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较早地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并经过吸收、反思和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科学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作为其思想体系重要部分的文学观也受到了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观念的不同,并具有理性内涵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3.
<诗经>作为周王朝通行的乐歌总集,承载着周王朝的基本思想观念.通过对其中"天"、"德"观与宗族亲和观这两组重要观念的探讨可以看出,<诗经>在当时还承担着宣扬西周时代主题和统治意识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5.
研究性学习的科学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科学观、哲学观、价值观三个层面上。因此,需要厘清科学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进而科学地处理好研究性学习中科学与人文、学习方式与学习观念、教育功利性与主体享受的矛盾,使研究性学习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6.
科学在近代传入中国,刺激中国科学主义的诞生。科学主义的启蒙功能、由技进而道的价值重建功能、救亡图存功能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在其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科学主义化倾向。在当代,要注重还原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并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传播学而言,受众研究的领域无疑是成果卓越的.不过,今天的受众研究似乎没有延续其辉煌,就整体而言,欠缺新的理论突破.在受众研究的起点,本着推行新闻改革的目的,早期受众研究者选择了传播研究的科学主义取向.不久,随着的显现决策价值和市场价值,实证研究成为受众研究的主流.中国的受众研究一方面由于过度关注研究的决策价值和市场价值而失去了理论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因为迷信形式主义的实证研究而陷入了理论停滞的困顿.当代受众研究如果要在理论上取得突破,不但要提防研究中的行政主义取向和商业主义取向,摒弃工具理性的目标,而且要破除对科学主义的迷信和崇拜,进一步加强理解与阐释的人文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8.
尼采认为科学的前提是对知识价值的信仰,苏格拉底特色的亚历山大文化无视这种前提,造成科学主义滥觞。尼采反对那种具有苏格拉底特色的亚历山大式科学文化,认为这种关于存在的知识是典型的迷误。尼采希望创立一种悲剧文化替代亚历山大式科学文化,这种文化重要的标志是智慧取代科学成为最高目的,并且他把这种文化作为医治现代创伤的良方。  相似文献   

9.
科学主义的科学观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始终主导着西方主流心理 学的发展。本文在考察科学主义的内含、本质及西方主流心理学来源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科学主义对西方主流心理学几个流派的影响,对西方主流心理学中 存在的一些误区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论,提出了构建科学人文主义的大心理学观 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主义的内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MikaelStenmark对科学主义所作的系统区分的基础上,对各种科学主义的内涵、合理性及相互关系作了深入探讨。这对于明晰科学主义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科学”自然观不同的是,后者认为自然只是实现人类发展的工具以及人类进行理性统治的对象,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技术理性的统治关系。前者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必然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之上。科学发展观对“科学”自然观辩证的否定,要求应该正确看待自然的内在价值与人类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活动中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达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解,最终实现生态共同体的完整和美丽。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对其"科学性"、"人文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首先通过分析"科学性"与"人文性"二者的内涵,再分别从哲学角度、实践角度及党建角度阐述二者的统一,最后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求实现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观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向度:一是要求在人类社会领域“以人为本”,二是要求在处理人
与自然关系时以“人-自然”整体为本。在社会领域以人为本,既是不证自明的内在要求,也是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的继承与发扬。在自然界以“人-自然”整体为本,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地球生态系统演化的需要。树立
以人为本的和谐生态观,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而且是人类文明健康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历史
上局部地区的发展史已经证明,不以人为本人类文明会退化,不注意保护环境也会使人类社会退化。  相似文献   

14.
泰德·休斯自幼热爱自然,家乡因工业革命而受到的环境破坏给他留下了刻骨的记忆.入剑桥时他广泛涉猎有关人类与自然的著作,毕业后曾与花草和动物为伍数载,更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生态的日益关注,休斯本人又积极广泛阅读东西方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并深受其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自然观,并凸显其作品中.休斯的诗集形成过程也是他自然观形成的过程,其作品记载着他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足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自然辩证法课程中自然观部分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包括自然观板块的构成及各部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其丰富的哲学内涵。一.科学发展观蕴含普遍联系原则;二.科学发展观蕴含整体性原则;三.科学发展观蕴含科学态度与革命精神辩证统一的要求;四.科学发展观蕴含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领域长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初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教育领域丰富人的全面发展观、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研究了人的全面发展观与人的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局限性,指出人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全面继承了人的全面发展观,而且有所丰富和发展,是更加符合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的教育理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我国的教育难题,促进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国内实践中发展观所存在的误区,推进发展途径、增长模式、生产方式等合理有效的转变,实现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五个统筹,是我国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前提.而思维方式变革的过程是艰巨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深刻地体现了中国思维方式的现代变革,这一变革主要体现在思维主体本位的变革和思维目标的变革,其特点主要是人本性、开放性以及全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