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关于公有制市场经济的机制设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公有制市场经济的机制设计问题※李子江一经过将近2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人们终于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以前划定的公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不能概括公有制的全部内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公有制也应...  相似文献   

2.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刘景泉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是全国十分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改革基本目标———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30年代以米塞斯,海耶克等人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辩护士,同以泰勒.兰格等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同情者,就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展开了一场论战,以此为起点,到现在,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争,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表面上争的是计划与市场能否结合,但背后隐藏着公有制与市场机制能否兼容的问题。兰格,布鲁斯,锡克等人,都为探索这个问题作出了  相似文献   

4.
公有企业能否进入市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建立,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是否成立。因而,这是一个艰难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四大明确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理论上又一次重大突破。惟其如此,所以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在理论上探索、深化。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是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是,直到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之前,在认识上并没有取得共识,人们仍然忌讳市场经济,并把它排除于社会主义经济之外。在那段时间里,问题的提法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相容?笔者认为社会化的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并无本质差别,同时考虑到认识的发展过程,因此,本文在行文中,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作为同义词使用,公有制与商品经济能否相容?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否相容?也作为同一问题的两种提法来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首先分析和评述了历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的理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东欧市场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探讨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并指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温敏  陈志军 《兰州学刊》2005,(5):113-1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市场经济与公有制不是对立的,它们的兼容具有深厚的客观基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来改革公有制经济,按照公有制经济的基本要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就完全能够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兼容.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必然性、可能性、内在性等问题。文章认为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更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和局限性要求有国家调控经济,而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适宜的所有制基础是公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的基础性特征在于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生产单位是作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彼此有着明确的财产和利益边界,无论从历史上或理论上看公有产权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产权这种独立性的要求;市场经济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是外来户,而是根植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在需要。文章分析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形式后认为,现代企业制度能够有效地兼容公有制和布场经济二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都体现着一定内容的经济关系。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与客观物质生产条件的关系,它决定着一定经济活动的本质,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而存在;而后者体现的则是劳动者交换劳动的实现经济联系的关系,它构成了一定的经济运行形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运行形式而存在。正因为如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兼容的总原则是:二者的兼容不是任何一方会改变另一方的基本属性和基本要求,而是在双方各自保持其基本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也要搞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优势与市场经济的灵活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全社会资源得以合理地配置。由于无论从理论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相兼容,就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决定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命运和前途。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从传统的计划体制的束缚中觉醒并积极探索走出这种羁绊…  相似文献   

11.
顾钰民 《学术界》2005,3(4):37-43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对立到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从纯公有制经济关系和社会化大生产出发,得出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结论。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提出了在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必须运用商品经济的形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理论,实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统一。这一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2.
论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十几年以来,国有企业仍然是步履维艰,如何在公有制的基础上与市场经济对接,使国有企业以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资格参加市场竞争,这仍然是经济理论没有解决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国情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用私有化解决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必须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点上寻找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和体制的真正建立。“结合”的必要性来自于公有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潜力、优势和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结合”的可能性在于一定条件下 ,公有资本参与营运或控股的企业同样能成为市场主体并形成人格化机制。“结合”的途径和方式是分类、分层、分享和分步。  相似文献   

14.
公有制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识或处理公有制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关系:即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与改革、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吕东升 《江汉论坛》2005,1(12):5-10
研究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一个带开拓性的世界性难题,然而又是维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市场经济解决效率问题,公有制解决公平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我们已经初步、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它的成功实践,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远远超越了国界,其“普照之光”必然影响到正在求索中的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给世人以吸引、示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不能脱离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标志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公有制模式的否定;二是表明在中国不能搞私有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这样一种格局,应当长期稳定下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不能把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私有化等同起来。股份制不是企业改革的唯一形式。股份制要发挥优势,还需要有好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杨鲁慧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被席卷进这滚滚的历史大潮中。社会要发展,经济要繁荣,国家要富强,市场经济是必由之路。发展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正...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在创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 ,石破天惊 ,提出市场经济是一种手段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而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又是一个全新的实践。因为在此之前 ,从理论到实践 ,只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恰恰是既不同于前者也不同于后者的新的试验。这是一个世界性的伟大创举。在这个新的试验和创举中 ,经济特区发挥了先行先试和探路作用。经济特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场 ,是在全国最早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地区之一。其中 ,尤以深圳为最。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相似文献   

19.
从市场经济“经济人”与公有制“社会人”的本质看,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确然存在对立的客观性和兼容的困难性。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必然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简单对立起来的做法,思考两者兼容的可能性,并寻求将两者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路径。笔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探索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化,两者相互兼容已具有了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这个问题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无疑对于进一步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坚持“三个有利于” 的标准,不断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