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领导文萃》编辑部:贵刊2014年7期下半月第128页中重温经典5、6的相关内容有需补正之处:其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原文解读,这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一七年所作诗词中的两句,展现了毛泽东的宏图大志,以及宽阔胸襟,惜无全文。其实,诗人于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同年9月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  相似文献   

2.
<正>陈独秀喜欢毛泽东的韧劲:"我喜欢湖南人的奋斗精神。"毛泽东追忆陈独秀:"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他对我的影响也许比其他任何人的影响都大。"毛泽东说,陈独秀是思想界明星青年毛泽东是《新青年》的热心读者。他在读过陈独秀的《今日之教育方针》后,深受启发,写下《体育之研究》。他的老师杨昌济读后,十分赞赏,将此文推荐于陈独秀,并发表于《新青年》,这是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此文与陈独秀的《今日之教育方针》如出一辙,都提倡武勇刚强的世风和朝气蓬勃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自己的诗词总是反复斟酌、认真推敲,力臻尽善尽美。即使对一面世就被誉为"精品"、"杰作"甚至于"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也不例外,诗人在十多年后正式发表时还作了认真修改,结集时再作  相似文献   

4.
张化  苏采青 《领导文萃》2012,(15):70-73
"大字本"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晚年毛泽东在特殊政治背景下健康情况不佳和心境不宁,选读了大批古典辞赋诗词,以寄托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正党员干部学好哲学,拥有这个"精神武器",能使我们在思考事情和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主观思维更接近客观实际,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大有裨益。毛泽东是全党重视并下苦功学哲学的典范。1938年,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会在延安成立,毛泽东任组长、陈云任副组长,四五十名党政军主要负责人参加,学习地点设在中组部,每两周开一次会,每次半天。当时,毛泽东对哲学的研究,废寝忘食。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这样记述:"毛泽东是个认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对自己的诗词总是反复斟酌、认真推敲,力臻尽善尽美。即使对一面世就被誉为“精品”、“杰作”,甚至于“千古绝唱”的《沁园春·雪》也不例外,诗人在十多年后正式发表时还作了认真修改,结集时再作修订。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可敬可叹。  相似文献   

7.
冯锡刚 《领导文萃》2013,(11):60-64
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对于所创作的有望传诸后世的作品,素来严谨而看重。康生是中共高层少数几位通晓诗词与书法的领导人,在金石字画的鉴赏和诗词书法的造诣上,虽不让行家里手,却能凭借特有的政治敏感,洞见领袖的心态,对毛泽东诗词及其墨迹的种种做派,真是将政治权谋与艺术欣赏结合得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  相似文献   

9.
冯锡刚 《领导文萃》2011,(12):84-88
"我没有别的武器,就是写了几首诗"1964年1月4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报,都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大号字体刊登毛泽东的《诗词十首》,并配发作者的大幅近照。  相似文献   

10.
胡松涛 《领导文萃》2014,(24):52-55
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底,毛泽东引兵井冈,点燃星火,在偏僻贫穷的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在敌人的封锁下缺吃少穿,不少人看不到希望,对红军的前途有些悲观。1929年12月底,身为基层干部的林彪给毛泽东写信,反映部队的这种情绪。1930年1月5日,毛泽东给林彪回信,信中说:"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吴晗是响应号召而突出宣传海瑞和海瑞精神。据有关文章记述,1959年初,毛泽东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尽管海瑞攻击皇帝很厉害,但对皇帝还是忠心耿耿的,应该提倡他那种刚直不阿的精神。会后胡乔木找到吴晗,请他为《人民日报》撰写一篇有关海瑞的文章。庐山会议前发表的《海瑞骂皇帝》,就是这样问世的。《论海瑞》后面那段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文字,同样与胡乔木有关。文章写出后,交给了胡乔木。胡乔木忙于去参加庐山会议,回京后,才看文章。他向吴晗提出一些意见,并告诉说,在庐山会议上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提倡"左派"海瑞,不是"右派"海瑞,是真海瑞,不是假海瑞。吴晗所写的那些话,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时加上的。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读诗词养点浩气。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浩然正气存乎天地之间的代表作,感情深沉、气壮山河。李白有"澹然养浩气,欻起持大钧"的高歌,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坦然,陈毅有"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一生重视到群众中、到社会基层去调查研究。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农村调查》一书写了第二篇序言。这本书是毛泽东从1927年北伐战争至1934年离开中央苏区这一时期所作农村调查的集子。毛泽东很重视这本心血之作。第二篇序言的重要之处是提出了"眼睛向下"的调查研究方法。他提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正>领导干部要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第二,如何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特别是有些偏颇甚至是不正确的批评;第三,如何正确地对别人展开批评。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同志是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自我批评:"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多想自己缺点"毛泽东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5.
大勇之中有大智彭德怀是一团烈火,毛泽东曾经写诗赞赏他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诗词对彭总的赞誉,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彭德怀的气势,就是关键时刻敢于横刀立马,把彭德怀烈火一般盖世无双的勇气描写得淋漓尽致。彭德怀与毛泽东第一次会面,是在宁冈县茨坪一家中农的住房里。彭德怀走进屋内,看到一个身材颀长的人向他伸出手,  相似文献   

16.
<正>1975年11月4日,邓小平把胡乔木找去,谈《毛泽东选集》编辑工作,谈完以后说:"你们以后就抓两件事:一件是把编辑《毛选》的工作做好,一件是帮助学部把刊物办好。"胡乔木这时还不知道,毛泽东对邓小平为刘冰等人转信的事作了严厉批评,政治局内在11月2日已开会"批邓"。邓小平说的是实话。清华大学刘冰、惠宪钧、柳一安、吕方正  相似文献   

17.
<正> 把公文写得生动活泼,是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毛泽东同志提出:文章和文件都应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毛泽东同志关于文件要写得生动活泼,不仅表现在他的理论上,更表现在他的文件写作实践中,在毛泽东同志起草的文件中,比喻、借代、对照、设问、排比、层递、引用、讽喻、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段,都运用得那么精巧、严谨、高超,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多次说过:"人们想的是一,可实际是二。"他还批评一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次,毛泽东与孟锦云谈话。小孟说:"您是大主席,想办什么事就办什么事,什么事都能办到。"毛泽东笑了,小孟忙问:"我说得对不对呀?""你说得也对也不对。"毛泽东认真地回答。毛泽东说:"说它对,是因为我说话确实算数,说话不算数,  相似文献   

19.
1973年的冬天,就在毛泽东写最后一首诗《读〈封建论〉呈郭老》几个月以后,毛泽东让护士长吴旭君拿出一个卷宗,里面是他一生的全部诗作。他让吴旭君用毛笔全部抄写了一遍,然后,亲自一一核对,对其中的一些诗文又再作了修改。 他想为后人留下一套诗词定稿。  相似文献   

20.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悠悠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华诗词文化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锻铸着民族的魂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老一辈革命家擅长诗词,出版界曾出版过《朱德诗词集》《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