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图     
《成才与就业》2011,(12):2-2
上海市教委:今年毕业生14万 用工需求19万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日前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就“2011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政策”与网民互动交流。印杰表示,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好于往年,直接就业的上海高校毕业生有14万人,而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掌握的信息,用人需求已经达到19万人。因此,对于上海高校毕业生来说,岗位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  相似文献   

2.
读图·互动     
上海市教委:今年毕业生14万用工需求19万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日前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就"2011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政策"与网民互动交流。印杰表示,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好于往年,直接就业的上海高校毕业生有14万人,而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掌握的信息,用人需求已经达到19万人。因此,对于上海高校毕业生来说,岗位数量还是比较充足的。据东方早报  相似文献   

3.
媒体链接     
明年“才市”将新增应届生68万日前,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在介绍情况时透露: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估计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4.
1搞好毕业生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条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1996年86.6万人,1997年89.8万人,1998年101万人。从1994年开始,毕业生就业问题开始显露,政府已无法为每个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分回到县级单位的毕业生推迟一年就业已呈普遍之势。据笔者了解,受各方面因素影响,1998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和家长广泛关注。是不是中国人才过剩了呢?回答是否定的。以人才最密集的上海广州为例,上海25岁以上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我国新增劳动力中,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毕业生总数为2001年的3倍多。据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2001年34万人,2002年37万人,2003年52万人,2004年69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据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与共青团中央学校部联合主办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截至2006年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二○○六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百分之四十九点八一,不想马上就业的占百分之十五,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七点二五,那就是110多万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日益严峻。  相似文献   

6.
资讯     
才市Talent Market上海七成应届生找到工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在出席中欧校友论坛时透露,2009年上海共有毕业生15.8万人,比2008年增加6%,截至6月20日,上海市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已实现了今年年初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就业率达到70%的工作目标,上海大学生就业形势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从2001年115万到2004年250万,年平均增长29.54%!十分惊人。但近几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却一直是“七上八下”,仅7~8%左右,而且可以预计未来的若干年要提速很不容易,因为这已经是世界上最快的增长了。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调整,每年还有不少下岗人员有待消化。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像上海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2013年,高校毕业生接近700万人;2014年,毕业人数达727万人;到了2015年,人数还将继续增长到749万人。在每年就业大军节节攀升的背景下,就业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各路求职者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靠"关系"找工作就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日,本刊记者就上海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采访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副处长许涛。据许涛副处长介绍,截至今年9月1日,2004年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2003年同期,达90.52%,其中本科生为93.25%,专科(高职)生为85.3%。与2003  相似文献   

10.
数字     
《成才与就业》2015,(4):63-63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海2014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85%,同比略有提高,制造业成为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最高的行业。据统计,在今年近17万上海高校毕业生中,专科(高职)就业率最高,达96.10%,本科生就业率为95.94%,研究生为95.26%。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在全国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目标是:到2004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70%,其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或超过2003年同期水平。同时,周济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职院校千方百计帮助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几个月间,上海各高职院校为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纷纷举办了各类校园人才交流会,把企业请进来,为毕业生就业铺路。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召开的国家教委主任办公会分析了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形势,并研究确定了做好这项工作的思想和主要的措施。据统计,199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毕业生86.6万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83万人,毕业研究生3.6万人。作为负责归口管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工作的部门,国家教委于1995年  相似文献   

13.
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多。2006年全国共有毕业生450万人,比1999年扩招前增加了近两倍,再加上往年实际未就业的众多毕业生,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很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此大背景下,作为高师院校一线就业工作人员,面对新形势,分析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努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历史及现状我国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师范类毕业生实行“统一计划、统一分配”的分配体制;二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2004年的经济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14.
“玉在椟中求善价”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但找“饭碗”还得审时废势。据权威部门统计,中国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找“饭碗”?不妨对国外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经历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15.
宁事 《金陵瞭望》2009,(9):39-40
与全国一样.今年南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今年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达到20万人,比去年增加2.4万人:南京籍毕业生4万人.比去年增加5000人。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面前。今年前2个月.我市毕业生签约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0%。  相似文献   

16.
<正> “七五”时期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266.8万人,比“六五”时期增长百分之七十三点八。国内培养毕业研究生15.8万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的6927人,获得硕士学位的14.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292.2万人,增长百分之三十一。培养农业、职业中学毕业生389.5万人,增长2.4倍。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982年的62人增加到1990年142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678人增加到804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1789人增加到2334人。全国文盲半文盲率由百分之二十点三七下降到百分之十五点八八。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普及。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由1985年的百分之九十五点九  相似文献   

17.
数字     
23万 2014年北京高校应届生创新高;122.3亿A股上市公司高管去年薪水122.3亿元 记者从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教委于日前联合召开的“北京市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大会”了解到,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共23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7.9万人,  相似文献   

18.
师至洁 《21世纪》2007,(5):16-17
3月是大学生求职高峰期,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一个接一个,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近年来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04年到200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已经从280万增长到了495万,增长率高达76.8%,但整体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整体的工资水平也在持续走低。  相似文献   

19.
《成才与就业》2009,(10):26-27
2004年以来,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最近3年就业率以每年3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令人鼓舞,教育部已下发通知,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在去年招生810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50万人,达到860万人——  相似文献   

20.
有多少求职大学生,就有多少顾客——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3年,第一批扩招本科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毕业生成倍增长,逾212万。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毕业生各增长到330万与413万,分别是2001年的三至四倍。有人惊呼,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工潮”之后,21世纪初,一股“大学生潮”开始形成,大规模地涌向我国吸纳能力相对较强的大中型城市。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唯有经历过的人方能品出个中滋昧。品尝过求职辛酸的孙存军深刻了解大学生求职者的需求,创办了专为大学生服务的求职公寓,并且建立了配套网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