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所面临的空间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问题和情感困惑是苏青小说一以贯之的一个母题。女性无论身处家庭或社会,总是感受到空间带给她们的压力,处在空间焦虑中。她们对空间的焦虑,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挣扎,是作者对女性角色和自我认同的思索。苏青用自己的笔展示了现代都市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的生存状态,传达出她们真实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妈妈的寂寞     
本是一篇取材于家庭生活琐事以小见大的记叙性散。章以描写妈妈的寂寞生活,来折射社会现实,反映一些承载着家庭和事业双重负担的中年妇女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现代女性,虽然已经脱离了那种整天围着锅台转,围着儿女转的单调乏味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无形中却增加了许多的压力,尤其是人到中年,家庭生活的繁杂、琐碎,再加上工作上事务的繁忙与竞争的激烈,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张、机械。岁月消磨掉了她们年轻时的许多活力,也失去了青春时的浪漫情调,寂寞和孤独便充塞了她们的精神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运用细腻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精当的语言描绘"老纽约"贵族女性的生活,从独特的视角探讨上流社会女性的命运和地位.文章在仔细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分析华顿小说创作的女性主义内涵,认为小说家通过对这些贵族女性的遭遇以及她们在社会环境中的错置的深刻摹写,揭示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从属位置,以及她们反抗的声音和日益增强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4.
现代知识女性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知识女性面临事业和爱情的两难选择:一方面,由于对自身角色定位认识的改变、成就动机的增强以及婚恋观的变化,她们倾向于选择事业;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性别角色定位、顾全两者时的角色冲突以及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她们又举棋不定.从社会学角度来仔细思考这一问题,唤起社会对她们的关注和了解,从而帮助她们摆脱困惑、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成名于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女作家乌里茨卡娅在当今的俄罗斯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备受关注.她的两部重要作品<索涅奇卡>和<美狄亚和她的孩子们>充分显现出作家对女性生活遭遇和生存状态天才的领悟和表达力,让我们细致地感受到俄罗斯当代家庭及家庭中的女性、她们的女性温柔和隐忍豁达及其在男性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妇女时报》是第一份大规模连续刊登女性照片的女性报刊。该刊内页的女性照片体现出较强的现代感,其出现得益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摄影技术的传播。她们是女性摄影形象在现代女性媒体中的初次露面,意味着现代女性媒介视觉形象从绘画向摄影的转型。她们代表了当时主流社会可以接受的良家女子的最大公开尺度,是现代女性获得身心解放的标志,为女性读者提供了模仿的标本,进而有助于推动女性现代性进程的展开。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解读,丰富了性别与政治主题下的个案研究,也为当代女性期刊提供了办刊经验。  相似文献   

7.
当女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美术界时,以女性和家庭的关系为切入点,反思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女性艺术家在其作品中探讨女性问题的主题之一,因为女性生活与家庭经验关系密切,女性艺术家通过家庭感受到的社会对女性的态度更直接。当她们面对身处的现实进行思考,又如实地描述自己的感受时,便出现了与原有的女性和家庭不同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8.
徐坤"都市即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的"都市即景"系列作品,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了揭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家庭定位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困境.她们虽然具有了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和经济上的独立,但她们中很多人内心仍然残留着浓厚的传统性别意识,尚不具备明确和充分的女性自我意识,受制于无法颠覆的男权文化困境.职业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在徐坤的笔下,呈现出滞涩而苍凉的轨迹.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探讨,对都市文学建设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白、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她们通过对传统男权意识主导下的社会生活进行探讨与分析,进一步肯定了现代女性的自我价值。她们颠覆了传统温顺贤惠的女性形象,成为具有复杂情感世界、充满蓬勃生命力的"另类"女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道德出现了严重危机,女性道德观念已严重失范,被全世界所赞誉的东方女性(以中国女性为代表)身上那种温顺而刚毅、潇洒而沉静、趋时而不俗的传统美德正在面临挑战.现代女性道德教育是古代女性教育内容的继承和超越,探析我国从古至今的女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坚持除旧布新、超越创新的立场,对古代传统女性道德教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加强现代女性道德建设,发挥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精神文明中的半边天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