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位于中国东海东缘,介于日本九州岛至中国台湾岛之间琉球群岛(其中包括冲绳群岛)是扼守大陆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是连接西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的主要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曾考虑过中美联合托管冲绳的方案。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以后,美国则主要从对日本本土进行作战的军事需要出发,开始经营冲绳。此后,随着东西冷战的加剧和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败亡,美国则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出发,考虑对日媾和后的冲绳的地位问题。美国开始把冲绳作为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从日本再到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中南半岛的欧亚大陆沿岸西太平洋上的新月形防共遏制战略链条上的基轴来经营,逐渐走向了以联合国的名义由美国来托管冲绳道路。  相似文献   

2.
位于中国东海东缘,介于日本九州岛至中国台湾岛之间的琉球群岛(其中包括冲绳群岛)是扼守大陆进出太平洋的门户,是连接西南太平洋和北太平洋主要航线的必经之地,地缘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二战后期,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曾考虑过中美联合托管冲绳的方案。1945年6月,美军攻占冲绳以后,主要从对日本本土进行作战的军事需要出发,开始经营冲绳。此后,随着东西冷战的加剧和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败亡,美国则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战略出发,考虑对日媾和后的冲绳的地位问题。美国开始把冲绳作为从阿留申群岛到日本,从日本再到琉球、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中南半岛的欧亚大陆沿岸,西太平洋上的新月形防共遏制战略链条上的基轴来经营,逐渐走向了以联合国的名义由美国来托管冲绳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何缘 《今日南国》2014,(9):23-23
1945年3月,54.527美军攻打坚守冲绳岛的日军,这是二战中最后一次大型战役,持续了3个月,共有20多万人丧生,包括约1.2万名美军官兵、9.4万日军和9.4万名冲绳平民。在此次战役中遇难的日本平民,多数人是被日军屠杀或强迫自杀,而不是死于美军的炮火之下。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全球军事战略向亚太东移的大背景下,东南亚再度成为美国增强战略投向、实施战略运筹的地缘政治亮点.美国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加强对东南亚的军事渗透,彰显了美国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保持前沿军事存在,维护地区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以及企图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坦美国在重返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挑战,美国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将随着东盟国家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变化而消长.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目光投向西方,魏源的《海国图志》应运而生。《海国图志》对英国记载特别详细,所述内容涉及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在政治方面,对英国议会民主制记录详细,字里行间表达出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向往;在经济方面,对英国的工商、交通业进行探讨,力求找出英国富强之本;在军事方面,魏源极度震惊于英国先进的军事技术,力促清廷引进西方长技以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在文教方面,对英国受教育对象的普遍、教育内容的丰富,甚至英国的新闻报刊制度都有具体记录。魏源对英国的研究,对后来的洋务派、维新派产生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战末期,美国对琉球实施了分离日本本土的占领统治政策,在长达27年的统治时间里,美国在琉球群岛上先后建立了美国军政府和美国民政府。这一时期的琉球在没有自主外交权的情况下与台湾地区开展了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丰富的交流活动,其中就包括双方互派留学生、互派教育团体、提供教育支援等富有特色的文教活动,这些历史上的文经交流活动,都对当今台湾地区和琉球地区的互相认识和联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美国占领时期琉球与台湾的文经领域交流对于了解现当代冲绳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关系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美国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亚太再平衡”战略提出之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动来提升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政治上,美国加大了对亚太各国外交的投入;在经济上,美国通过TPP力求掌握亚太经济主导权;在军事上加大了军事人员和装备的部署。通过其整个“再平衡”过程不难看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只不过是霸权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延续而已,它追求在亚太地区以大国制衡为着力点,在手段上软硬兼施,希望在亚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8.
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体现为从军事、政治、经济到环境气候等诸多方面,其中在环境气候方面的行动似乎较少得到重视。为什么美国选择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合作?这样做究竟意味着什么?本文认为,环境和气候问题是湄公河地区面临的重要安全和战略问题,与本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分配、减贫、粮食安全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密切相关。与此相关的政治信任问题也是涉及制约中国与本地区经贸关系升华的瓶颈。美国选择在这一议题上重返亚太,正好切中了中国在本地区影响力的软肋,迎合了本地区在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安全需要,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软实力。而且美国也利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范话语,以履行自身作为发达国家的气候资金援助承诺的行动。美国的做法表面上对中国不构成威胁和挑战,实际上相比军事和经济战略方面,却更加明显地存在针对中国以及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意图,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基于北极战略价值和治理挑战的考虑,奥巴马政府制定了北极战略。美国的战略目标是获取北极事务的主导性话语权,强化对北极治理的关键性影响力,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其战略利益体现在保障军事安全、经济安全和领土安全等方面;战略坚持“和平利用、技术先行、创新制度、上下联手”的行动原则,并在经济、军事、外交和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行动措施,指明了今后的行动方向。北极战略的未来成效,取决于美国的国家能力、合作意愿、大国博弈以及全球治理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战略态势的变化和亚太经济的崛起,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开始东移,提出了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从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宣称美国要“重返亚洲”到2012年6月帕内塔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从外交、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动,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和新做法,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其目的在于确立美国在亚太的主导地位,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将对世界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苏联解体后,作为前苏联继承主体的俄罗斯为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与美国为首的北约相抗衡,近年不断对其亚太安全体制进行战略调整的动因和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吸引了世界各大战略力量竞相追逐各自的战略利益。美国为了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和控制该地区油气资源开采的主导权,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利用其在该地区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传统影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采取措施以制约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3.
明清鼎革之后,清政府采用主抚的治瑶政策,瑶区较为平静.但道光壬辰年间,楚、粤、桂三省接连发生较大规模的瑶民起义,打破了瑶区承平已久的局面,并给予清王朝以沉重打击.起义平息之后,清政府通过对起义的善后处理,调整其治瑶政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等方面呈现出强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与冷战后的前三场战争相比,刚结束不久的伊拉克战争在战争指导思想、战争目标层次、战前外交努力及军事的政治服务效能等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伊战将对美国霸权产生利弊并存的影响,美可能据此对其战略做出某些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亚太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原因主要是冷战终结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调整的重点涵盖了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地区合作、大国关系等各个方面,亚太战略今后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总体而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更多的是策略上和手法上的,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为核心的总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6.
亚太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调整原因主要是冷战终结后国际战略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化,调整的重点涵盖了经济、政治、军事、安全、地区合作、大国关系等各个方面,亚太战略今后的实施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总体而言,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更多的是策略上和手法上的,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为核心的总目标是不会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唐、蕃关内道近百年的战争,构成了唐代中后期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人的研究则集中在军事制度和战役等方面,却很少从整体上分析吐蕃在关内道的战役进程及其战术战略嬗变的因素。唐朝在关内道部署的圈层防御体系制约着吐蕃在关内道的战役进程,灵州的灌溉系统及其补给路线影响着吐蕃战术的调整,而吐蕃粮秣补给不足则使其分割唐朝领土的战略构想终于破灭。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初期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美国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为了实现它的全球战略 ,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 ,称霸世界 ,积极对外进行经济援助。同时 ,美国为了取得战略资源和保持经济繁荣 ,必须对外进行经济援助。通过对外经济援助 ,美国初步实现了它的全球战略目标和经济目的 ,奠定了战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基础 ,并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使得里根时期美以特殊关系进一步加强,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都有明显的表现,双方进入了战略合作的新阶段,美以特殊关系达到了顶点。它对双方产生的影响是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中亚战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使该地区成为美国在 2 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和遏制俄罗斯扩大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支点 ;抵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中亚的渗透 ,把中亚纳入美国的国际战略框架之中。美国全方位介入中亚事务 ,积极推行“新中亚战略”:发展同中亚各国的政治关系 ,向其灌输西方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形态 ;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拓展经济合作的领域 ,力图控制开采中亚油气资源的主导权 ;通过与中亚国家开展军事领域的合作 ,加紧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渗透 ,为建立自己的欧亚大陆安全体系构筑战略通道。美国与俄罗斯在里海石油资源争夺的焦点体现在对该地区的经济控制权和战略主导权上 ,既存在竞争 ,也有妥协与让步。但是 ,由于该地区形势错综复杂 ,带有不确定性 ,大国的争夺和角逐会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