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假释制度符合行刑社会化的潮流和趋势,对实现刑罚的目的来说,它有积极的功能,也有副作用。传统的假释奖励观不利于假释制度应有功效的发挥,要从根本上克服假释的负作用,必须树立假释权利观。  相似文献   

2.
假释制度是教育刑罚论的产物,但在行刑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比例很低,没有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制度,且假释程序亦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体现足够的公正和效率的统一,甚至成为一种可能导致滥用职权甚至腐败的制度,因此,应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正和效率,加强检察机关对假释活动的法律监督,进一步体现法院假释裁决权的司法权性质,通过各方当事人的参与,提高假释裁决的公正性,确保裁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假释制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假释制度应用难的基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比照英美法系的假释制度的优点和适用上的诸多成功经验,提出了改革我国假释制度体系的设想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行刑社会化、国家·社会双本位的犯罪控制模式下,以矫正激励功能为导向,将现代激励理论应用于假释制度是优化和完善假释制度的实然之路。具体应以需要理论为出发点,改善传统的刑罚执行理念;以期望理论为关节点,构建行政激励机制与刑事激励机制的沟通桥梁;以目标管理理论为框架,科学配置层次合理、富于人性化的假释方式;以公平理论为核心,着力优化审理机制;以强化理论为维度,开展假释的善后激励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国假释的适用率偏低,与法律预期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远未发挥其对罪犯的正反馈鼓舞功能及对自由刑缺陷所应起的弥补作用,本文在分析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三大机制的构想,即再犯预测机制、假释动作机制和保护管束机制,以实现假释制度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我国假释适用条件严苛,致使实践中假释率极低,很大程度阻碍了假释再社会化功能的发挥。根据刑罚综合刑论指引,在我国现有假释制度基础之上,扩大假释适用范围,降低无再犯罪危险认定,以及区分减刑、假释适用条件,重构适于我国司法实践的“积极假释”与“消极假释”的双轨制假释制度。从而提高假释适用率,创新罪犯出狱模式,有利于实现罪犯再社会化。而所谓积极假释则主要仍是考察罪犯刑罚期间的积极表现;消极假释则是要求罪犯执行一定刑期后强制假释。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假释适用率较低的国家之一 ,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假释功能的有效发挥 ,而且给监管工作和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发挥假释制度的功能 ,必须加快假释的扩大适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论述我国假释条件的立法规定。着重对最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关于假释条件修订的探讨基础上,笔者通过中外立法之比较分四小节探讨了假释的四个条件,即对象条件、实质条件、刑期条件以及限制性条件。从中外立法规定之比较到我国立法修订之评析,提出了假释条件立法的合理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减刑改变了原判决的刑罚评价,使刑罚的确定性和尊严受到损害和否定。该文以刑罚价值体系为立足点,批判分析现行的减刑制度,并认为减刑假释一体化制度能在原判刑罚不实质性减少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对犯罪人良性改造行为的激励。  相似文献   

10.
浅议假释制度的完善——以罪犯权利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罪犯权利保护是法治社会的本质要求,保护罪犯权利是实现保卫社会的必要条件.假释作为一种对法院裁判确定行刑期限的改变方式,是罪犯享有的权利而非对其奖励.该权利介入了对罪犯主观改造评判的因素,因而其完善对于罪犯改造及其重新回归社会保障措施之建构有重大意义.罪犯权利保护呼唤犯罪控制与罪犯防治的社会工程化,实现罪犯由监禁状态向社会的良性回归并最终保卫社会.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刑法对假释适用的法定条件规定过于严格,不利于发挥假释的刑事政策功能。累犯和重罪犯不应当禁止适用假释,而应当改之以允许适用假释但是规定更为严格的假释条件。应当按照罪犯的种类规定不同的刑期条件限制,而不应一概而论。同时应当建立和完善假释犯危险性评价标准,以符合行刑科学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假释制度立法完善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假释适用率极低,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立法上,假释制度的完善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必要的假释制度;扩大假释的适用对象;将假释的实质条件合并为"确有悔改表现";制定《刑罚执行累进处遇法》,加强对"确有悔改表现"的考察;制定《保护观察法》,尽量减少和避免假释犯"再次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3.
假释作为一种行刑制度,对于改造和教育犯罪人,实现刑罚目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国现行刑法第81条对假释的适用范围作出了严格限制,规定了不得假释的适用条件.然而,从我国的刑事政策、刑罚目的、司法实践等深层次考虑,应从整体上扩大假释的适用,改变目前假释制度日趋严格,假释适用率过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假释由于其对犯罪分子复归社会的重要作用而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由于假释制度立法方面的缺陷,导致了假释功效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建议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扩大假释适用对象,具体假释适用条件,提高假释适用率;完善假释监督制约机制和监督考验机制,以发挥假释的最大功效。  相似文献   

15.
论假释     
假释作为现代刑罚的一种适用制度,目前几乎为世界各国的刑法予以规定。我国新刑法对假释作了不同于以往的规定。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重点阐述了我国刑法中假释的概念、适用条件、假释的考验与撤销以及假释适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假释性质的界定,各国假释制度的比较,指出我圆假释制度在假释的条件上规定过于严格;在假释的程序上受刑人没有主动性;在假释考验期的管束上不周密;在假释的撒消上缺乏具体的操作程序。提出了在假释的对象上应适当的放宽;在执行的刑期上.应区分成年犯和未成年犯;在假释的条件中对“不致再危害社会”作出明确的解释;在假释的程序上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在假释考验期的管束上,建立假释监管工作机构;在假释的撤消上应采取法定撒消和可撤消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的行刑方式.目前,我国逐步在推行社区矫正制度.但是,由于诸多原因阻碍了社区矫正的全面推行.修改《刑法》、《刑事诉讼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试点地区的经验,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创制一部统一的《社区矫正法》,以解决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犯罪人的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当在我国刑法中规定未成年犯罪人不适用财产刑,应设立未成年犯罪人的前科消灭制度,明确规定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的特殊情形及未成年犯罪人假释的适用对象及实际执行的最少刑期,以便对未成年犯罪人的量刑及执行有明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梳理建国以来刑罚执行制度研究概况及发展脉络,并对刑罚执行制度的研究现状,即减刑制度和假释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引起关注的热点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得失进行比较客观的整体评论,可以总结出刑罚执行制度研究的整体成就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累犯构成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华 《南都学坛》2008,28(5):76-80
行为人所实施的前后两罪均为过失犯罪能够构成累犯,但是,当行为人在犯前罪追诉时效完成后又犯新罪、前罪被外国判处并执行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再犯罪、前罪刑罚执行过程中再犯新罪与假释考验期内再犯罪等情形下,则都不能构成累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