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尊隐》是龚自珍(1792—1841)自称其少年时所作之“高文”,素称难读;而“山中之民”则是《尊隐》中的中心词语。搞清“山中之民”的实在含义,对读通《尊隐》和正确评述龚自珍早期思想,关系很大。关于“山中之民”的含义,学界迄无定论;对《尊隐》所反映的龚自珍思想,因而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指的是农民,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把希望寄托于农民”的思想。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是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只把扫荡黑暗、促进未来社会巨大变化的希望寄托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人才’身上,那些‘鄙夫、皂隶’们是没有份的”思想。有的认 相似文献
4.
5.
龚自珍的经济思想是完整理解其思想全景的一个重要侧面。《平均篇》、《农宗》两篇文献基本反映了其这方面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龚氏以农为重的理想主义模式。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从根本上讲,是源于其政治思想和社会抱负的。他的经济模式绝对不会触动士人阶层的利益,这是其潜意识中自我认同的精神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龚自珍的散文,在清中叶嘉道时期的文坛上,的确可称为是一支“异军突起”。它既不同于当时风靡海内的桐城派的古文,又不同于当时从事考据之学的朴学家们以“实事求是”为鹄的质朴严谨的述学文,自然与当时宗法六朝骈俪的选派文章,更是大异其趣。他的散文是具有独特的思想内容,与充分表现此种独特思想内容的特有的形式,而形成其既汪洋恣肆,而又有点俶诡谲怪,既绚丽多采,而又有其深刻严密的独有风格。 龚自珍散文的独特风格,是他作为时代先驱者的先进卓绝的思想,与对现实社会锐敏洞察,而形成了自己改造社会的思想和主张,与用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而表达自己思想与主张,而形成的。为了理解龚自珍的散文,首先应对其学术思想的渊源,进行扼要的探索。 龚自珍,从其一生中所接受的学术思想遗产流派的先后次序上来看: 相似文献
7.
<正> 郭延礼著《龚自珍年谱》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有关龚自珍研究的一项可喜新成果.龚自珍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在近代思想史、哲学史、史家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对龚自珍的研究是较重视的,也有—定成绩,但作为给研究者提供可靠翔实资料的工具书之一龚氏年谱,虽然有清人撰写的龚氏年谱三种,却都非常粗浅,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黄守恒的《定庵年谱稿本》和张祖廉的《定庵先生年谱外纪》只是—定资料的积累,过于简略,且真伪考辨欠工,穿凿之处屡见:对龚氏思想发展并未理出明晰线索:而吴昌绶撰《定庵先生年谱》, 相似文献
8.
李白创作的乐府诗《白头吟》有两篇传世,现今出版的李白诗选本也多把锦水东北流一篇放在前面,把锦水东流碧一篇排在之后或作为附录.古今有许多学者认为前者的创作时间晚于后者,甚至后者是前者的初稿,但鉴于前人较少作具体的文本分析,本文谨从创作构思和文本比较的角度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显赫的。一位著名学者说:不了解龚自珍,就无法研究近代文学。此言甚是。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解放以来,学术界(主要是指文学研究界)对他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尽管也发表过若干篇论文,不仅研究面狭窄(主要集中在他的诗),而且深度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管林、钟贤培、陈新璋三位同志合著的《龚自珍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一书的出版,是值得我们欢迎和珍视的。《龚自珍研究》(下简称《研究》)全书分十章,对于龚自珍的生平、政治和文艺思想、诗、文、词,以及经史研究、佛学思想与龚自珍创作的关系,和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观点明确,时有新见,是 相似文献
10.
《农宗》篇是龚自珍的一篇重要代表作,是研究龚自珍经济思想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农宗》篇的分析和评价,主要有两个问题:其一,“农宗”论中有无资本主义倾向?其二,龚自珍是否要实行包括“大宗”在内的按宗法受田的土地分配制度?他的土地方案有无抑制土地兼并的涵义?本文所探讨的是后一个问题。研究龚自珍在《农宗》中提出的土地方案,需要把《农宗》、《农宗》“自记”、《农宗答问》以及《平均篇》、《平均篇》“自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下面提出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洪仁玕是早期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思想家的杰出代表,《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发展资本主义的完整纲领,从政治、法律、经济上提出了具体的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治理想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孙子》一书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著名军事家。《孙子》这部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用朴素的军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总结了丰富的战争经验,论述了一般战争规律,被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据传全书原有八十二篇,现仅存十三篇。其中,《形篇》、《势篇》分别对军事实力和战术作了重要论述,闪 相似文献
13.
龚自珍(1792—1841)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在乾隆五十七年,主要生活在嘉道年间,正是中国腐朽的封建社会欲解体,资本主义将萌芽的时期。他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敬身,乾隆进士,官至云南迤南兵备道。父亲丽正,嘉庆进士,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外祖父段玉裁是近代闻名的文学家、经学家。母亲也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从小在外祖父段玉裁的教导下学经习文,天资聪颖,并接触许多学术界名流。在青年时代就“风发云逝,有不 相似文献
14.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这首《咏史》诗,以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流光溢彩的艺术感染力而一直被列为龚诗之上品。但在《近代诗选》(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九五五级编)选入此《咏史》诗后,戴鸿森却提出:“全诗到底是‘借讽’怎祥的‘现实’,题注中并没有正面解说,只在末二句的注文中交代说:‘作者隐约警告一般士大夫不要醉心于功名利禄,对清王朝统治者心存幻想奢望。’我很怀疑这样说的理由是否充分……我觉得宁愿存疑,或竟不选此首,较之断章取义,凿空强 相似文献
15.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份失传的儒家经典——《五行篇》,它给几千年没有答案的子思、孟子五行说古谜,提供了答案。这个五行,不是后人猜测已久的金木水火土,也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仁义礼智圣。这份帛书提出了德和善两个范畴。它说德是天道,善是人道。德是形于内的仁义礼智圣,即为人心所体认或成为人的道德信念的形而上的天道,以及显现于人性或构成人的道德属性的天道。善是不形于内的仁义礼智,即为人体所施行或作为道德实践的天道,亦即人道。帛书着重论证了如何始能得道成德、以及如何始能为善的步骤。在如何得道成德、即如何树立道德信念方面,《五行篇》提出了“德弗志不成,志弗思不得”的说法,谓德以志成,志以思得,并分述了“仁之思”、“智之思”、“圣之思”的细节,以及忧患意识及慎独功夫。在如何为善、即道德的实行方面,《五行篇》认为人之为善,乃由于种种相应的“气”充斥体内而起,为此它分述了仁气、义气和礼气,即人的诸种精神状态。此外,《五行篇》还论述了仁义礼智圣五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因之,帛书《五行篇》是子思、孟子学派的一份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前,已经有近代启蒙思想为这一历史变革作出精神准备。龚自珍是当时进步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龚以文学的形象表现他激进的民主思想,他的文学与他的近代民主的狂飙思想融结一起,其《病梅馆记》可说是代表。许多人说这篇文章是批判封建专制时代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但这并没有将其思想说透。其实这篇文章的思想高度,是提出了个性解放的社会要求,这是属于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代表了一种进步的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全元文》的纂成,集中呈现出了元文的全貌。但由于本书在编纂过程中对传世文献参考不够赅备,致使一部分元文未被著录。通过一定文献的查考,可补《全元文》未收文12篇,其中已著录作者5人,未著录作者7人。同时,每篇文章后对作者生平及诗歌相关内容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20.
《离骚》篇名题意,历来众说不一。其不同的解说,无非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曾归纳过的几种,至今尚无确解。最早的当系司马迁的“离忧”说。其后,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云:“离,别也,骚,愁也。”又云:“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这实乃对司马迁“离忧”说的进一步解释。《史记·屈原列传》云:“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是怎么作出此解的呢?细考《史记》原文,不难发见“离骚者,犹离忧也”的上文,有“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等数语(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可见,司马迁“离忧”说的“忧”,不仅有“忧愁幽思”之义,而且这种“忧愁幽思”是在屈原不被楚王所容而被疏离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离忧”不正是“别愁”(即“离别之愁思”)之意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