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农牧民对这一制度的认知方式、农牧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农民参合后未得到报偿时对这一制度的基本态度以及农牧民参合后最担心的问题等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以满足农牧民自身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真正实现新农合制度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未来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重要部署。新时代认真总结回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地方的实践,有助于揭示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治理模式是中国国家治理模式的普遍性和民族地方治理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参考。认真总结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升华,对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旭 《民族论坛》2004,(12):62-6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湘西州花垣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启动运行,截止2004年8月1日止,在全县23.02万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7.0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4.01%。全县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512.2万元,其中中央、省、州、县财政补助341.5万元,农民缴纳170.7万元(其中进入个人帐户102.4万元)。享受到合作…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与西藏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云峰 《西藏研究》2005,2(1):85-90
在西藏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制度因素十分重要。邓小平制度思想为分析西藏现代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充分认识和重视制度变迁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并且为西藏进行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前提。然而,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当前西藏制度变迁受到制约,显示出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制度资源不足,制度环境缺乏对发展的促进和保障。如何退出这种非绩效的封闭状态,是西藏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历了准备、正式确立、进一步发展三个阶段,对于西藏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政治现代化而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三个方面推进了西藏的政治现代化,即政治权威的合理化,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在新形势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第一,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第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系;第三,加快推进自治机关的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后弘期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雏形、定型、完备、衰亡的过程,就其形成而言,后弘期时西藏政教合一制处于雏形阶段,出现了家族式和教派式两大政教合一制类型。这一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的形成,主要是各割据政权纷立及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这两大因素的必然结果。当然,其间也有着吐蕃王朝时期僧人预政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方法,通过对西藏民间文学故事中与印度、阿拉伯、日本、蒙古和汉族等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民间文学故事中相同或相近故事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西藏自古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地区,而藏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借鉴、学习和吸纳外来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秦和平 《民族学刊》2019,10(6):52-60, 125-126
民主改革是20世纪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采取协商方式,领导部分边疆民族地区上层人士及劳动人民,开展以废除奴隶制或农奴制、消除剥削压迫、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社会改造。建国初期,邓小平等依据民主主义的任务,结合民族地区实际,提出采取协商方式、实行宽大措施开展土改的构想。再经总结,提升为民主改革(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直接过渡),载之宪法,成为共产党的“既定方针”,改造部分民族旧社会形态。即使采取协商方式开展改革,也有可能遭到反对。针对叛乱,邓小平确定“政治争取为主与军事打击结合”的方针,组织群众,平息叛乱,保障改革、坚决改革。在改革上,邓小平及时作出指示,引导改革顺利开展,确定“发动群众、上层协商”的改革方针。“发动群众”表明改革依靠群众;“上层协商”反映用“赎买”施以改革,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改造方式。文章通过对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依靠谁改革,以及如何对待叛乱的分析,阐述了邓小平对民主改革的认识,也是邓小平解决部分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9.
何一民  李捷 《民族学刊》2020,11(4):103-110, 144-146
住房是人居环境居住系统当中的核心要素,对住房需求的满足及房屋质量、居住环境的优劣也是城市宜居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住房制度的改革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屋建设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住宅的建筑技术、房屋设计、新型材料的普遍应用,使西藏城市住房与内地城市住房在质量上趋同,普遍具备较好的采光、采暖、防水、隔音等功能,更好地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现代化厨卫设施的普及让居家生活更为便倢和卫生,藏族民众的卫生观念、健康意识也随之提高,清洁燃气、太阳能等家用能源的普及还促进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社区环境也更加舒适和安全,城市宜居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西藏民众的居住变得更加舒适,城市人居环境也因此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藏地方政府采取振兴工商业,提升本地商人政治地位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对国外、内地商人和商业机构赋予种种特权。故西藏近代商品经济较快发展,对外贸易数值逐渐扩大,货币使用逐渐增加,凡是借贷、流通与对外贸易领域,货币已普遍流通。但是,流通和管理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背后隐藏着经济集团势力的竞争与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一系列实例,从共有资源、社会交换、交易三个不同的场域,考察了西藏拉萨市城郊巴日库村民的吉度行为及其意义,并在制度框架内总结了吉度的五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电力普遍服务是基础设施领域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它对西藏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及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西藏农村生活用电的现状.农村电力普遍服务的难点.并提出了解决西藏农村电力普遍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西藏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因素作用,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滞缓而漫长,整体呈现出数量少、形式单一的特点。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大背景的改变,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就业的渠道和机会得到极大增加,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农业和资源状况以及西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形成的现实环境,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当前西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七大主要特征,面对今后西藏农村劳动转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尼边境的夏尔巴人和四川松潘的夏尔瓦人相隔万里,各自面临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丧葬习俗、饮食习惯、住房格局、婚俗等方面,说明这两个族群很可能同时来自大约隋唐时期的藏族称作“夏尔巴”的部落和氏族.  相似文献   

15.
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模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藏区在物质基础、农民素质、环境改善、村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进程.藏区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藏区观念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结构性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较大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地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作者多方查寻和阅读到的最新史料——《向生.西绕松布小传》,对西藏昌都强巴林寺确切的建造年代进行了重新考证。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强巴林寺的建寺年代应为1444年,而非之前的其他年代说。  相似文献   

17.
李中锋 《中国藏学》2011,(2):101-10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的发展是典型共享型发展方式,由国家及有关省市、国家部委对西藏各个领域建设进行援助,其中,公共医疗卫生是政府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文章在追述1980年以来西藏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程、发展成果和发展效用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西藏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西藏共享型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8.
《西藏研究》2 0 0 0年第 4期上发表有张亚生先生一篇《对西藏青作农业起源的再认识》的文章 ,《西藏民俗》2 0 0 0年第 4期上也有张先生的一篇《西藏农耕文化》的文章。后篇文章在 2 0 0 0年第 4期的《中国西藏》杂志上被作为“论点摘编”进行了介绍。张先生的这两篇文章重点在于探讨“西藏青作农业起源”及“演进”问题。总体而言 ,这两篇文章可说是长期实践工作与研究的总结性学术论文 ,为我们进一步探讨西藏农业起源与作物栽培起源等问题 ,勾画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研究思路。在此意义上讲 ,这两篇文章的价值是自不待言的 ,尽管文章中还有…  相似文献   

19.
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藏的经济发展是典型的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的方式援助西藏,从而使西藏及其居民能够共享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果,有效保障了西藏的经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本文以西藏为例,系统阐述了共享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基础、特点、作用机理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景迁 《中国藏学》2007,(2):121-125
孕育于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东西方两大著名史诗——《格萨尔》史诗与《荷马史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她们所蕴含丰富的人本主义传统与思想更是如此。两部史诗中的人本主义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人本主义的内在结构及表征、对以“人类”为本的人本主义的不同表述、人本主义与善及正义三者之间的张力、神人同形同性与人本主义的表达。通过对两部史诗中的人本主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东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对话,而且有利于深入发掘中华民族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传统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