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实现“两个转变”的进程中 ,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 ,这必然涉及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发端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产业组织理论以市场进入为研究重点 ,把退出仅看作企业行为而不做重点分析 ,因而其理论对转轨时期中国产业市场国有企业退出过程缺乏明显的诠释力 ;而国内部分学者认为 ,“退出”只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个理论问题 ,缺乏实践基础 ,从而对其很少关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郭立宏副教授撰写的《转轨时期国有产业退出壁垒研究》(以下简称《退出壁垒》)一书 (陕西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6月版 )以其理论上…  相似文献   

2.
所有制偏见、法制不健全、市场体系发育落后以及政企不分等因素是我国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 ,寻求切实有效的降低或打破产业壁垒的措施 ,为经济结构调整扫清障碍 ,这对于入关在即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微波炉行业为例,分析竞争性行业中企业竞争行为──价格战对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动态作用。作者在实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阐明市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不对称性是发生持续价格战的原因;指出在市场不存在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时,价格竞争行为可以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产的优化配置,优化市场结构并提高经济绩效,从而解决'马歇尔冲突',实现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4年至2008年的数据,考察了产业集中度和企业所有制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以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为内容的企业绩效与产业集中度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不同所有制性质企业间的绩效水平也差别较大,且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的绩效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出于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政府一方面应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在引导国有经济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退出的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经济比重畸高并散在各行业,优势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偏小,素质不高,未能起到理想的主导作用,而发达国家的国有经济高度集中于资本密集、最低规模巨大、壁垒性强、公共效用高、基础性强的天然垄断和整齐划一的产业和部门,体现出制度效益优势。国有经济与其它各种经济成分依据自身的优势,资源配置的效率及对其它产业、部门、地区的影响力来进行自己的产业定位,并逐步地、有规划地、分层次地进入与退出某产业是改革的必然,实施办法具体概括为“四抓四放”或称“四进四出”,即抓大放小,进入大企业,从小企业退出;抓高放低,进入高新技术产业,从低技术产业退出;抓上放下,进入上游、基础、原料产业,从下游加工产业退出;抓公放非,进入公益性、福利性产业,从非公益性、非福利性产业退出。以上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国有经济的进入与退出只能渐次推进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20年中,全球风险投资业蓬勃发展。与之相比,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落后,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其中的退出机制问题尤为突出,正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和新经济成长的巨大障碍。要改变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落后面貌,就必须解决风险投资企业的退出问题,其中重点是解决退出环境问题和退出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既包括企业负担重、富余人员多的问题,也包括企业改革不到位、产业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大,资产不能优化组合等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扭转亏损局面,必须深化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实行产业调整,缩小国有经济战线,优化资产存量;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和战略管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进入率与退出率,而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也比较大.利用1999-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对企业的进入退出行为进行分析,并应用Melitz和Polanec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分解新方法,可对我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工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递增的,这主要是由存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递增和市场份额的变动贡献的.退出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比存续企业的低,除个别年份外,新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低于存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过度竞争与企业的进入、退出有关。如果能够理性进入和退出,就能消除过度竞争,进而走出微利经济。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企业进入的内涵、条件、案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就企业退出的内涵、障碍、案例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对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年开始实施的行业清洁生产标准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1998—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污染排放数据库匹配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对清洁生产环境规制的环境治理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清洁生产环境规制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强度,且这一减排效应在东部地区、国有、大规模及高耗能企业,在高技术和重污染行业中更为明显。进一步探究企业污染减排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清洁生产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够倒逼企业从事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污染减排,这为“波特假说”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支持。此外,清洁生产环境规制通过强化市场选择机制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这表现为清洁生产环境规制所形成的资金和技术壁垒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阻碍潜在企业的进入。对于在位企业而言,清洁生产环境规制在降低高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概率的同时也迫使低生产率企业不得不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方式所形成的垄断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现阶段中国的产业组织政策重点在于减少政府管制,降低产业的退出壁垒,由市场竞争机制来决定产业和企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城市化进程空间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在修正传统城市化指数基础上,从空间角度对重庆各区县城市化进程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1998-2008年间重庆市各地区城市化第二产业比率指数和第三产业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明显增强;而城市化非农人口比率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逐年减弱。因此,将城市化重心转移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比单纯通过扩大城市范围、增加非农人口比例来提高城市化率更能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28个制造业产业1996—2006年的面板数据,分短期和长期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决定机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增长、产业市场规模与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正相关;行业资本规模对市场进入短期内具有负面效应,但是长期内壁垒性作用降低;行政性制度壁垒仍是阻碍企业有效市场进入的重要因素。从产业利润率对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来看,短期内中国企业市场进入具有替代进入特征,而长期内中国企业市场进入具有纠错进入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进入退出角度看中国产业组织的合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主要结论可概括为 :第一 ,在总体上形成一种企业进退自由的氛围。目前 ,尤其是要尽快制定降低企业退出壁垒的具体实施措施。第二 ,政府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的进入退出壁垒 ,引导产业组织的合理化。第三 ,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引导的方向必须与市场信号引导的企业利益相一致才会得到企业的认同和自觉执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1998—2002年和2005—2014年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及各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变动情况,完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间TFP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庆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粗放型增长,TFP总体表现为负增长,但增速逐渐减缓.TFP的两个主要构成要素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在2002年之前和2005年之后对TFP的影响存在差异,1998—2002年,技术效率对TFP起显著推动作用,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明显;2005—2014年,技术效率牵制了TFP的增长,技术进步对TFP的正向作用微弱.同时,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的TFP和技术效率均表现出较大的行业异质性,技术进步的行业异质性最小;人力资本、创新投入和对外开放度对细分行业TFP异质性具有显著的负向促进作用,而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显著,工业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与TFP异质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起,国内发电企业纷纷进入新疆市场,新疆发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竞争加剧。该文运用CR3指数和HHI指数,分析了新疆发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结果表明:目前新疆发电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过低。通过分阶段对新疆发电行业的进入壁垒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新疆发电行业存在自备电厂进入壁垒过低的问题;从资产使用效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发电行业的市场绩效,结果表明新疆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行业整体绩效水平较低。最后,该文提出提高政策性进入壁垒,对发电企业进行重组,规范发电行业市场行为等政策建议,以期优化新疆发电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提高市场绩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掌控能力。迈克尔·波特在"钻石模型"中指出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五类因素,即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及卖方议价能力和现存竞争者。造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测算中国造纸行业国际竞争力。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正经历从不具备比较优势到具有比较优势的转变期,但是在国际同行业竞争中仍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主要表现为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议价能力较差、存在较大的产业竞争压力、替代品的威胁开始显现,最后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根据马克西—西尔伯斯曲线分析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汽车工业规模结构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及其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逐步完成 ,作者认为加快我国汽车工业的规模升级已迫在眉睫 ,并且强调在过渡期内完成重组是我国汽车工业规模升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公路客运服务及其质量特性入手,界定了公路客运服务质量规制的内涵,探讨了客运行业实行服务质量规制的必要性.在分析中国公路客运行业服务质量规制现状的基础上,建议从建立法规体系和质量标准、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强化监管体系等3个方面构建中国公路客运服务质量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加入WTO五周年之际,结合我国房地产业现状,从房地产企业、金融体制,消化空置房以及发展中介市场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入世过渡期后我国房地产业的对策,希望提高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