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 ,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中内容丰富、数量很大 ,颇受各族人民欢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以爱情为题材的占有重要地位。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流传于口头 ,具有虚构的内容和用散文形式叙述的文学作品 ,从广义上讲 ,它是把神话、传说、笑话、寓言等等都包括在内的。爱情故事在我国的各个民族的民间文学中 ,丰富多彩 ,灿若群星。黎族的民间故事 ,以爱情为题材的也是为数最众。因为爱情故事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 ,它最能体现人们对自己生存价值的认识 ;也最能体现人们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 ,英勇奋斗的…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不仅描写了千百名中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也不仅刻划了众多封建官僚残暴贪婪的丑恶嘴脸,而且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劳动人民形象,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反映封建社会后期中国劳动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现实图景,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类以劳动人民的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约占《聊斋》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按照劳动人民形象在作品中所占的地位,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分为如下几类:一是以劳动人民作为全篇的主要描写对象的,如《蛇人》、《斫蟒》、《于江》、  相似文献   

3.
在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叙事诗闪烁着特别耀眼的光辉,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彝族民间叙事诗,是在彝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民间歌谣的抒情和民间故事的叙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脉络清楚,诗意盎然.它以多样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为正义、真理和美好生活所进行的斗争,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它是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彝族历史、民俗、宗教等学科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学作品经常反映的题材。古往今来有多少感人肺腑的名著,金声玉韵的佳章,是歌唱爱情的呵!唐代诗人,普遍地描写爱情生活,其中尤以李白的创作为最多。他通过对爱情生活的描写,表现当时各阶层人物的活动和心理状态,反映唐帝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这些诗篇,清新明丽、丰富多彩,大胆泼辣,豪放刚健,具有  相似文献   

5.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的四大爱情喜剧之一,是我国古典戏曲的优秀作品;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以其出色的成就,在我国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墙头马上》的基本情节是:墙头看花的李千金与马上买花的裴少俊相爱,自主结合,私奔长安;两人在裴家花园同居七年,被裴父发现拆散,后来少俊应试得官,裴父到李家赔礼,方得团圆。其主题思想是:通过裴李爱情故事的曲折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男女婚姻自主的合理性,猛烈地抨击了戕害青年身心的封建礼教,鲜明地表现了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反映沉重的徭役、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沉重的负担,反映爱情以及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诗歌对唐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在艺术上的成就很高,它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情景交融的景物描写以及在语言上的运用都对唐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崔莺莺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一部传奇小说《莺莺传》,其作者为著名诗人元稹,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随后,一直有文人墨客对这篇传奇小说进行改造和补充,其中以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出名,成为"元曲压卷之作"。在这一过程中,崔莺莺形象发生了质的飞跃,莺莺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在接受过程中传达出的丰富的社会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小说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郁达夫小说的题材、人物形象、艺术风格、心理分析和自卑心态五个方面对郁达夫小说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力求反映出郁达夫小说的某些带有本质规律性的东西来。一、郁达夫的小说题材在郁达夫的大多数作品里,男女之间的关系占了很多的篇幅。郁达夫之所以喜欢这类题材,与他受外国作家影响和其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紧密的关系。屠格涅夫、卢梭等外国作家对郁达夫的影响深远,而这些作家都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圣手,同时,郁达夫自已也认为,人类有一种感情是“比较的注重他人的安宁、快乐,而自已常处于一种牺牲的地位”。这就是爱情。“古…  相似文献   

9.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萨满神歌作为满族人民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反映了满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是满族人民生活和劳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满语萨满神歌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非常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解读《纯真年代》情感外衣下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江汉论坛》2007,2(8):141-143
伊迪斯·华顿的小说创作以真实再现19世纪末美国上流社会的生活而闻名于世.作为华顿最优秀的作品,《纯真年代》被认为是对作者婚姻观和本我的最集中体现.小说以贵族青年纽兰和埃伦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博福特的命运浮沉为辅,相互映衬,使一个看似寻常的爱情故事具备了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反映了内战之后美国社会最典型的时代特征.正是由于作家用看似琐碎的爱情题材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才使得这部小说历久弥新,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曾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以感情为基础的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既然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也就可以说,自有文学以来,男女间的爱情问题,就以当时能有的形式在文学中反映出来了。综观自先秦到清末的一部古典文学史,就会发现,爱情作为题材进入文学作品,大体经过了这样一个历程;先是由对纯贞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破坏、阻挠爱情的行为和势力的控诉、批判、斗争,从题材到主题,体现了爱情主题的单一和专一;随着以私有制为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这类题材的诗歌大多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深受现代读者的喜爱.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不但可以领略到婚姻爱情中的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而且通过这些表象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使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由六朝志人志怪小说发展演变而来。就它命名之意即为“传述奇遇奇事”。它的主要题材已由鬼神之怪逐渐转向人事之奇,脱离了六朝小说荒诞不经、因果报应的主题,开始正面摹写人生、反映现实。唐传奇题材广泛,涉及面广,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深刻细致地反映一定时代的本质特征。其中在爱情婚恋题材中,叙写了一个个“凄婉欲绝”(洪迈《容斋随笔》)的士人与妓女的爱情故事,深深震撼人心。这类题材在唐传奇中历来被人们视为最具艺术魅力的内容之一。我们可以把爱情婚姻小说根据其结局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悲剧型(包含怪异悲剧型),一…  相似文献   

14.
民间信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神庙、祠堂,泛神崇拜下的诸神灵,保留在百姓中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和禁忌外,最能反映其特色的就属于民间信俗相关的民间故事和民谣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民间故事和民谣是百姓中最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在顺德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和民谣里,最能够反映民间信俗的是神鬼故事、风俗传说和民谣三大类,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顺德民间信俗的民间文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对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描写的分析,探究巴金小说爱情描写的独特性和它在作者整个创作中的位置与意义,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巴金创作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阶段的特征.爱情线索与作者的“曲笔”《灭亡》《新生》和《死去的太阳》,是巴金早期的三部中篇.主要表现大革命时期,走向社会的青年革命者的斗争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状态。但三部作品都贯穿着重要的爱情线索。这些爱情的描写,在作品中各有其用,而其共同之点是把爱情作为一种“曲笔”,借以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体现其创作目的.《灭亡》,从根本上说不是恋爱小说,巴金渲泄的不是爱情上的苦闷,也不是一般地表现革命与恋爱的矛盾。主要是抒发对罪恶社会极端曾恶的感情,表现在现实面前极端愤懑的心境,同时赞颂杜大心为信仰而牺牲一切的崇高人格.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杜大心与李静淑的爱情描写来达到的。作者曾自述道:“我创造李静淑出来给我解决爱与憎的问题”①。“我曾用了一点曲笔,加了一点爱情故事,而且造出杜大心与李静淑的关系来。”他还指出《灭亡》第十章《爱与憎》(主  相似文献   

16.
在具有“雅颂”传统的汉赋中,男女恋情主题在经学思想的桎梏下,表现得既稀少且独特,它或以人神之恋的浪漫形式表达具有现实意义的男女之愤,或在帝妃之恋的描写中反映带有普遍意义的尘世之爱,或以否定的面目出现,在寓劝于讽的形式中曲折地表现常人之恋。这些作品题材独特,结构巧妙,既曲折地表现了对爱情的追求和赞美,又符合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教原则和赋颂精神,其内容具有复杂的二重性特点,时代印记十分鲜明。  相似文献   

17.
论唐前爱情故事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滋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以前描写青年男女婚恋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其思想意蕴还是艺术手法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起到了孕育作用。其中描写人与仙鬼或仙与仙相恋的故事因其虚幻的浪漫色彩,在虚构及优美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贡献较为明显;描写人与人相爱的故事,因取材于现实社会而具有更多的世俗情调,故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叙事艺术上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更为突出。唐前的两类爱情故事共同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提供了艺术滋养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8.
汉代乐府中有歌曲借咏鸟来歌颂爱情、亲情,在爱情故事题材的诗赋作品中也有咏鸟的片断,而乐府和俗赋又都是可以演唱的。近年一系列出土文物表明咏鸟歌和爱情诗赋作品除了部分题材相同和都可以演唱以外,还有可能是同一部说唱作品的不同部分。有些咏鸟歌与爱情故事赋题材相同,其本身不一定讲故事,却可以是讲故事前或讲故事后用于演唱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唐传奇关于爱情题材的篇章探讨唐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从作者对男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及结局设置等方面入手,说明作者创作时的矛盾心态,反映中唐以后市民意识对文学创作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 在蒙古族民间文学宝库中,还有丰富而又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蒙古族人民是勤劳而勇敢又富于幻想,具有乐观主义精神的人民,他们不仅善于“歌以咏志”,而且也善于创作出想象丰富的故事,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就共体裁来说,有充满传奇色彩和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行反映本民族本地区的历史和斗争生活的传说;有嘲笑、讽刺僧俗封建统治阶级的机智人物故事;有短小精悍而又优美生动的童话和动物故事。就共内容来说,涉猎的生活面极为广阔,绝大多数都是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以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思想倾向、民族习俗,表达了他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