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与《诗经》的战争书写类似,熊育群的抗战小说《己卯年雨雪》借抒写战争的伤痛召唤故乡精魂的归来。但小说中的故乡不再是《诗经》里托物起兴的实情实景,而是带有幻觉性质的建构,是特定历史文化的象征之物。在现代性语境里,作家通过打捞历史遗骸、重建文化记忆的方式寻回故乡,其叙述行为也成为了民族招魂术的一部分。但熊育群在回归传统和保持普世意识间找到了平衡点,避免了陷入文化保守主义之圈,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熊育群小说《己卯年雨雪》突破既往抗战叙事的思维定式和叙述模式,站在人性、人类的高度,把战争中的双方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的人,围绕祝奕典一家中国乡民如何对待一个被俘虏的日本女子千鹤子的叙事线索,突出表现了中国乡民善待生命守护人性的善良淳朴,反衬出日本军队屠杀平民滥杀无辜的人性泯灭;而日本女子千鹤子对战争的人性反思也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消失的爱人》中叙事视角和叙事距离的运用以及其所达到的审美效果和修辞目的,在诠释叙事学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小说《消失的爱人》采用的叙事方式——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并分析作者吉莉安通过对不同视角下的叙事者与隐含作者、人物之间距离控制,以达到自己的叙事目的,给读者带来多维阅读体验,并传达自己对婚姻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5.
吴宏宇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1)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代表之作<好人难寻>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对基督教的原罪和救赎等主题的探讨,而且在于其杰出的叙事艺术.奥康纳对有限全知视角、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框架叙事与嵌入叙事等叙事技巧的灵活运用,使<好人难寻>成为研究其叙事艺术的良好范例. 相似文献
6.
杨海波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聊斋志异》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是名副其实的情节小说,其叙事艺术所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叙事艺术包括诸多因素,本文仅涉及叙事角色和叙事视角。认为《聊斋志异》是以"传奇式"叙述者为主的多种叙事角色;以全知叙述为主的多种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7.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与《远大前程》叙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深受狄更斯的影响。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在叙事视角、叙述声音、变态人物、变态情节和叙述技巧等方面都表现出对狄更斯《远大前程》的模仿;但福克纳所赋予作品的特殊南方地域色彩又使其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之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前人的范例。 相似文献
8.
付洪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1)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圈套》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55-58
当代小说家丹·布朗在创作中对后现代小说以及传统小说的叙事技巧进行了扬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风格。作者在小说中巧妙利用悬念设置和叙述空白、非线性叙述和完整的情节、全知视角和视角切换这三个方面的矛盾和互动关系来进行小说《圈套》的叙述,从小说叙述美学的高度来看,布朗在小说叙事技巧上具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陈嫣婧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5-103+124
萧红的《呼兰河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空间叙事形态,它表现在文本结构、叙事策略及话语等方面。小说对文本时空关系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方式,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以及“回溯性”叙事的某些功能,从不同方面表现了空间叙事形式上的独特性,由此折射出作者在面对故乡时复杂的心理。这种叙事方式为中国现代文学处理个体与故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丹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2):43-47
《活动变人形》总体上采用了叙述人外视角,另外还穿插了限知视角和内视角,各个视角转换灵活,充分发挥了各视角的优势,反映了叙述者观察世界的角度,并且不停的视角转换还产生了复调的美学效果,使得文章内蕴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郭国旗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亨利·詹姆斯的中篇小说《螺丝拧紧》自问世以来在英美文学批评界引起颇多争议。批评家们对于这部作品曾做出过许多全然不同的解读。对该文本的叙事进行分析表明,作者的叙事策略体现出他的叙事意图。詹姆斯在该篇的叙事旨在戏剧化地再现社会重负下的女性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凌丽 《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本文运用叙事学的观点,从视角和时空等方面对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白先勇在视角运用方面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结合,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命运,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度。在叙述时空上,十分注重对叙事节奏的控制,重复叙事的加入,使文本产生更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人物情感的起伏变化。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的<狗年月>体现了作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本三部分选取三个不同的叙述人叙述.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使文本呈现出一种立体式的叙述结构;对同一事件的多角度叙述,表现出一种奇特的时空观;元小说的叙述方武,显示了叙述者对故事的想象力和控制力,作家的这些叙事策略挽救了50年代德语文学的叙事危机,也为当代长篇小说树立了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5.
从小说叙事的角度分析了《黄金时代》采用的二重奏的多角度叙事视角以及从半知叙述模式突然转向全知叙述模式,故意营造的叙事“破绽”。以小说文本为例,论述了回忆视角和经验视角交替所形成的文本间的张力,使叙事话语有了自身的权力,体现了作家的主体意识;透过文本叙事的缝隙,陈清扬企图用自己的身体从荒谬时代和男权社会中突围,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真实身份,而不是被设置的身份。《黄金时代》独特的叙事方式凸显的是一种叙述的乐趣和文本之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6.
王德宜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7-20
叙事艺术是《左传》的主要文学表现,其成就大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伏笔艺术,在重大历史事件中采用伏笔法,使故事情节前后照应,保持完整;二是微言大义,左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客观叙述之中,寄意于言外,寓理于事中;三是跳脱艺术,故事情节大幅跳跃,大胆而巧妙地省略,使故事情节的叙述实中有虚,空灵有味。 相似文献
17.
论《活着》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408-410
针对叙事学在国内外的“复兴”和蓬勃发展这一现象,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从叙述者、叙事情境和叙事时间这三个方面重新解读余华的小说《活着》,表明《活着》不仅主题内涵深邃,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余华在实现向传统回归的同时又超越了传统,体现了高超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8.
19.
方燕妹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88-90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以反讽的思辨从容述说着人类生存境况,对生命与人性的健康、健全的存在方式以热情的张扬。作者综合运用各种讲故事的方法,表达了一种宏观的文化现实,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好结合。从《时代三部曲》的叙述时序、叙述视角、修辞运用等方面分析其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达敏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指出:《徽商》是第一部正面描写徽商的长篇小说,它通过对清末徽商潘浩璋一家三代人创立家业的兴衰史的描写,表现了徽商坚强的生存意志和强健的人格力量,以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徽文化精神。在此前提下,论文深入论述了《徽商》的题旨、潘浩璋形象和三个出色的女性形象、叙事艺术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