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城市功能理论和空间经济学原理,借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问题研究成果,对省会城市的非省会城市功能内涵进行界定。根据非省会城市功能的概念内涵,对成都市非省会城市功能问题进行了分析,运用基于纳尔逊法的麦克斯维尔城市功能分类法对成都市城市功能进行量化分析识别。在综合考量成都市的省会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对成都市非省会城市功能进行分析,发现:成都市的非省会城市功能重点在一般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教育医疗业等城市产业功能部门。针对成都市非省会城市功能疏解问题,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推进部分非省会城市功能郊区化疏解,推进成都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功能协作,推进部分省市级行政事业部门迁移,科学渐进性推动产业功能部门疏解,打造“天府特色”高效城市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2.
城市功能演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焦点,以陕西省为例对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城市功能的演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背景下,应推动城市由部门专业化向功能专业化转型,强化城市的创新和辐射功能,完善城市网络,充分发挥城市的组织带动作用;同时提出城市功能调整的实施路径: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建立“学习型城市”、加强城市协作、树立尺度理念等。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优化和完善,制定以主体功能区形成和国土资源优化开发为目标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对策,运用区域经济学、运输流等理论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主体功能区形成的互动机理,并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其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构,提出了宏观管理对策和基于运输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主体功能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运输需求优化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4.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的提出旨在解决生态与经济之间日益严重的发展矛盾,推进区域开发的不断优化,但目前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正在违背其功能定位,粗放式的开发模式加速着生态经济系统的熵增进程,使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本文以主体功能区的视角,选取青藏高原区为研究对象,搭建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区生态经济系统投入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探寻主体功能约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长株潭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的框架下,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数理方法,结合当地实际,将长株潭城市群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一般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各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与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会展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服务行业发展迅猛,但也普遍存在空间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整合优化。基于产业区位理论和空间结构理论,会展产业空间布局功能支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等,但展览、会议和节事三类业态各有侧重。通过定量评价,发现青岛各区市三类业态各具优势,由此需要进行空间功能整合布局,形成"一区四园多节点"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经济功能是城市最主要的功能。在工业社会时期,城市功能发挥作用的形式是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打造中心商业区可以提高城市的内部聚集效应;融入区域经济的城市圈,将提高城市的外部聚集功能,同时有助于城市的扩散功能的发挥。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决定着城市经济功能的定位及提升,应大力发展决定着城市功能发展方向的产业。在分析了连云港主导产业与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矛盾的基础上,提出连云港港口应合理分布功能区,增强城市内部聚集功能,融入区域经济,提升城市外部聚集功能、合作中求专业化,发展特色港口。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必要性和内涵,认为形成主体功能区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调整,是区域国土资源主体功能互补与开发秩序重组、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有力举措。提出了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昆明市商业中心空间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层次结构和区位结构四方面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问题的分析,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和商业布局理论,研究了昆明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的理论模式及其布局指向,提出了昆明市商业中心空间布局的四大原则,并围绕新昆明建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研究了昆明市中央商务区、二级商务中心和小区级商业中心的空间布局及其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入手,概括出合肥市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通过与国内其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的综合条件,重点发挥"名人文化游"、"科教娱乐游"两大精品和安徽旅游中心城市的三大优势,实现全面振兴合肥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沈阳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阳要成为现代化国际中心城市,就必须达到生态环境系统开放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经济循环国际化和产业结构市场化,城市装备设施现代化和服务管理规范化,以及城市规划发展持续化.沈阳城市功能定位包括三个层次,即战略功能定位、发展功能定位和生存功能定位.战略功能为沈阳全球性功能定位,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和持续化;发展功能为沈阳区域性功能定位,包括城市的功能创新、功能优化、功能协同和功能竞争;生存功能为沈阳基础性功能定位,包括城市的集散流通功能、生产消费功能和管理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发达城市都采取了具有本地区特点的城市密度分区方法,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本文尝试将这一理论创新地用于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中,以桂林市漓东新城为例,探索建立适宜城市发展的城市密度分区方法体系.运用生态原则、美学原则、文化原则和宜居原则等修正评价指标来确定更为细化的功能布局,建立基准评价指标体系对经济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探索密度分区理论在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中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目前大部分省、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都是一套指标,相同标准,既忽略了各地区生态系统特征、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活动形式的区域异质性,也尚未体现其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特定的功能和定位.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的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同,建立差异化、精准化、现代化的生态文明评价体系,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统一.从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区域分异客观规律和地域功能适宜性出发,构建包括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个维度,分区分类的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机制,推动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落地提供了补充和参考.最后,建议优化调整现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制度,提高资源环境基础数据质量以及建立健全差异化配套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提升旅游竞争力是旅游城市打造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焦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五大节点城市的旅游发展具有显明特征.通过熵值法构建指标体系,对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和西宁的综合分析,发现西北地区的5个省会城市必须立足差异化功能定位,通过提升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不同维度和全产业链要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最终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创新驱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功能定位的实质就是确定潜在的最佳的城市功能点,而产业定位是城市功能定位的核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优势来源于优势产业,而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优势来源于产业集群。本文从从城市功能角度分析了武汉市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的合理划分是基础和关键。而合理划分的前提是对各城市功能的准确定位。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划分会产生不同的对策,它涉及并影响到区域收入差异、增长率差异、区际经济联系等方方面面的研究和测定。辽宁十四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主体功能区划分,更进一步说明区域划分与功能定位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对辽宁十四个城市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辽宁新的经济区划的设想、原则、目标、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过程中,如何整合科技资源、构筑要素通道、建立风险投融资体制、培育创新主体、发展产业集群、优化高科技产业的空间布局、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探索,这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8.
都市农业是城市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城镇外延空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功能空间。都市农业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优化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本文通过对阎良区都市农业发展现状的调研,基于点—轴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应用ArcGIS叠合分析与缓冲区分析方法,分析阎良区都市农业形成的空间布局,提出阎良区都市农业"五带两区"发展的空间格局。最后对阎良区都市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标准,四川限制开发区域划分为农业区和生态地区.农业地区的功能定位是:以提供农产品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四川农业地区成为保障全省农产品供应与农业安全的主体区域,而四川生态地区的功能定位则应成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需要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人口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侯变化政策等7个方面的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20.
产业园区建设是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衡阳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城市产业在调整升级,城市空间正转型重构。衡阳城市空间发展轨迹大致分为内向发展——轴向扩张——圈层扩张三个阶段,新时期衡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规划构建“一轴、三核”的产业总体布局。在产业促动下衡阳城市空间由单中心多组团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内部方格网外部圈层生长的“十字”型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协调城市功能,文章从建立多中心体系与功能组团,采取轴向生长的空间发展模式,强化结构性生态要素的控制,完善产业区功能、产城融合、产城互动,对接区域、融入区域空间结构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衡阳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