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民族精神与各种文化表现形态共同构成民族文化体系。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各种文化表现形态起到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文化表现形态作为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反映和体现了民族精神。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既要弘扬民族精神,又要加强文化建设,由此实现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藏族作家的创作面临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背景成为藏族作家创作的大语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等问题成为当代藏族作家文化身份建构的首要问题。藏族当代作家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学,又要在重建中国文学中发挥作用;既要面向全球化,又要增强本土认同。努力使当代藏族文学既借全球化话题和语境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又保持民族的审美经验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校英语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路径的阐述,提出高校英语教学同"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同时发挥互补协同作用;高校英语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更容易融入思政元素;高校英语教学既要关注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情怀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论民族政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 ,在多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 ,在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既涉及到基础理论的研究 ,又深入到应用理论的实践 ,既有静态结构 ,又包括动态结构 ;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延续性 ,又要有相当的创新性、开放性、预见性。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发挥民族政策的中介、调控、标尺、催化作用 ,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全面进步 ,是摆在理论研究、民族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关系到西部开发中民族政策的制定、完善和实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花儿是世界上传唱民族最多、流传地域最广的民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是近年来花儿研究者和各地在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地方经济中开始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文在探讨花儿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又要与时俱进的同时,提出了打造花儿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安全在本质上是国家身份与认同的安全,不仅涉及文化主权和文化实力,而且涵盖文化沟通与社会整合。国家在维护文化安全时,需要妥善处理好三个基本的辩证关系:身份的自治与联系、身份的统一与多元以及身份的稳定与变化。国家若要有效保障文化安全,既要强调身份的自治权,又要关注地方与国际社会的意愿,在理性运用权力、努力积累共识的基础上,建构积极的国家认同与文化安全共同体。国家在发展统一性之时,应为族群文化开辟生存空间,保障它们的文化权利与社会公正,缓解民族张力,促进社会融合。国家在维护身份的稳定性时,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延续,而且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提升综合国力和文化竞争力,增进民族自信及其国家认同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遵循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民族文化的更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更新发展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一个民族只有在历史的重要关头面对危机与挑战 ,完成自己的文化更新发展任务 ,才能跟上时代 ,立于不败之地。民族文化的更新发展 ,是在先进文化引领下的定向选择和自主整合 ,必须既要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一致性 ,又要保证文化的多样性。要充分认识发展民族文化的政治意义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树立文化资源意识 ,实行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经典艺术要能反映同时代的文明、面貌;经典艺术既要继承传统的东西又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经典艺术出现在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只是重复前人的东西不可能产生经典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在带给人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无法预料的负面影响。西方国家由于掌握了先进信息技术而衍生的“话语霸权”,及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传承民族文化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认为,在虚拟环境中我们应该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扬长避短,既要抢占网络的有利地形以便拓展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覆盖范围,又要怀着与网络保持一定距离的心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同时需要有极为敏锐的触角时刻把握社会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思维方式,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10.
继承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伟大的丰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发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妥善解决民族道德的传承问题。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又要增强现代道德意识。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相似文献   

11.
李翔海 《河北学刊》2008,28(3):32-37
"以西释中"的诠释范式不仅不能充分凸显中国文化自身的特质,而且包含了贬抑乃至扭曲中国文化的可能性,因而是不合理的,其将西方现代文化看作是人类文化之"共法"的理论前提也是不能成立的。为适应"集中多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智慧以解决地球村所面临之共同困限"的时代要求,中国文化的基本诠释范式应当转向"以中释中"。为此,要在人类文化殊相之一的层面回归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二者均作为人类文化殊相之一而存在,并在人类文化之一般精神的统领下开展平等对话;要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要继续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西方文化;要凸显"双向互动,层级累进"的方法意识,逐渐推进"以中释中"诠释范式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文化变迁与民族心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的进步所引起的并不仅仅是一场生产革命或经济革命,而是整个社会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在这种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剔除各民族文化的糟粕,有所选择地继承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推进民族心理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其核心诉求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必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并建立在其基础上的民族意识复兴;民族文化复兴要尊重、理解并重新解释民族文化传统;主张在灌注时代精神和融会世界文化基础上推动民族文化现代化。文化民族主义反对全盘西化,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而是以文化现代化为基本诉求的现代化思潮。  相似文献   

14.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调节国民经济的重要杠杆.实行利率市场化,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根据我国国情,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走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现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文化精神、文化智慧和道德精华三个层次的分析,着重论述应如何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思想进行挖掘和萃取,塑造出既代表民族秉性和独卓精神又体现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的现代先进文化之“魂”这一现实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国家利益观是其外交思想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这不仅是由于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国家利益”作为外交的出发点,最主要的是其国家利益观具有极强的共生性。从分析其共生性渊源出发,可着重发掘其丰富的共生性内涵,初步展示其在新时期外交践行中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的性质,决定着其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需要用发展的、多维的视角重新把握,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准确地界定、维护和实现我们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不仅记录了该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面貌,而且还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剖析典型英语女性词汇,可以窥视到女性所遭受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9.
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志慧 《文史哲》2007,(1):5-22
“语”是一种古老的文类,是古人知识、经验的结晶和为人处事的准则,其中蕴含着民族精神,充满了先民的经验和智慧,是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共同的思想、话语资源。其体用特征是“明德”,这一体用特征是“语”区别于同期其他文类的身份证明。它大致可分为重在记言和重在叙事的两类,每类又表现为散见的或结集、成篇的两种。散见言类之“语”的文字标志是“语”、“言”、“谚”和部分“闻之”;结集成篇的言类之“语”则集中地保存在先秦迄两汉的文献中。探讨“语”这种文类的体用特征、存在形式、渊源与流变、思想史、学术史和文献学意义,藉此展现当时人们的一般知识和思想,尤其是春秋战国思想家的知识背景和思想平台,进而揭示在“语”的传播过程中若干文化现象的现代启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