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革命对近代江西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革命对近代江西经济的影响□曾丽雅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受到更加沉重的剥削和压榨。中国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广大农民与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空前尖锐起来,终于在1851年爆发了一场全国规模的太平天国...  相似文献   

2.
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次年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南部,在湘不到半年时间,即增加人数10余万,兵种完善,战斗力大为增强。可是13年后,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农民起义却被以湘军为骨干的中外反动势力所镇压。纵观太平天国运动产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无不使人们去注意和考察湖南历史。笔者在研究湖南近代流民及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进而就湖南近代相对过剩人口问题及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18日至5月19日,围攻桂林之役,是太平天国起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战争的经过比较曲折。在持续32天的时间里,太平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历经了大小水陆24战,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为后来的挥师北上北伐中原,攻取南京奠定了基础。关于桂林战役的一些问题,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作过很多考证研究,为后来者认识太平军围攻桂林之役作出了贡献。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深入研究围攻桂林之役,从各种文献,方志、论著、泰谕、书  相似文献   

4.
对于太平天国革命的起止时间,至今仍然意见分歧.以1851年1月金田起义作为太平天国革命之始,这已被大家所认可.有分歧的只是这次革命止于何时. 有的意见以天京陷落为下限,即这次革命止于1864年7月;有的意见则以太平军最后失败为下限,但又因所据史实不同,而分为1868年、1869年、1872年三说. 笔者认为以天京陷落即1864年为下限之说与史实不符.史实是:天京虽已陷落,大江两岸数十万  相似文献   

5.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荒与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很少论及。本文认为太平天国辖区内连年不断的灾荒,大大加重了太平天国政权所面临的粮食危机;而粮食的匮乏无疑是导致太平军一些战役失利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严重的瘟疫、雪灾、水灾等灾害也是太平军几次重大战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派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课题,指出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革命同中国近代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和重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它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中国近代化纲领;第二它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近代化模式。就中国近代史之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而论,这是两个比较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中叶,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给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它与太平天国遥相呼应,猛烈冲击着清王朝在云南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作为这次反清大起义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两支队伍——杜文秀起义军和李文学起义军,在反清这个斗争大方向上同太平天国是一致的,客观上它们之间已经形成互相配合、互相声援的盟友关系;而处于全国人民反清革命运动中心的太平天国,给予杜文秀起义和李文学起义的影响,是通过参加这两支云南人民反清起义军的原太平军战士来体现的。深入研究杜文秀起义和李文学起义中原太平军战士的活动及其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太平天国革命与云南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的关系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略论上帝教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始终蒋玲爆发在19世纪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严密、纲领最明确的一次农民革命。这次革命和历史上其他农民起义一样,是利用宗教外衣作掩护而掀起的。从创建拜上帝会到太平天国革命取得胜利,定都天...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4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了600多个城镇,并系统地提出了革命纲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与清王朝对峙达11年的农民政权,从而把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和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一样,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11.
陶季邑同志的学术新著《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派与社会主义思潮》一书已于1997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七章。凡31万余言,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派这一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新成果,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的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方面的论著...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太平天国革命的性質,是一个聚訟紛紜的問題。史学界对太平天国革命性質的看法,归納起来有三:(一)單純农民战爭;(二)資产阶級性的农民革命;(三)既是單純农民战爭,同时也是瓷产阶級性的农民革命。以上三說,显然是有分歧的,是有矛盾的。因而,对太平天国革命性質問題进一步展开討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140年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自发农民战争的最后一个高峰。在中国被迫踏上半殖民地的历史转折关头,揭开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又是一场宏伟的爱国运动。中外反动势力的屠刀可以杀戳太平英烈的血肉之躯,但太平天国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却是永恒的。它深刻地影响着近代爱国主  相似文献   

14.
雷冬文 《船山学刊》2001,(1):108-111
太平天国对广东洪兵起义的影响是太平天 国与天地会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种 影响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起义为广东洪兵起 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与环境,并为洪兵起 义政权在斗争纲领、口号与政权建设等方面提 供了榜样。太平天国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广东洪 兵起义政权的兴亡。但太平天国的影响并不能 使广东洪兵起义成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太平天国与天地会的关系一度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罗尔纲、蔡少卿、钟文典等前贤对此曾有过专门探讨。但这些探讨忽视了这样一个问题:太平天国起义后四年,广东天地…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的随军家属之多,在我国农民革命史上是空前的。连《贼情汇篡》的作者张德坚也说:“自古叛逆者,从无妇女并掳者,亦未闻行军以千万妇女随行者。”①大量家属随军对太平天国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倘若把二者加以比较,恐怕它的消极作用要大得多。因此,笔者认为这是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太平天国大量家属随军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里出现的呢?众所周知,鸦片战争后,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据调查资料统计,当时全国土地有百分之四十至八十集中在  相似文献   

16.
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队伍內部是存在着两类矛盾的,卽农民領袖人物之間的內部矛盾和农民領袖人物同隐藏在农民革命队伍中阶級異己分子之間的矛盾。這是两类不同性質的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質的矛盾,前者基本上是农民的內部矛盾,后者則是农民同隐藏在农民革命队伍中的地主势力之間的矛盾,——这种矛盾实际上就是当时中国社会农民同地主阶級之間的阶級矛盾在太平天国革命內部的反映。楊韋事件及其間的斗爭是这  相似文献   

17.
人口、或曰人口的增长,与太平天国革命有没有关系?如有,两者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老而又新的问题,如果从汪士铎《乙丙日记》中的论述算起,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试图以各自的方式回答这一问题,可迄今却没有人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尽管人们有时能够直觉到两者有关,但要给出科学的论证,显然仍有重重障碍需要克服——既有世界观和认识论方面的,也有方法论意义上的,还有史料本身的.主要的困难在于:人口的增长,是以数量的变化作为其特征标志的,而太平天国革命,则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和动乱.一般地说,在两者之间是很难建立起联系的,可也正因其迟迟不得解决而增添了自身的魅力:它可以丰富我们的研究,不断促进理论的提高和方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史学界有个说法:太平天国革命沉重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缩小了世界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市场,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此,笔者试就管见所及,提出粗浅的看法。(一) 持上述看法的同志,往往是引用经典作家的两段话来论证这个问题。一、《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一文中曾写道:“中国革命大概将给大不列颠的社会经济状况以一个致命的影响”,因为“据最近从广州传来的消息说:‘起义逐渐普及全国,使商业有全部消灭的危险’”;二、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中,写道:“……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在这两篇文章中明确讲的是:中国革命将破坏正常的商业贸易,使英国在中国的市场缩小,从而促  相似文献   

19.
20.
太平天国对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的进程和模式起着直接的促进和影响作用。一方面,它促进了鸦片战争之后陷入困境的中西文化交融进程,不仅身体力行学习西方文化,且把清政府也逼上了学习西方文化的轨道;另一方面,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背叛,使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凸显出来,激发了近代文化保守思潮,从而使中西文化交融在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严守着“中体西用”的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