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泽东韶山时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他早年国民性改造思想萌芽的主观条件。而国家危亡和“民智黑暗”的社会现实、近代第一次国民性改造思潮的兴起以及湖湘文化在近代的勃发是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早年毛泽东萌芽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想由国民性批判、新民目标建构、国民性改造途径组成。  相似文献   

2.
早年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表现出"复古求解放"的特点.1916年以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他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发展到"树"资产阶级新民阶段,表现在国民性改造目标实现由"民"到"人"的时代切换国民性的批判深入到了民族文化心理层面;国民性改造方法选择趋于可操作性,凸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华民族的危亡,李大钊不断思索救国道路。大多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反思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现实时,都将国家的积弱归结于国民素质的低下,因此一股国民性改造思潮随即涌起。李大钊也根据中国本土实际,与外来先进思想碰撞得出自己的中国农民国民性改造思想。当很多人在对比西方民主科学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都倒向西方文明,而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明,竭尽全力去挖掘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时,李大钊却以"民彝"思想、调和思想来构建自己本国国民性改造思想。李大钊认为改造的主要对象是占国家人口多数的农民,改造的主体是青年知识分子,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国民性的改造目标及由渐进到彻底的改造方式。当今对李大钊农民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思考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本身是错综复杂的,但细细看来,它主要是从社会改造的出发点、社会改造的目的、社会改造的主体力量、社会改造的方法、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这五个方面形成、演进和转变的.理清这几个转变,对于准确理解毛泽东的社会改造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青年毛泽东社会改造思想本身是错综复杂的,但细细看来,它主要是从社会改造的出发点、社会改造的目的、社会改造的主体力量、社会改造的方法、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这五个方面形成、演进和转变的。理清这几个转变,对于准确理解毛泽东的社会改造思想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中国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学术成果涉及的问题有:关于"国民性"定义的各种不同意见;发端时间有近代初期、戊戌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时期等不同说法;历史背景有内外交困的民族危机,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变法革命失败的反省,外来观念与话语的影响、移植,传统"心力"思想影响等因素;对中国国民劣根性及其病根的剖析,对理性人性与新国民性模式的探寻,成为思潮的重要内容;改造国民性有一个中西文化抉择的文化取向问题,方式途径则有以思想启蒙唤醒民众、以社会教育提升国民等;中外人士观察中国国民性有自省、比较与"他者"的审视等不同视角;少数学者将"国民性"话语称为"殖民话语"、"文化的谎言",但多数学者认为,国民性改造思潮既有积极意义,也有局限性,应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直接参与了20世纪初出现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与其他重德轻智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家不同,他提出了德、智、体并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并将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识、行政管理经验融汇到其改造国民性的教育实践中,主张"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在教育实践中,他结合中国改造国民性的需要,创造性地学习和借鉴欧洲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改造国民性的教育思想: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审视中西关系,把握历史发展进程,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倡导"公德"教  相似文献   

8.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劣根性"问题。本文从表现形式、改造方法等方面对严复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分析,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近现代著名学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直接参与了20世纪初出现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与其他重德轻智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家不同,他提出了德、智、体并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并将自己的民主思想、科技知识、行政管理经验融汇到其改造国民性的教育实践中,主张"集世界之知识造极新之国家"。在教育实践中,他结合中国改造国民性的需要,创造性地学习和借鉴欧洲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改造国民性的教育思想:站在世界文明的高度审视中西关系,把握历史发展进程,主张用民主和科学来改造国民性,重塑民族精神;倡导"公德"教育,塑造具有公德的人才,崇尚体脑并重,加强生产劳动教育;立足于复兴民族之基础,以实用教育为方针,提倡生产教育和劳动教育,训练学生有实学本领和战斗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气质和为社会服务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逻辑继承表现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理论源头;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铸造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特色;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的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艰辛的探索》,是毛泽东晚年思想研究的新成果,在研究方法、科研创作和思想价值等方面均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上具有高度一致性:毛泽东哲学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精髓、根本方法、唯物史观中的群众观点等问题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我们必须坚持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用以指导我们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视野中的国民性及相关概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一定数量的个人财产和个人意志自由的生命个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隐藏在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之表象背后,对整个民族价值观念的确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普遍行为方式的选择起支配甚至决定作用的相对稳定的隐性文化场。国民素质是指由该民族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国民性改造是由国民性批判、理想国民目标模式的设计以及国民的国民性改造途径三大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15.
建党九十年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历程及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党90年来,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伟大历程。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伟大征程;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里程碑;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书写了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篇章;党的"十七大"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继续推进着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党的指导思想有着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他早期的伦理思想是他早年对中华民族的命运进行沉痛思索的结果 ,同时也是吸取古往今来的历史智慧所形成的牢不可破的思想结晶 ,这一思想是以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出发点、以人的存在与价值问题和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作为基本框架 ,形成了他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真正理论基础和他为之奋斗的崇高道德理想与社会革命目标。因而重新挖掘和研究毛泽东的早期伦理思想 ,对新时期以德治国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生对陈独秀作过多次不同的评价。五四时期 ,毛泽东积极支持并配合陈独秀的建党活动 ,对陈独秀的革命精神和创新思想推崇备致 ,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40年代初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作了客观的、辩证的分析评价 ,既指出其缺点和错误 ,又肯定其地位和贡献。建国后 ,随着个人权力的增长 ,毛泽东对陈独秀作了全盘否定。不同时代的不同评价 ,反映了时代演变的痕迹和毛泽东斗争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和一代杰出的科学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科技事业,以其丰富的科技实践经验,提出了独到的科技认识和系统的见解。他的科技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是毛泽东经济不平衡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非 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全局观念、实践品格、辩证思维、创新精神、时机意 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加速我国经济发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