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浅析马克·吐温的悲欢人生与文学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著名的幽默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诙谐幽默,情节真实感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体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特殊时期的丰富曲折的个人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和创作的特点经历了由轻快的幽默到辛辣尖锐的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我们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位伟大作家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2.
壮族作家韦一凡与黄佩华的家族小说展示了壮族家族女性历史的生命真相.他们笔下的女性经历了被封建男权文化建构、勇于冲出父权之塔、最后向当代城市文明迈进的生命历程,这群女性为穿越宗法家族制的历史屏障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图通过《简·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对主人公简·爱丰富复杂、多姿多彩的心理图像的描写,阐明《简·爱》是一本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小说。它在艺术上打开了文学描写的新天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5.
蒋光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本文将运用性别批评的研究方法,探讨蒋光慈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综观他的小说,所谓的"革命第一"隐含的实质却是"男性第一".具体表现在小说的叙事模式上,即以男性革命者为中心,女性以三种形式作为他的陪衬者.这与中国几千年封建男权文化的影响有关,是潜藏在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男性中心意识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熊慧 《民族论坛》2008,(8):58-59
《紫颜色》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命途多舛的黑人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茜丽从无怨无悔承受男权压迫到独立自主b与男性和谐相处的女性自我意识苏醒历程,来探讨作者沃克主张女性争取独立自主、与男性和谐相处的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刘兰芝和唐婉被遣的原因,都与婆媳关系的不和有关.古代礼法中的姑尊妇卑,使媳妇沦落到家族的最底层.婆媳关系不融洽的原因,无非是男权社会下,女性出于补偿心理、恋子心理和家族荣誉的考虑,是男权制度下造成的女性心理的扭曲,也是封建社会中男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被誉为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作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荒岛文学作品,小说将人物置于海洋和荒岛之中,使鲁滨逊这一人物形象兼具积极进取和残酷扩张的双重意涵,而它们又都与漂流密切相关。漂流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体现出鲁滨逊的性格特征,还暗含了鲁滨逊漂流行为背后的残酷本性。  相似文献   

9.
以“双百”方针的提出为背景,1956年的小说创作新潮确立了“干预生活”的批判现实主义姿态,从而打破了50年代初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开辟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新维度和新思路。这一创作新潮的出现既是“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精神的再生,同时也是建国以来重新确认知识分子角色的一个重大尝试。  相似文献   

10.
玛丽·雪莱(Mary Shelley,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Frankenstein,or the Modem Prometheus,1818)既是经典的哥特小说,也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如小说的副题所示,这部小说可以视为对普罗米修斯神话的改写与重构.小说对浪漫主义激情的反思,可谓影响深远,尤其为近二百年来的科幻作品提供了原型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Mark Twain)以其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响誉全世界.其作品文笔幽默浅显,内涵深刻,同时也往往体现了吐温自己内心的情感.本文通过对作品<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透析,揭示了作者隐藏在作品中的爱恨情愁,不愧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下半期朝鲜族小说以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人的精神颓废化的揭露为主题,剖析了女性觉醒、人的精神危机,对商品经济大潮中人生之歌作了真实描写.  相似文献   

13.
爱伦.坡是一个讲究叙事技巧的作家。本文从探究叙事结构的角度入手,通过对爱伦.坡小说,尤其是推理侦探小说和死亡恐怖小说代表作品的分析,找寻爱伦.坡营构“预定效果”的随意与精心,揭示爱伦.坡对于叙事技巧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于后世推理侦探小说和死亡恐怖小说极为重要的开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益希单增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1980~1984年,传统恪守期。创作题材及方法主要是革命现实主义,即突出阶级立场和文学对社会的真实反映。2、1985~1989年,沉寂探索期。其创作除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显得更加成熟外,也吸收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开始了在小说创作手法方面的初步探索。3、1990~1999年,多向新变期,亦可看作是其长篇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在这一时期,益希单增除了继续着他写西藏人西藏事的现实主义创作之旅外,亦从多方面努力寻求着他创作困境的突围路径。4、2000年至今,再度回归期。其创作数量明显下降,创作风格进一步趋于平实,作品倾向于表达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厄舍屋的倒塌>是坡最具哥特式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通过分析此篇文章,本文指出坡继承并发展了哥特小说传统.坡是使哥特小说朝内在化、心理化方面发展最突出的作家.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期,侗族社会以歌唱为重要乐生手段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发生了日趋淡化的变化,因而,侗歌艺术传承场域如何实现现代性转型,有侗歌活态仓库之称的歌师为此担当着重任。然而,当下传统型歌师、民间新型歌师、学者型歌师等类型歌师的概念内涵、外延已发生了变化,歌师日常生活状态由于文化市场化操作、利益最大化等诱因的影响亦悄然发生了改变,侗歌艺术传承场域模式也发生了颇具现代性特征的衍化。因此,呼吁传统型、民间新型、学者型等类型歌师重拾歌师精神,皈依侗歌养心论的经典性和神圣性,即提请最受人尊重的歌师①如何实现专注于以歌‘养心’②的歌师精神的崇高性、神圣性和价值归位,为转型期侗歌艺术传承场域的健康发展继续发挥主体性作用,这乃是一个关乎祛魅与复魅③的抉择性的问题及具有现代性启示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嘹歌》的源头至少可以追溯到《麽经布洛陀》记载的“嘹三妹造友”(即造爱情)的歌以及汉代《说苑》记载的《越人歌》、晋代《交州记》记载壮族先民的“辽辽之歌”。这里的“嘹”、“辽”是壮语“玩乐”之意,是汉字记壮音。《嘹歌》传承与传播的媒介有家庭、歌圩、歌书以及现代的广播、电视、录音磁带、VCD光盘等。在现代传媒介入之前,是有文字传承传播与无文字传承传播相结合;之后则是无文字传承传播、有文字传承传播与现代大众传媒传承传播相结合。政府、社会团体在《嘹歌》传承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结构,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打破了美与丑,文学与非文学,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而是既异中有同,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享誉法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他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领域的成就可谓是登峰造极,《人间喜剧》这一史诗巨作便是证明。在这一由91部小说组成的被称之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巨作中,《幻灭》更是以其前后8年的创作时间创作的极具作者自传色彩的佳作,其塑造的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的深刻的社会生活,极具现实的反思意义和跨时代的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藏族民歌和不同时期藏文文献中出现的"古尔"和"鲁"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作为语词,古尔和鲁最初的基本含义相同,都是"歌"的意思,只是修辞色彩不同。古尔是鲁的敬语,《米拉日巴道歌》问世以后,古尔才增加了"道歌"的含义。作为文学样式,古尔和鲁都是指吟唱的诗歌,是藏族最早的诗歌形式。文章分赞普传记中的古尔与鲁、卜辞诗歌与鲁、伏藏中的古尔与鲁、《西藏王统记》中的鲁、米拉日巴与道歌、古尔玛的兴起、鲁的发展、《格萨尔》与鲁、藏戏与鲁等9个部分对古尔和鲁在历史上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