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用人又先要识人,眼光、手腕,两俱到家,才智之士,乐于为己所用,此人的成就便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选人用人问题关系到事业兴衰、国家存亡。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提出:“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诸葛亮这样说,是因为为官择人是从官职、岗位出发,用人立足点是为公;为人择官是从拟任者个人出发,用人立足点是为私。选人用人的立足点完全相反,结果当然会大相径庭,因而有治、乱之别。为人择官是以用人者与被用者的关系为纽带的。以用人者个人好恶来选人用人,就必然同气相求、异气相斥,放大优点、缩小缺点,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从这一点上看,用人者虽然未必不是出于公心,但肯定会用人失误。对此,聪明贤达如诸葛亮者也不能免俗:把马…  相似文献   

3.
选才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能否正确地选才用人,不仅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早在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各级领导者,必须重视选才用人的问题,并应着重做好以下见项工作。 一、发现人才。善于发现人才是领导者的一个基本功。领导者能否知人善任,是能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五坚持,五不准”的选人用人标准,不仅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而且为选人用人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选人用人失误,让那些贪图功利、工于心计、投机取巧的人走上领导岗位,必将给党的事业留下无穷的后患。这就要求选人者在拥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深厚的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风范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不为情所动、不为势所迫的良好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六则     
<正>吹风李源潮:重点整治买官卖官,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进行战斗,全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李源潮指出,目前所取得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相对提高是个"易碎品",稍有松懈就会出现反弹。要清醒认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顽固性和危害性,增强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强烈责任感和一贯危机感。李源潮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  相似文献   

6.
用人贵适时     
适时用人,让人才“闪光”。用人适时是指领导者应当注意用人的时期及用人的时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辉煌时期,这一辉煌时期是用人者和人才“合作”的结果。人才之所以能发出自己绚丽的光彩,与领导慧眼识珠与信任重用分不开的。用人要把握好起用时期,用其一生中才华横溢、精力最充沛时期。据统计,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以30至50岁的居多,占74.8%。而区间峰值率为37岁左右。也即一个人在最佳年龄段中学习或创造取得成果的概率最大。所以,及时在人才最具创造性年龄段重用,充分发挥人才创造优势,从而使人才资源高效地实现创造目标,这就是及…  相似文献   

7.
<正>一把手时常感叹下属"讲一句动一下,踢一脚挪一步",人人"病恹恹",个个"慢腾腾",工作无活力、生活无激情,运转如死水、生机无踪迹。一个人的事需要三个人干,一天的活需要十天甚至半个月,组织活力严重不足。组织活力去哪儿了用人不准"流产"了活力。用人唯亲、唯权、唯钱、唯圈,实干的不如拍马屁的,导致能干者无盼头、无兴趣、不愿干,拍马屁者只会瞎干、乱干,不会干事,更无以成事。评价不公"憋死"了活力。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环境,让多干者流汗流泪更寒心,投机取巧者横行,导致大家对工作能逃则逃、能躲则躲。  相似文献   

8.
识才与用才是辩证统一关系,识才是用才的前提和基础,用才是识才的目的和结果.它们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如果把它们割裂开来,看不到它们的有机联系和辩证关系,那么,将会在选人用人中一无所成.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将识才与用才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选准人、用好人.  相似文献   

9.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明朝海瑞说:“天下之事,图之固贵于有其法,而尤于得其人。”综观古今,用人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用人者流芳百世,成就恢宏事业的重要途径。毛泽东,这位影响世界、改变中国的东方巨人,实可堪称“用人大师”,他以伟大战略家的气魄,政治家的谋略,哲学家的思维,给用人史上增添了神来之笔。新世纪新阶段,用人仍然是当前和今后我党确保事业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剖析毛泽东的用人艺术,我们可从中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用人的重要性,古今中外多有论述。对于怎样用人,如何用准、用好人,古往今来人们也一直在思考、探索,并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概括地讲,用人的关键在一个"适"字,所谓用人就是把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候,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即做到适人、适位、适时。  相似文献   

11.
马玉杰 《管理与财富》2008,(10):37-37,32
传统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原则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性和信任感,但单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导致用人的片面性。“用人当疑,疑人当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是现代领导者应当建立的用人新理念。它的核心在于监督管理,要树立“科学用人,依法监督”的理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12.
领导者识人用人要注意六个"相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海 《领导科学》2007,(14):24-25
人才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识人用人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领导者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好人才,既取决于领导者是否有识人用人的诚意,也取决于其对人才的理解与使  相似文献   

13.
<正>领导干部"打招呼"是人民群众反映非常强烈的一种现象,其实,要刹住"打招呼"歪风,除了需要用人部门和用人者自觉抵制、公道正派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消解"打招呼"者这个特定群体。显而易见,"招"也好,"呼"也罢,都绕不开一个"权"字。于打"招呼"者,无非是以权谋私、恃权乱政;于听"招呼"者,则有畏权、恐权之虞。破解"打招呼"难题,首先要向"权力"抡起"板斧",向有可能成为"打招呼"者的领导干部求解。  相似文献   

14.
用师者王     
正在谈到用人之道时,曾子提出了"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论断。意谓任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就会成为业中的王者;任用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会成为业中的霸主;任用平庸之辈就必定失败。足见用人是否得当事关事业成败,切莫等闲视之。"用师者王",此确为事业成功之要道。刘邦在谈到自己得天下的缘由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相似文献   

15.
<正>要坚持五湖四海,拓宽视野选拔干部,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既要大力推进选人用人的制度化、规范化,又要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和用人原则的基础上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因此,选人用人如何定格与破格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用人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一个导向。用人得当,可以调动一片积极性;用人不当,可以打击一片,甚至导致全局的失败。领导者用人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知人善任,即领导者对自己的下属科学地培养考察和合理地选拔使用。领导实践告诉人们,制定和规划目标的领导者本人并不是目标的实现者,相反,他是依靠用人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来实现目标的。作为一名领导者,无须亲力亲为,不需要也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高明。只要决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选人用人是一把手的重要职责,也是组织发展的人才保障。用人正,人心齐,发展好;用人弊,人心散,发展难。一把手选人用人是关注度最集中、复杂性最大、争议最多的工作,往往还要遭遇"负向悖论",即一把手不管怎么公平选人、科学用人,总是不能获得全体成员百分之百的满意,总有这样那样的"杂音"。"负向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工作。一、主要表现1.用能人则庸人自扰。能力是选人用人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有位将军叫杨时斋,很善于用人,他认为:"军营无人不可用.即如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放炮坐;瞽者,令其伏地远听."杨将军深知,哑者守口如瓶,跛者艰于行走善坐,瞽者目弱耳聪精于察听动静,杨将军明白"长"兮"短"之所倚,"短"兮"长"之所伏这个道理,把每个人都派上了用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思想反映出的是封建生产关系,提倡以忠孝为核心的宗法礼教,主张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在识人用人上表现为突出领导的主导地位,强调领导"相马".现代西方思想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之上,推崇所谓的民主与科学,在识人用人上多主张群众"赛马".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在识人用人问题上强调德才兼备,强调领导与群众、科学与艺术的辩证统一.三种识人用人思想最根本的区别是阶级立场不同,各自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同的社会历史观,从用人主体到用人理念再到关注的主要矛盾,都有本质的区别,值得我们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18):M0002-M0002
李源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要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