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坐落在甘肃省夏河县拉卜楞王府村的红教寺,自1887年创建以来,已经历了110年历程。拉卜楞红教寺是一座宁玛派寺院,其寺僧在着装、蓄发、习经、修法、佛事、持戒诸多方面与毗邻的拉卜楞寺有别,但实质上它是拉卜楞属寺之一,一切事务均听从拉寺调遣,是由拉卜楞寺六大学院派生出来的第七大学院——“大密咒学院”()。 对于拉卜楞红教寺之研究,在本世纪40年代初,曾有于式玉教授所撰写的《拉卜楞红教喇嘛的现状、起源与各种象征》一文。然而,近五十多年来,未见任何  相似文献   

2.
有近300年历史的拉卜楞寺,因其在藏传佛教的传播、发展中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而驰名海内外。但是,拉卜楞寺丰富的藏书及其对宗教、医学、艺术、工艺……乃至安多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贡献,却鲜为外界人士所知。拉卜楞寺目前收藏各类图书6万余函,可谓我国藏传佛教寺院藏书规模最大之一。该寺院发展过程中人才济济、大德辈出,为典籍的收集、著作及收藏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丰富的收藏为培养具备各种专业特长的僧侣(佛理学者、医增、艺僧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使寺院成为培养各类人才的组织形式。可以说,拉卜楞寺院藏书,不仅在历史上曾对…  相似文献   

3.
1925年深秋,一位身形高大、健壮的藏族青年来到古城兰州,频频奔走于甘肃军政各要员的门庭。他就是拉卜楞寺院五世嘉木样的长兄洛桑泽旺,亦即本文的主人公、今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黄正清。军阀称霸拉卜楞遭劫正清伸冤如上九重天民国初年,宁海镇守使马麒拥兵自重,独据西宁,又对拉卜楞垂涎三尺。1916年四世嘉木样圆寂。次年,马麒以谋反罪,派兵攻占了具有200余年历史的安多藏区佛教中心拉卜楞寺,洗劫了寺院摄政阿莽仓活佛的供养地阿木去乎。  相似文献   

4.
甘南夏河是安多藏区的宗教、文化中心,以藏传佛教著名黄教寺院拉卜楞寺为中心,这里云集着各个教派的大小寺院,也是藏传佛教觉姆寺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据笔者调查,目前在拉卜楞寺周边建有三所觉姆寺.本文在对其中两所女寺尼僧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尼僧群体的出家原因和不同原因所占的比例,并由此认为,安多藏族女性剃度出家原因已经从生活所迫为主演变为自愿选择为主,同时探讨了该现象形成的社会与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献对拉卜楞社会文化的描述,是拉卜楞研究的一个尚待挖掘的重要资源。文章主要依据一手文献和田野调查,梳理了近代游访拉卜楞寺的西方旅行人物及其旅行进程和背景,挖掘了一些目前尚鲜为人知的旅行纪事,并对西方人的拉卜楞旅行文献做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藏学研究的发展与藏族研究的日渐繁荣,藏学目录学作为指导人们阅读藏学书籍、研究藏族文化现象、探讨藏学学术发展规律的学科日渐兴盛起来。但对藏族和藏学目录学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还有许多方面尚待拓展的空间。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丹曲博士主编的《拉卜楞历史档案编目与拉卜楞研究论著目录索引》,就是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一次重要开拓。它对于查找有关拉卜楞寺档案和拉卜楞寺研究文献资料的人们,都极为有用。  相似文献   

7.
拉卜楞是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文化中心之一.这里继承和发展着博大精深的藏族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拉卜楞民俗文化。拉卜楞地区民俗文化特色浓郁,地方风格突出,成为拉卜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副会长、省佛协副会长、拉卜楞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于3月1日6时48分在夏河县拉卜楞寺贡唐囊欠逝世,享年75岁。3月6日在夏河县为贡唐仓活佛举行了悼念仪式。按国家规定,甘肃省政府于3月4日批准了省宗教事务局关于贡唐仓活佛转世的请示。3月6日在夏河县有藏传佛教活佛、僧人、信众和拉卜楞寺管会成员参加的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批复。拉卜楞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逝世  相似文献   

9.
18世纪初,安多地区藏传佛教主要寺院禅定寺和拉卜楞寺之间缔结宗教文化关系,是藏族历史和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这种关系的缔结,对藏传佛教在安多地区的广泛传播,藏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及西北边疆地区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文章以历代卓尼土司和嘉木样活佛的宗教文化联系作为切入点,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禅定寺与拉卜楞寺的宗教文化关系,同时也概括了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安多地区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建立寺院集团建立寺院集团,从宗教而言,就是扩大教派教义的覆盖面积,形成精神控制网络,从政治意义上讲,则是以本寺为主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势力由小到大、从弱变强,逐步促成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嘉木样一世于拉卜楞寺在位仅十二年,又由于我  相似文献   

11.
藏传佛教的寺院,是青藏宗教文化的源头和孕育地。它凭借青藏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奇特和藏区信众对高原藏传佛教的极至仰敬,创造和催生出众多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成果和精神奇迹。也正因为此,藏区一些声名显赫佛光远照的寺院的神秘和尊荣,不仅为中国藏区也为全世界的人所注目所崇仰。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大夏河畔的拉卜楞寺,就是这样一座非常有地位有影响的藏传佛教大寺院,在全藏区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拉卜楞民间舞蹈是夏河县民间歌舞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拉卜楞地区广大藏族群众喜闻乐见并流传不衰。至今沿袭不断的拉卜楞民间舞蹈随着当地历史、文化、宗教发展,逐渐形成自身体系。通过艺人们的不断丰富和广泛传授,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致在20世纪40年代初,五世嘉木样年间出现了拉卜楞民间舞蹈的兴盛时期,使拉卜楞民间舞蹈的声誉骤增,名蜚甘、川、青藏区。以上情况虽无文字可查史料为凭,但拉卜楞民间舞蹈方兴未艾的阵势、拉卜楞地区老少皆可即兴咏歌、手舞足蹈的现状和人口皆碑式的一致公认是一清二楚的。拉卜楞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13.
佛教寺院的盛衰,除与社会的政治、经济诸因素相关外,无不与它的首领的才干和治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转世制度下活佛全权掌管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更是如此。建于甘、青、川边区藏族聚居地的拉卜楞寺,在寺主嘉木样历世的经营下,不足二百五十年,就高居安多藏区第一大寺的位置,被藏文史料誉之为第二西藏。纵观拉卜楞寺的  相似文献   

14.
著名文化人类学家、四川师范学院教授李安宅先生所著《拉卜楞寺》一书英文本,已于1982年8月出版于东京。 拉卜楞寺位于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是一座有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的黄教寺院,规模弘伟,制度严格,若干世代以来培养出不少知识渊博的僧人学者。三十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5.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的拉卜楞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该寺规模巨大,与西藏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扎什伦布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齐名,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重大寺院之一。整个寺院建筑布局严谨、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藏传天文历算学是世界重要天文历算传统之一。藏传天文历算自17世纪后的重要传承机构有寺院系统的丁科尔扎仓(dus’khor grwa tshang时轮学院)②和噶厦官办机构曼孜康(sman rtsiskhang,医算院)等,其中安多地区,自18世纪初伊始由格鲁派诸大寺先后建立了诸多丁科尔扎仓,而拉卜楞大寺丁科尔扎仓是整个藏蒙地区延续至今教习制度完备、典籍收藏丰富、人才辈出的最重要的传承机构之一。本文以文献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系统考察和梳理了拉卜楞寺丁科尔扎仓为主的该地的藏传天文历算学的传承历史、研习制度、修习内容及特点等。  相似文献   

17.
青海河南蒙旗一世和硕亲王察罕丹津迎请嘉木样,创建拉卜楞寺,冀以宗教信仰的力量加强蒙旗内部的凝聚力。之后历朝亲王府与拉卜楞僧团间的法缘关系经历了亲密、若即若离时期后,出现了恶化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各层面的因素,试图勾勒出河南地区僧俗两大势力间关系发展变化的轮廓。  相似文献   

18.
一、洪仓峨尼姑寺建寺之缘起拉卜楞洪仓峨尼姑寺位于甘肃夏河县城西侧王府村地面上,座落在“祁中噶尔山腰”,与拉卜楞寺隔山相依.它创建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据史载:大约在1781年(清乾隆46年),在“黑措”(今合作)与拉卜楞九甲的“兰木细尔”村已经建有尼姑庵,后来,从黑措“祁中拉郭”地方来了一个叫“祁中华赤”的女尼,来拉卜楞修行,经拉卜楞“上塔哇”村民资助与布施,在“尕日隆瓦”沟建起了一座尼姑寺,有沙弥尼30余名,该尼姑寺信奉格鲁派教义,经堂内供奉二世嘉木样季麦旺武塑造的十一面观世音塑像及药泥塑造的宗喀巴、空行母等十余尊佛像和无量光佛、龙树大师“唐卡”(卷轴画)等供品.  相似文献   

19.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上藏族与周边地区频繁的政治接触与文化交流,使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元素在西藏高原激荡碰撞、互动交融。尤其自元代对西藏主权控制的完成,使大量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源源不断的渗入藏区,融入藏民族博大的精神世界,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装饰图案艺术。藏族装饰图案在吸收内地文化艺术元素的同时,又保持、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藏族装饰图案在多元文化互动下的交流融汇和本土化的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上阿里是古格王朝和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圣地。阿里古格王朝时期佛教壁画艺术植根于雪域之巅 ,以其独特的造型 ,浓烈的色彩 ,精细的线描 ,写实的风格 ,浪漫的构思 ,纯朴的地方特色和精深的传统底蕴 ,成为藏族“苯”教美术与藏传佛教美术圣殿中独树一帜的奇葩 ,亦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竖立起的一座凝聚着人民智慧与文明足迹的艺术丰碑。阿里古格壁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广泛交融中 ,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和神秘的地域文化特征 ,形成了自已独有的艺术风格。一、古格壁画构图的形式美由于古格地区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