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圆满法,属“阿底瑜伽”修法,是藏传佛教宁玛派最主要的法门,称之为该派“九乘教法之顶尖”,最能体现其佛学见解和特征,本文主要依据宁玛派的一些藏文典籍,论述大圆满法的法要、分类、主要修习法及传承概况。一、法要概说阿底瑜伽译言“无上瑜伽”、“最极瑜树”又称“秘诀瑜枷”、“方便智慧无二续等,其修法通称大圆满法,旨在追求证悟众生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宁玛派认为,这种心性本净光明,自然任成,是非造作的自生智,或称自然本智,它无相、无愿、不住二取,不观待因缘,远离劳作思诠,证其空性法理,做到“空明觉了”,即可…  相似文献   

2.
大威德教法属藏传密宗四续部之无上瑜伽父续,是一部实修“大威德”本尊的教法,通常汉译为“阎摩敌”或“大威德金刚”等。它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修习和依止的一位本尊,格鲁派称它为“多吉久谢”,宁玛派中以“文殊身”来命名,是文殊菩萨以威猛姿态显现的一种本尊。根据藏文文献可以发现,因旧译和新译密宗教法的传承不同,其教法最初在古印度盛行、传承途径以及入藏后的传承路径也有所差异。它们分别是以旧译宁玛派密宗大师为主的传承派系和以新译格鲁派等教派中的传承流派。虽然传承史不同,但其教义理论却无异。  相似文献   

3.
杨杰 《中国藏学》2015,(2):127-135
在著名的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集成《大乘要道密集》中,收录有一篇宁玛派文献《服石要门》。本文首先对该文本的藏文原本的出处及其所属的教法系统作了初步的分析,继而在藏汉文本对勘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一个新译本。最后通过借助宁玛派相关的道次第论著,详细解读了该文本所涉修法的具体内涵与旨趣,并对该修法在宁玛派乃至整个藏传密教中的地位与意义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西藏密法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曾预言:藏学是21世纪的显学 藏学的精髓就是藏密。 藏密,藏语谓之“桑阿”,意即“秘密真言”、西藏今天的密宗,发展了苯教和印度佛教的密宗,各派都有自己的传承体系、侧重经典、修习仪轨、本尊伸祗等。如宁玛派,以大圆满法为该派的代表法门;  相似文献   

5.
隆庆饶绛巴是元末明初西藏著名的佛学家,宁玛派的重要上师之一,学术界把他看成是宁玛派的第五位代表人物。他一生巡游各地,结交地方名流,博览内典,勤奋钻研,显密兼通,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大圆满法作了全面整理,并使之系统化。下面就他的生平事迹、著述和对大圆满法的解释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各派都有一套不同的表达方式 ,从不同途径诠释佛教教理。作为藏传佛教古老教派的宁玛派 ,在融入藏地社会过程中与当地进行了较为实际的结合 ,但教理结构颇为复杂 ,对佛性的理解实践色彩浓厚。这与以复杂求证来论证众生佛性的印度佛性理论成鲜明对照 ,尤其是对印度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使它们的九乘判教法极富特色。宁玛派九乘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解决了究竟在什么条件下成佛、如何成佛等实际问题。位居九乘顶首的大圆满法以宗教的实践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将宁玛教法推到了极至 ,其独特的心性观 ,完美地阐释了寓含在佛者心灵内的宇宙之道…  相似文献   

7.
苯教大圆满法主要是苯教和藏传佛教宁玛派修行的一种法门,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藏传佛教其他派别中,并在现代社会传播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苯教大圆满法是为任何个体所需求的精神能达到最完美和至高无上的一种思想(或方法),经过历代苯教大师的传承及历史的风雨,时兴时衰,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适应并服务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藏传密宗瑜伽修法(二)噶尔仁波切著李钟霖译注编者按:“密宗”是藏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世界上正在掀起一股“密宗”研究、修炼的热潮。本文对“密宗”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译文流畅,注释详尽,特予发表,以飨读者。本译文之一,见《青海民族学院...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教派(一)宁玛派宁玛派奉公元8世纪到藏区传法的密宗大师莲花生为鼻祖,在教法传承上主要是弘扬前弘时期的经典法要。该派13世纪时正式形成。宁玛派主要有两大传承系统,一是经典传承,一是伏藏传承。经典传承有《幻变网》的传承,集经的传承和心品的传承。心...  相似文献   

10.
从教法传承来看,宁玛派是西藏历史上最古老的佛教派别,它的法统起始于“前弘期”。由于这个原因,宁玛派又被称为“旧派”。而关于旧派,西藏佛教界一直对其教法有“纯正”、“不纯正”、“不加评论”等论争,指责其不纯正的人与著作也较多,如“仁钦桑布译师的《辨法与法论》、拉喇嘛意协畏、希瓦畏(静  相似文献   

11.
萨迦派是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形成的一个重要教派.与西藏佛教的其它教派相比,它有许多独具的特点,其它暂且不论,仅在所重教义上它也有独到之处。宁玛派的教义重在“大圆满法”(vdsog chen);噶举派的教义重在“大手印法”(phyag rgya chen po,梵文为Mahamudra);格鲁派的教义重在“缘起自性空”;而萨迦派的教义则重在修明空无执生死涅槃无别之“道果”(lam vbras)见。对于其它各派的教法,国内外学者多有  相似文献   

12.
藏传佛教宁玛派将佛教经典分为“旧译教语部”(())、“伏藏”(())两类,这是宁玛派教法体系的两大支柱.关于“旧译教语部”教法体系的创建肇始于17世纪,以后经过历代宁玛派大师不断增加、完善,先后形成了不同时代代表性的文献目录.改革开放以后,藏族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其中,新编《旧译教语部经论本注经典集成》(())的编辑出版是重大成果之—.新编《旧译教语部经论本注经典集成》集前人关于“旧译教语部”文献编目之大成,广泛收集、整理了留存于国内外各地的相关藏文文献,是迄今为止所收经典最多、编辑科学合理的综合性大型文献工具书,代表“旧译教语部”文献学研究的最新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坐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的红教寺,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10年历程。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 对于拉卜楞红教寺之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初,曾有于式玉教授所撰写的《拉卜楞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一文。然而,近五十多年来,未见任何  相似文献   

14.
觉囊教派起源于域摩弥觉多吉。其生卒年不详,大约是生活在公元十二世纪初叶北宋时期。此人原系一在家的瑜伽行者,后出家,改名为召巴吉波,曾向多人学“时轮金刚法”和“密集”等法。后修法获得证悟,悟解了后被觉囊派奉为其教义核心的“他空”之义,并著书阐述,创立了“他空”的见解。域摩弥觉多吉的五传弟子衮邦突结尊追(1243—1313)在今西藏日喀则西拉孜县东北建立了觉摩囊寺,简称觉囊寺,这一教派即因此而得其派名。到衮邦突结尊追的再传弟子笃补巴喜饶坚赞,该派才兴盛起来。  相似文献   

15.
"基位心"作为大圆满教法的核心理念曾于19世纪遭到严重的误解,由此引发了宁玛派著名上师米庞嘉措与误解者贾巴朵阿之间的激烈辩论。文章首先以米庞于其《基位心三部》中的论述为依据,厘清了基位心的基本定义,揭示了贾巴朵阿对基位心的误解本质在于混淆智与识。而后通过借助隆钦巴的相关论述,揭示了智、识之辨对宁玛派基、道、果体系的重要意义,以及贾巴朵阿的误解对该体系的歪曲与损坏。  相似文献   

16.
一、原书概述 《实相宝藏论释》是宁玛派之隆钦宁提支派的始祖隆钦然绛巴所著。隆钦然绛巴是尊号,意为广智博学大师。本名智美沃色,公元1308——1364年时人,生于前藏约茹的扎浦堆地方。《实相宝藏论》为其所著《七宝藏论》中之一。原书藏文为德格木刻版,汉文为郭元兴译。本文中之引文大多采取郭译。《实相藏论》,主要说明大菩提心即自心本性的实相,属大圆满的思想。与内地禅宗说法大体相似,但禅宗是遮诠,重在不  相似文献   

17.
阿琼南宗尼姑寺,全称“阿琼南宗三丹琼培林”(藏语为),意即“阿琼天府虑静兴法洲”。该寺位于今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乡境内,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一座古老的尼姑寺,同时又是安多藏区的宁玛  相似文献   

18.
《回遮蒙古之历史》是西藏佛教宁玛派高僧索多巴·洛追坚赞撰写的兼具历史与自传双重性质的一部著作,也是研究16世纪末17世纪初蒙藏关系的一部重要文献。索多巴在文章“缘起”部分交代其写作意图为给宁玛派争光、激励后辈“回遮蒙古”人士、从而利益佛法等。通读《回遮蒙古之历史》,进行认真分析之后发现索多巴撰写《回遮蒙古之历史》的真正意图是,讴歌自己的“光辉事迹”即给自己写“圣传”、使自己的咒术合理化、为自己做辩护等。  相似文献   

19.
宁玛派是形成最早的藏传佛教派别。一般认为这是一个远离政治的教派,事实却并非如此。从13世纪开始,宁玛派就走上了与西藏地方势力相结合的道路,这种结合与宁玛派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宁玛派是藏传的佛教密宗与原始苯教相结合的产物。宁玛两字在藏语中有古和旧两重意义。古,是指教法由8世纪入藏的莲花生传授,这比西藏佛教其他各派要早300年左右;旧,主要指他们以传承朗达玛灭佛以前所译的密教典籍为主。密教在前弘期,受到本教势力、佛教显宗势力的排挤,基本上没什么发展,许多密教典籍还不得不被埋藏起来。这种局面大概持续了40年…  相似文献   

20.
宁玛派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们有一种误解,笼统地认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戒律松驰、组织涣散,没有严格的学经制度。其实,这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是一种不全面的看法。宁玛派信徒有两种,一种是出家的,一种是在家的。出家的称“根敦巴”,住居寺院,有严格的戒律、严密的组织和一整套学经制度,除在学经内容、修持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特色外,依次受出家、沙弥、比丘等戒,禁止结婚,在许多共性方面与其它教派并无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