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李川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2):28-31
创世神话总是各神系的粘合点。这一现象可以作两种解释:或许创世神话是这些系统共有的;或许创世神话是这些系统争夺收编的焦点。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古典神话的系统性。在神话系统的讨论中,拿西方观念来衡量中国材料,这实际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必须确立《山海经》作为神话经典的地位,这样方可避免种种问题。《山海经》的神话系统也只是潜在的,而“潜体系”可以说是中国神话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晓东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20,(3):129-145
在《山海经·大荒经》里,颛顼神话所处的方位与太阳视运动的规律有吻合之处,即颛顼少年成长的空间位置在东南角,这里为太阳冬至时升起的地方,预示着一年的开始;颛顼死亡埋葬地为东北角,这里是阳气开始走向衰微死亡的夏至点;颛顼死而复苏的地方是西南角,这里是太阳冬至时落山的地方,预示着一年的结束与新一年的开始。颛顼名称的语音与"日"有关,其神格为太阳神。颛顼与共工争斗的神话实为日神与雷神对立矛盾的体现。颛顼演变为水神是将五帝与五行匹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同胜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7
前贤时俊认为,《山海经》的性质为神话、地理志、语怪之祖、上古天文历法等,学界迄今尚未达成共识.结合《山海经》的文本内容、生成语境、成书时间、成书缘由整个系统来看,《山海经》是秦帝国在祠山基础上所组织的"序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其指导思想即五行思想.从历代史书中的五行思想及其表征书写反观《山海经》中的畸形叙事,发现怪异叙述... 相似文献
5.
姚宇亮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78-81
古代典籍中昆仑的地望不应定于一隅,昆仑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可以称为“昆仑文化区”。昆仑神话和太阳神话本源于昆仑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和太阳东升西落这两个“客观存在”。古人由此建立他们的生命和宇宙模式。《离骚》中昆仑神话的意蕴和文学内涵由此衍生,《离骚》中主人公的飞游和归宿也可依此阐释。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近两千年的研究历史,构成了《山海经》研究的学术史,古人以序、跋、评点、注疏、诗文等多种形式就《山海经》所发表的看法,突出地体现出古人的神话观。历代学人对《山海经》神话的看法经过了先秦两汉的发生期、魏晋南北朝与唐宋的发展期,到明清时达到了深入拓展期,通过对这三个时期的古代学人们的《山海经》神话研究的历时性梳理,得出《山海经》神话批评史的历史嬗变基本轨迹。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是一部蕴涵原始文化的古代典籍,反映了中国上古社会的原始信仰。原始宗教信仰作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山海经》植物神话中有大量记载,主要体现在载日神树、变形神话等方面。通过梳理这些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可发现相较于今日宗教信仰,原始宗教信仰承载的是十分现实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9.
乔利丽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5)
古神话是人类文明的精神基因,以独特而极具魅力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本然状态和精神世界的伦理诉求。作为精神原生态的中国古神话是先民对自己生活世界的最初认识,《山海经》渗透了原始先民对周围世界的创造力量的信念。伦理世界是由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构成的实体性的世界。中国式伦理世界的自然样态最初体现为古神话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中国古神话透过传说故事等精神现象形态,创造出一个世界和心灵的综合统一体;进行着人的规律与神的规律的矛盾运动;实现着伦理世界的预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郑晓慧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0):64-67
以艺术性和探索性著称的“中国学派”曾在国际动画史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时过境迁,当今的中国动画失去了往昔的光辉,在故事脚本、人物造型和创意设计上缺乏神飞天外的想象“火花”。从丰富神话思维的《山海经》中汲取动画艺术创作灵感的观点,可以为当代动画带来不竭的动力“源泉”,为中国动画插上梦想与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作者及时地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世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5):39-42
从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角度对《山海经》的比较分析中,论证了其作者应是定居巴蜀的楚国贵族后裔,其成书于战国中年,其后,秦汉时代又有穿凿附会,才成为中国唯一的一部用汉语的前身——“雅言”编写成的远古神话了的历史地理书。 相似文献
12.
阮忠勇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8(4):13-18,27
《]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在晚年"穷名山"、"泛沧海"之事。这并非一般的山水之游,而与其道教信仰有关。王羲之所游之"沧海",很可能在东海中的舟山群岛。 相似文献
1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7(2):103-112
《山海经》中的若干内容对于上古时代的海洋文化考察,有重要的意义。其中《海经》涉及地理、神话、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多方面的记载,特别值得重视。有关海神崇拜的信息,有关海洋渔业的信息,有关海洋生态和沿海部族及海岛部族生存条件的信息,可以通过分析获得新的学术发现。有关“■”“鲸”“杖翼”的理解,都有继续探索的学术空间。所谓“海中”“大人之市”,可能与曾经实际存在的海上交易场所有关。《山经》中的部分内容,也透露出上古时代的海洋学知识。考察中国早期海洋史和海洋学史,应当重视对自古号称奇书的《山海经》历史文化内涵的发掘。 相似文献
14.
赵川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3)
图腾崇拜作为认为人类原始宗教的最早形式之一,在<山海经>中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山海经>中图腾崇拜主要包括动植物崇拜、日月崇拜及性别崇拜.在原始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原始形态的思维结构对中国先民的图腾崇拜思想有重要的作用.而这种原始思维性质的图腾崇拜思想具体表现在强烈的幻想性、不足的逻辑性以及明显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施权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19-38
20世纪80年代,岷江西岸史前古城的发掘,对认识《山海经》及其他先秦古籍提供了新的材料,和不少文献一起印证了夏代以前禹、稷族人在岷江西岸活动的原始记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民族大迁徙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中,发祥于岷江西岸的禹、稷族人因加入黄帝联盟以及与共工争夺成都平原岷江西岸的资源而发生的战争中被迫迁徙,但他们的文化和风俗至今仍在该地域有丰富的遗存。 相似文献
16.
袁世硕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1):33-37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17.
贾雯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412-415
《山海经》中沃之野、诸夭之野实即羌之野、诸羌之野,它们和昆仑、岷山、都广之野本是一地。古人相信,昆仑和都广之野的建木不但是天地的中心,而且还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实际上,沃(羌)之野和昆仑都是古蜀族中的蜀山氏和蚕丛氏以岷山为原型,神化而成的乐园。 相似文献
18.
陈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
湖北传承有许多原始崇拜的习俗遗痕,与《山海经》所记有着内在关联,诸如崇鸟尊鸡、崇竹、崇枫、崇桃等等。梳理这些习俗的表现及其与《山海经》的关系,可对《山海经》的神话系统有所资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