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十二地支的文化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地支是在远古物候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不仅是一套记时系统,而且是一个万物生息、变化的系统。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不同的取象,揭示了万物孕育、生长、衰亡、复生的全过程。它是中国后代历法的基石,并对古代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医学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汉族农历(以下简称汉历)中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得六十数作为历法中的纪时周期,是为一花甲(或称甲子)。每一花甲通常以甲子始,顺序为乙丑、丙寅、丁卯直至第六十癸亥止。 用干支来纪时间,在汉历中有悠远的历史。早在甲骨卜辞中,即已使用干支纪日,夏代帝王中有以天干取名的,如孔甲、胤甲、履癸,可见那时已有天干了。有人作过研  相似文献   

3.
对于《说文》正篆性质的研究,前人有三种看法:即小篆说、古文说、综合说。小篆说、古文说虽有合理之处, 但失之于偏颇,综合说较符合《说文》文本实际,亦缺乏深入的探讨,忽视了许慎在《说文》正篆形成中的历史作用。 《说文》正篆系统是许慎对其所收集到的各种文字资料加以规范整理而形成的,是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前任何 时代的文字系统,对这一系统许慎称之为“篆文”。  相似文献   

4.
许慎与儒学断想─—从《说文》训释“人”“仁”谈起李弘毅许慎作为文字和训诂学家,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是早已被世人肯定了的。本文所提出和讨论的问题,是关于许慎与儒学的关系,以及他在文字训释中怎样运用儒家学说的问题。毋庸讳言,这是一个被学术界长期忽略...  相似文献   

5.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许慎写了一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这是我国第一部有严整体例的古文字字典。《说文》以小篆为主体,以“六书”为理论,在分析字形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说解体例,“省声”就是许慎提出来的一种“字例之条”,它对我们认识省声字的来龙去脉,以及认识这一部分字的简化规律,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说“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配,酒色也。从酉,己声。”徐锴在他的《说文系传》中将“配”和“妃”等同起来,他说:“匹配字古只作妃。”徐铉对许慎的解说产生了怀疑,他用否定的语气指出:“已非声。当从妃省声。”二徐并没有摆脱“配”是形声字的说法。段玉裁在注释“从酉,己声”时说:“己非声也,当本是妃省声,故假为妃字。”这是承袭了二徐的说法。也没有超出形声之说的范围。今人张舜徽在其《说文解字约注》中说:“古云元妃,即今语俩元配耳。”张氏还进一步运用古无轻唇音这个理论,指出“妃字读与配同。”  相似文献   

7.
天干、地支作为中国传统历法中的纪时符号,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里,逐渐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至今还保留在农历之中,其原因在于国人对时空本质的认识。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现代物理学相对论的时空观同义,干支符号的配合实际上就是一个动态的时空坐标系统。时、空本来是人认识宇宙并用来描述客观实在所用的语言要素,但国人这种传统的时空观是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等范畴及“天人合一”观密切联系的。为什么古老的干支符号所代表的时空观与相对论的时空观一致,很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六书”中的转注、假借,在“许学”里是两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于百年来,小学家们围绕着许慎的八字定义和两个例字,推求探究,各抒己见;但纷如聚讼,迄今难以定论。究其争讼之点,那就是;转注,假借“二书”是否造字之法?如果不是,何以在“六书”之内?如果是,那是怎样的两种造字之法?如何依据《说文》析字的体例,以解释、阐发许慎对转注、假借下的定义及所举的例字?  相似文献   

9.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六书分析字形的专书,并且是汉语语言学史上一部训诂名著,正如许冲《上<说文解字>表》所说:“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至于释义方式,汉代训诂学初建规模,而许慎则  相似文献   

10.
许慎(公元54?—149?),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三十里许庄)人,为著名的经学家和语言家,精通文字、训诂,著有史称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许慎为后汉汝南召陵人,历来无人提出异议,因为《后汉书·许慎传》明明白白地说:“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而纠缠的却是许慎的故里,因为《许慎传》对此没有交代,而只在其子许冲《上(说文解字)书》中有“召陵万岁里公乘草莽臣冲稽首再拜上书皇帝陛下”一句透露许冲为召陵万岁里人。后人由此推断许慎为万岁里人。这种推断,本来是顺理成章,无须争辩的。可到了唐代,李阳冰却根据许慎《说文解字》的“邝”字注:“郋,汝南召陵里”,说“郋即许慎所居之里”。到了清代,严铁桥感到许冲分明说他是万岁里人,而李阳冰却因许慎给“(?)”作了注,便说许慎为郋里人,似乎很难说通。于是他在肯  相似文献   

11.
干支纪时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纪时方法。它有其独特的纪年、纪月、纪日的方式,其原则和规律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种纪时方法大量地反映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是当今文人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必须跨越的一道门槛。本文力图通过对干支纪时的历史追溯,阐述干支纪时的原理和方法,使读者对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十二生肖是一种颇具内涵的文化现象,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以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以人之生年定所属动物。我国远古的图腾崇拜是十二生肖的滥觞,而干支的创制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则是十二生肖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向被认为是"推步之书",它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精到见解因此而被淹没。但是,仔细梳理分析《皇极经世书》对中国历史的记述可以发现,它把中国有纪年可考的历史定位在公元前2327年唐尧甲辰,推断夏朝之建在公元前2166年,这不仅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朝之建(前2070)提前了近百年,而且其推断都有权威翔实的文献依据,表现出尊重史实和文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有关资料显示,阿洪傣族于700多年前从我国德宏迁徙到印度阿萨姆邦,因此我国德宏傣族与印度阿萨姆邦阿洪傣族有渊源关系。通过干支纪年表示法的对比,可以看到阿洪傣语与我国傣族各个主要方言之间的之间的亲属关系。其间,德宏傣族与阿洪傣族之间由于历史的原因,语言关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5.
欧阳健 《南都学坛》2004,24(1):43-48
脂本所题干支,体例混乱,疑点甚多,独标"乾隆二十一年"的墨笔批语,明显出于后人所加,"不能盲目轻信"。从涉及"近"今"内容的大量脂批中,可以感受脂砚斋的"时间感",表明他是在《红楼梦》流传很久以后方加上批语的。有的脂批更是批在光绪年之后。  相似文献   

16.
西周"徕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初,陕西省眉县出土了一批共27件西周青铜器,每一件都铸有铭文,器上记载了“单徕”及其家族史事,铭文数量之大,问题涉及面之广,为多年来所罕见。四十二年、四十三年徕鼎上,纪年、月、“月相”、干支纪日完备,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最重要的相关发现之一,也是对工程阶段性结果的检验和挑战;徕盘所记西周王世系统之完整,为西周文物中仅见。“徕器”将在三代学术研究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代文献《建武三年候长匡写移燧长病书牒》展示了古代牒文种的格式,从中可以了解其演变与古代的于支纪日制度.如汉代牒文既用于下级对上级,也用于民众对官府;三国至南北朝,牒又多由私人、民众上于官府进行诉讼;唐代,将牒文用途局限于下级达于上级;宋元时期,牒这一古老文种出现繁衍、解析;降及明清,分支为上行、平行、下行的牒.而我国古代对干支的系统运用,最后综合发展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汉代《诗》学的今古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这是由《诗》文本传承的历史状态决定的。检诸古文字材料,《毛诗》文本中亦有不少从女字,很可能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许慎《诗》学既宗《毛诗》,亦取三家诗之说,这不仅源自于许慎的学术渊源,还与许慎强烈的文字本借意识和模糊的文字今古认识有关,也与《诗》学和小学的复杂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9.
谓语动词"定"在《庚道集》中通过语法化,主要作述补式结果补语以及表完成态的动相补语。在"V定"和"V定O"格式中,当V是造成"稳紧"义的动作动词时,"定"的语义特征更倾向于表示结果补语。"定"作动相补语可与动词和形容词结合,但与动词的组合能力不强,对所黏附的动词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白虎通义>的天道观包含三个方面在宇宙生成方面它把<老子>、<易传>和董学、纬书糅杂起来,但并未消除自然生成论与神创论的冲突;在天道秩序方面把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等附会起来,但无法协调其内在的矛盾;在天道运行方面把阴阳盛衰与五行生克结合起来,但又陷入循环论的窠臼之中.因此,以这个天道系统为效法对象的人道体系只是一种社会静力学的设计,而缺乏社会动力学的自觉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