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和哈大齐工业走廊等区域经济工业带的启动和发展,到中国西部经济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决策,无一不是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财政金融存在的问题是:五级行政管理体系制约基层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地方财政税收制度与税收工具问题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税收法律体系存在严重问题;分税制改革不彻底;中国地方公共财政制度于工具体系落后;地方金融风险提升;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等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体制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不强、行政管理事业费用增长过快、财政转移支付的层级过多、农民消费主体参与表达机制不建全、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薄弱。对此,通过强化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和规模、深化国有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开辟多样式的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构建政府与村民互动协调机制以及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机制等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3.
在转型时期,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快速发展,但工业化对自然资源的负外部性和体制供给不足,导致了农村自然资本的持续供给能力不足、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缺乏、就业不充分、保障不健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受到制约、农村贫困现象依然严重。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必须建立合理的体制结构,消除负外部性,矫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转型时期反农村贫困的体制框架为:完善市场体制,保护农村资源和环境;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就业体制,促进社会公平;建立健全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和享受需求。 相似文献
4.
农村五保供养体制亟需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无论是遵循城乡统筹的新发展观,还是努力做到“四个协调发展”,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提高社会发展水平,特别是要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目前各方面把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的焦点和注意力放在发展农村教育、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的增长拉动了农业生产值的增长;农业生产值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基本建设支出将以一定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增长对农业生产的增长表现为负冲击,也就是说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在减少,这是符合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生产的短期效果没有长期效果明显稳定,即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生产总值有稳定的推动作用,这一研究结论与相关文献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当前,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改革公共产品二元供给制度,利用法律手段与创新方式,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农业基础设施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8.
论我国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农业发展对城镇化具有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劳力贡献、土地贡献和资金贡献;城镇化对农业发展有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发展经验表明,城镇化和农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两种实践模式城镇化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美国模式;城镇化与农业发展不协调的英国模式.协调我国城镇化推进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要遵循农业与城镇化之间内在联系的基本规律,借鉴成功的发展经验,在战略选择上坚持五个原则,在具体政策上要突出六个重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习作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题”。我们广大教师都在苦苦的寻求解决的策略,在很多的时候都是事倍而功半。而孩子们的生活的环境里却蕴藏着无尽的习作素材。如挖野菜、插秧、捉青蛙等经历,都可以成为他们活生生的习作素材。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和引导的真心,相信孩子可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 相似文献
10.
印度农村社会现代化变迁具有内发和关联两大特征,包括以城市化延伸为动力的农村变迁,以“绿色革命”为动力的内陆农村变迁和以农工商综合改革为动力的沿海农村变迁。在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印度政府和社会系统对贫困、人口、城乡发展失衡、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在区域农业革命、系统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化的综合发展计划、民间组织的培育、社区服务体系、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以及传统乡村自治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结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对于浙江乃至全国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现阶段的养老保险设计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补助为辅。对照农村的实际情况 ,农村养老保险的基金统筹级别、基金缴纳、领取条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5):130-133
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是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精神支撑。农村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创新保障机制:在舆论引导机制方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特色文化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觉,提升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在财力保障机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制度;拓宽筹资渠道,制定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援助计划。在人力保障机制方面,积极保护民间艺人,巩固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实施专业辅导,构建地方高校送文化下乡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加强领导、监管与协调,切实加强对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健全考核机制,合理评估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收益。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21,48(1):81-89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由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两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共同联系的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农业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力,农村现代化联结的是农村的生产关系,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交互作用规律支配下历史演进。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进路,要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上系统谋划,在补齐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短板方面集中发力,在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夯实基础,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互促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内需不足、失业困境、资本过剩等结构性难题的症结所在,城乡矛盾循环累计形成了自我强化的恶性机制,多年实施的城市偏向的城乡发展政策受到了严峻挑战,农业和农村经济成为城乡矛盾的主要方面。为了化解城乡矛盾,破解宏观经济难题,必须摒弃城市偏向的政策取向,全面推行两阶段农村发展新政:第一阶段实施农村优先的新不平衡发展政策;第二阶段执行城乡一体化的平衡发展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和农村欠账得以弥补,农村经济得以恢复竞争力,最终保证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5.
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着农业产业就业动能发挥不足、乡村振兴所需劳动力短缺、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建议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农村就业空间、加强人力资本开发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等多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战后初期日本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非常严重 ,但日本通过经济高速增长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与战前相比 ,战后日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许多新的不同特点。有利的人口背景、非农业部门就业容量的增大、政府的积极诱导政策以及农业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等积极因素 ,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但是 ,由于兼业的普遍存在 ,日本农业规模经营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转移 ,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但日本农业却“消亡”了 ,其教训极为深刻。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20年,中国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社会发展方面却进步较小。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这个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农村不再单纯地等于农业,不再是单纯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的地方,而是可以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所在;其二,农村不再是可以任其消亡的穷乡僻壤,而是可以体面地生活的地方;其三,农村将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重建组织和文化秩序。新的农村发展观将以"低度发展,高度和谐"为特征,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为最终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参与必不可少,其媒介是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依据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及创新思路,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我国应该构建由"三核心"构成的正式制度支持系统和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组成的非正式制度支持系统,强调农村人力资源、政府等各个制度创新主体在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不同次序与层次上逐步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创新。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包括:在思想意识层面上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在法律政策层面上要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司法援助保障体系;在发展战略高度上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在资金筹措机制上形成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重视农村土地转让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项专业性的工作,社会工作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才开始显示其必要性并逐渐发挥其积极作用的。我国目前还不大成熟的社会工作大多还是局限在城市社区,在广大农村社区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甚至是盲点。大量的工作与事务或有政府行为代替,或是由基层行政村处理,或是由农民自己解决,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基本上还没有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重视和重建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原有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和社工村官这一农村工作新鲜血液的积极性,做好他们的角色转换和社会工作培训,是在中国特色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的一个短期策略,也是提升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的良好契机,此举将会对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民收入增加的思路创新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事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下滑已对农村及宏观经济发展形成了不利影响 ,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经济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 ,传统思路和对策如增加产量、提高价格等已难以支撑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 ,农民增收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确立新的思路和对策 ,即通过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适应市场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城镇化优化城乡经济关系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