较,确定其在文学发展纵横座标系中的位置。对于《聊斋志异》来说,“三言”、“二拍”可以充当这一参照物。尽管它们分属于文言短篇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两个不同的系统,但若从中国古代短篇小说这样一个大的领域着眼,便很难将它  相似文献   

10.
"三言二拍"及选本《今古奇观》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小说的序跋和识语中传达出了小说编选者的小说观念,主要表现在对"真"与"奇"的阐释,强调小说的教化功能和小说的通俗化理论。《今古奇观》则通过对原作的重新编排和改动对"奇"、忠孝观、婚恋观以及三言二拍的商业性进行了深化和开拓。这些理论对后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规范体制、题材内容和教化倾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描写商人、手工业者的生活情态和精神面貌,但是在同时期或者稍后出现同题材的戏曲作品中,这一特点出现明显变化。或者说,这些戏曲作品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特点:商人、手工业者的主人公地位被文人士子所替代,对商人生活的津津乐道变成了对文人处境的苦涩叹息。本文通过若干同题材白话小说和戏曲作品的对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类戏曲作品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著名俗文学家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大量宋、元、明民间艺人“说话”的基础上,编辑、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称“三言”,被誉为“话本小说的宝库”。“三言”是拟话本的代表作,与同时代人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三言  相似文献   

13.
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描写商人、手工业者的生活情态和精神面貌,但是在同时期或者稍后出现同题材的戏曲作品中,这一特点出现明显变化。或者说,这些戏曲作品呈现出全然不同的特点:商人、手工业者的主人公地位被文人士子所替代,对商人生活的津津乐道变成了对文人处境的苦涩叹息。本文通过若干同题材白话小说和戏曲作品的对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出这类戏曲作品不同于白话小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在“三言”有关复仇主题的篇章中,作者在为复仇主体选择复仇手段时呈现出明显的模式化的倾向,即:身负血海深仇的复仇者大多选择了科举作为复仇手段,通过科举,在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后从而达到复仇的目的。这与传统的手刃仇人式的复仇手段有着很大的不同。以科举作为一种复仇手段是有着很深刻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三百多年来,治中国古代小说者,都知道明代《三言》、《二拍》这五部短篇小说集。随着《型世言》的发现和出版,人们才获悉,除《三言》、《二拍》外,还有《一型》。但对《型世言》的研究,在大陆才刚刚开始。这里,我想就《型世言》的发现者是谁?《型世言》作者陆人龙是个怎样的作家?《型世言》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一、《型世言》的发现者是谁?据我所知,1991年冬天,韩国学者、明清小说研究专家朴在渊写论文《朝鲜时期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之研究──以乐善斋本为中心》之第二章时,在朝鲜王妃图书室乐善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具有现代文学特征的短篇小说,由吴跚人肇其端绪,初步展现了二十世纪开头中西文化交汇的痕迹.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看,短篇小说最早者为宋元时期“说话人”演出所依据的“话本”,发展至明代,逐渐脱离说话人“底本”而趋于书本化,由文人创作,较著者为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但这些短篇小说皆涵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类似中篇小说的缩写,真正截取生活中的片断加以典型化,以小见大的“现代型”的短篇小说,则在晚清末季始出现,毫无疑义,乃  相似文献   

17.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二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作者是二位具有晚明市民阶层思想意识的“封建文人”冯梦龙和凌蒙初。成书和流传的时间是明代晚期。作品采用“拟话本”的形式和市民阶层所特有的通俗语言“白话”,在挖掘整理流传于民间的故事素材和直接描述晚明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颇有新意。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作品比较全面、系统、深刻地探讨了“妇女问题。”在古典文学名著中,能够用新兴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看待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并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加以形象化反映的“三言”、“二拍”,显得更另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翻译经典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热潮。不用说《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二子》、《诸子集成》、《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地道的古代经典已有不止一种的白话译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连《三言二拍》之类白话小说居然也有白话译本!足见白话翻译已热到了什么程度。 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普及经典,白话翻译因而就是一件有益的文化工作。当今的白话翻译热的兴  相似文献   

19.
“三言”的问世标志着话本小说雅化的开始。雅化使得源自于民间的话本小说失去了原来的生机勃勃的鲜活气息。但这种雅化最终促成了白话短篇小说文体的成熟 ,在文学的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现代白话运动是在两个递进式的层面上操作运行的,一是破坏古典言,二是建构现代白话。付斯年在五四时期提出的白话学观对现代白话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言合一观、法欧化观及学人化观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他的白话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