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陵瞭望》2010,(30):8-9
南京,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是一座灵动而厚重的城市,也是一座精致而大气的城市。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生长着旖旎的风景和美丽的风情。作为第一届南京名城博览会的开幕式的总撰稿,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9,(10):9-9
杜文才.一个普通的士兵。60年前的那场战役.他和他的无数战友都成为了南京人民心中的英雄。南京刹时成为了英雄的城市。他们当中许多人顾不得掸去身上的尘土.又匆匆南下参加到解放全中国的队伍里.也有很多^像杜文才一样后来留在了南京.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历史值得珍视,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特殊财富。面对历史的海洋,那一段革命的记忆永存心间。当人们面对南京,这座辛亥的胜利之都时,也曾模糊了对这座城市的直观感受。谁还记得那些革命者生活过的街道,曾是什么模样,有过怎样的风华?打捞一段历史,更深度地把握历史真相,或一叶知秋.以小见大;或运筹帷幄,纵观全貌。  相似文献   

4.
也许匆匆走过这座都市,也许长途跋涉后来到这里.你对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交通开始的。当你来到南京,你和这座城市的文化脉搏会在这一刻相连……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辖11区、两县,总面积66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201平方公里。总人口640万。南京是座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先後有十个朝代和政权在这里建都;南京是座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园林旅游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南京是座交通区位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禄口机场是国际空港,南京港是全国内河第一大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总人口近2000万人,有外资企业77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40多家;南京是座人才…  相似文献   

6.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喜欢南京的理由:亲切,朴实,安宁;茂密的梧桐大道,隐秘的艺术沙龙,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不远不近的人际关系……在这所有的理由中,最让人着迷的,是这座城市特有的,垂挂着浓重水分子的温暖和忧郁。它不仅滋润着那里的皮肤,也润泽了城市的心灵,一如布拉格的空气养育着卡夫卡,巴黎的浪漫陪伴了罗兰巴特,台北的华丽装点起白先勇。日常化的南京,是怀旧的南京,闲适的南京,享乐的南京,这是它的一贯传统,也是它的永恒气质,就好像一条动脉,横越古今,悠远绵长,贯穿起整座城市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李沅  张筱萱 《金陵瞭望》2009,(10):34-36
历史证明,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据南京市编史办公室1960年05月出版的《南京解放十年史》记载。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劫夺了中国的政权.在南京建立了反动统治的中心。国民党在南京丝年的统治,对南京人民进行了疯狂的经济掠夺.把南京变成一座畸形发展的臃肿庞大的官僚消费城市。  相似文献   

8.
徐翠华 《金陵瞭望》2011,(25):23-23
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已经胜利召开.它必将全面开启南京“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统计工作是党的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来,南京统计人埋首数海、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用数字和符号向世人展示了南京这座现代化城市蓬勃发展的丰碑.谱写着南京改革、创新和腾飞的历史华章.铸就了“忠诚统计、服务大局、科学严谨、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南京统计精神。  相似文献   

9.
许宏 《金陵瞭望》2006,(22):12-12
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南京作为中国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要把提升国际影响力作为战略取向.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这其中。旅游国际化是南京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就是要让南京这座旅游城市在国际上富有鲜明的城市个性和魅力.具有高质量的国际旅游环境.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拥有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能为游客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旅游服务.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0.
谢伟 《金陵瞭望》2009,(23):75-75
古都金陵看老城,现代化新南京看河西。进入新世纪.围绕南京实施“一城三区”战略.新建邺全面融入河西新城建设.以文化要素的凸显实现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价值的重构.一座“适宜总部聚集、适宜创新创业、适宜生活居住、适宜休闲旅游”的现代滨江新城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1.
紫峰大厦被认为是南京的新地标。加上楼顶69米的高塔,这座高达450米的摩天新贵高出紫金山最高峰1.1米。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的城市最高点。  相似文献   

12.
王争扬 《金陵瞭望》2011,(26):51-55
百年辛亥,在争取民族复兴和生命自由的旗帜下,这片古城留下的不仅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更有不少的物质遗迹,成为古城珍贵的城市记忆。漫步总统府内,凭吊中山陵,信步颐和路公馆区.历史的气息迎面而来.让心不由得与脚下这片土地连在一起。这座吉城,有着太多英雄般的执著和勇敢,也遭受了太多的浩劫。值得庆幸的是,在百年中,给南京留下了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国遗迹,成为古都南京现存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南京是一座具有245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文化遗存与现代城市文明和谐共生,相符益彰。近些年采.部分地区违法建筑的蔓延。侵害了城市的肌体。损害了城市形象,影响了群众生活,妨碍了城市交通畅通。2002年以来.南京以老城环藐整治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连续进行拆违专项整治,尤其是2004年启动全市大拆违、2005年开展十项环境整治工程、2006年启动“双拆”工作,拆除违法建筑近800万平方米,进一步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带动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恒俊 《金陵瞭望》2006,(14):59-60
《中央日报》在大陆一共存在了23年,其中有15年是在南京出版发行的。南京不仅见证了《中央日报》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它最后的离去。这份身份特殊的报纸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沧桑和国家命运也无时无刻不和南京这座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顾海娟  蔡轶 《金陵瞭望》2010,(10):83-87
2005年,南京人拥有了自己城市的第一条地铁,同时也见证了奥体新城的崛起。时隔6年,“一次体育盛会改变一座城市面貌”的铁律将再一次在南京得到印证。目前,南京市多条轨道交通正在施工或准备开工,正如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所说的,“到2014年,一个新南京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16.
从去年年仞到今年,本刊三次围绕南京影视进行主题策划报道。对于南京影视产业的关注,我们从未放缓。今春,南京影视这根神经又被拨动,一群知名电影电视人聚会南京,关注南京,对话南京。有人说每个城市都是一个演员,它们都会有小同程度的表演——和南京这座表演中的城市对话,  相似文献   

17.
我们这一代人对祖籍已十分淡漠,那似乎是一个遥远的密码,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每当人们问起我是哪里人时,我总是自豪地告诉他,我出生在中国最美丽的城市——桂林;生长在中国苦难最深、文化积淀最厚的城市——南京。“我是南京人! ” 我是南京人,血管里奔流着南京人的热血,也奔流着南京的屈辱、南京的抗争、南京的骄傲。 我父亲曾是个抗日的热血青年。1937年抗战爆发,他是南京国民党守城部队71军87师师部副官。从淞沪抗战到南京突围死里逃生的故事,几乎成了我们儿时的教科书。故事的结尾父亲总是表情痛苦地长叹一声:“这一仗打得真窝囊,眼睁睁把一座南京城几十万同  相似文献   

18.
祁喆 《金陵瞭望》2009,(7):14-15
“对中国佛教文化最有影响的城市只有3个,南京、洛阳和西安。著名佛教文化研究专家杨采泉先生肯定地说。说起这个话题,杨永泉先生虹时打开了话匣子:“中国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于洛阳,洛阳最盛时有寺庙1367所。西安同洛阳一样.历史上的佛教文化都曾盛极一时。但随着政治中心地位的失落,以及战祸的频起,两座城市的佛教地位及文化影响力办随之消减。只有南京,因为地处南北文化的文汇处,加上南京特有的包容性,使佛教文化在这块土地上薪尽火传、永不熄灭。”  相似文献   

19.
潮流风向标     
张筱萱  蔡轶  王鑫 《金陵瞭望》2010,(27):83-87
南京,一座特别的城市。她古老,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数不清文人骚客,读不完诗词歌赋。她现代,高楼耸立摩天,装点着新南京的壮丽画卷:这,就是南京,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之城。  相似文献   

20.
赵锐 《金陵瞭望》2007,(15):15-16
徐德兵.1963年生.南京江宁人。1981年参军,1983年考入西安空军电讯工程学院。1987年本科毕业后.在南京空军某部通讯训练团任教官。2000年.37岁的中校副团军官徐德兵转业.他谢绝了有关部门的安排,白手起家二次创业。经过7年的打拼.徐德兵与妻子钟凯利一起,将南京钟凯丽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我市装饰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员工3000余名,连锁分公司遍布全国十几座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