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方言五花八门。既庞杂又难懂。是“徽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方言研究,当然是专业人员的活。  相似文献   

2.
屯溪,在过去曾作为皖南山区的商业重镇,因交通的便利,商业的繁荣,创造过辉煌——曾经是皖南行署、中共徽州地委和行署所在地,徽州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创造和形成。并反复出现、世代相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文化事象。这里所记徽州民俗.是旧时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等地的民俗。徽州民俗做为富有地域特点。徽州地处安徽南部山区.与浙江、江西二省相邻.境内群山环抱.山谷纵横.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单元。由于这一相对封闭的山区自然环境.使得这一地区在历史上除极少数情况下的例外。一般很少受到战乱的侵扰,徽州民俗的地域特征十分地显著。徽州民俗起源较早,考古发现证实,史前,徽州先民们生活的民俗事象就十分丰富。徽仆1人从旧石器时代末到新石器时代初.已经形成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诸多民俗事象。徽州民俗的演变。依附于社会变迁。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一是“百越”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体介于夏、商、周三代至秦朝以前.这一阶段青铜器较为发达。民俗事象主要与生产生活结合。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05,(4):24-25
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山区古徽州黟县,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古徽州人冲破山区贫瘠,艰苦奋斗求生,拼命向外拓展的照景。 胡适像古徽州许多“打工仔”,携着“包袱雨伞挞课”,朝着外面去寻找新生活一样,不同的是十四岁的小胡适往外一丢。走的是一条“求学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清人文集《澂潭山房古文存稿》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分析了该书反映的徽州社会生活、徽商在各地的活动,并结合各类文献,就乾嘉时代“写真”的流行与徽州容像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勾勒。尤其指出,从特立独行的程古雪所揭示的历史画面来看,清代徽州妇女的生活,远非我们以往想象得那么闭塞;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宗族内部,宗祠的运作也有所不同;清代淮扬一带的写真技法传入皖南山区,并在徽州传统的族谱画像和祖容画像之绘制中得以相当程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5,(4):60-64
徽派建筑是珍贵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徽派建筑工艺是徽州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何传承文明,保持地方特有建筑风格,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创造徽派新建筑,不少专家、学者和建筑师、规划师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由于徽州山区的地理环境,使建筑物与山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更为近来注重“人居环境”探讨与研究方面提供了真实的例证。近年来,在徽派建筑形式的继承和发扬方面,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清人文集<徵潭山房古文存稿>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分析了该书反映的徽州社会生活、徽商在各地的活动,并结合各类文献,就乾嘉时代"写真"的流行与徽州容像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勾勒.尤其指出,从特立独行的程古雪所揭示的历史画面来看,清代徽州妇女的生活,远非我们以往想象得那么闭塞;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宗族内部,宗祠的运作也有所不同;清代淮扬一带的写真技法传入皖南山区,并在徽州传统的族谱画像和祖容画像之绘制中得以相当程度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木工,在徽州历史上有过杰出的贡献,如果没有徽州木匠就留不下这么多的徽州古民居,如果没有这些古民居,我们今天对徽州文化的憧憬与神注就没有如此直观的承载物。 于是,胡宁先生与聂圣哲先生怀着共同的心愿走到了一起,决定在休宁创办一所木工学校,把一部分农家子弟培养成中国一流的木工,成为城市蓝领或灰领队伍中最受欢迎的人,以这种方式解决一部分农民“贫困”问题。 木工学校的创办成功,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该校办学方向正确,思路清晰,教学设施齐全,手段多样,管理规范严谨,是一所陶行知式的学校。休宁作为农科教的发展地,木工学校的创办为职业教育又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为全国职教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生态之都     
发展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 徽州就是我们自己。 徽州这个概念已经远远超出地理区域的限制了。 什么是徽州? 振兴徽州首当其冲要知道什么是徽州。  相似文献   

11.
刘伯山 《学术界》2006,(6):142-152
徽州传统社会在清中后期以后,内部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造成的灾害,导致徽州长期稳定的社会结构出现了裂痕,传统社会开始衰落,在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徽州人自我认识之后,徽州开始步入了近代社会,展开了自己的近代化进程。但徽州社会又恰是存在自身的及那个历史时期不可避免的因素,内在阻挠近代化的发展,结果导致徽州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不能完成,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水碓     
菲元:说到徽州独特的乡村风情风貌,上了年纪的徽州人都存有水口边、河湾处、古树下各种类型“徽州水碓”的美好记忆。在“电”向徽州山乡覆盖之前,“徽州水碓”可是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许多徽州乡村,徽州水碓、水磨、水碾,是主要的粮食、饲料加工场,“徽州水碓”日夜运转不息,记载着千百年来历代徽州先民巧妙利用水利为民造福的聪明智慧,也记载着徽州乡民收获的艰辛和喜悦。  相似文献   

13.
徽州文化是中华中原文化的厚实积淀.是宋以后汉民族民间社会生活实态的生动再现,是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特色板块的徽州方言,不仅带有鲜明的徽州地域特色,成为徽州社会风俗习惯的突出表征,而且积淀了丰厚的中华远古文化内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相似文献   

14.
(一) 位于徽州山区的婺源县以茶叶、木料、木炭为出产大宗,制墨属本地传统手工业,自产自销,成本低廉,价格优惠。清代墨以徽墨最为著名,婺源制墨业发达,历代制墨高手辈出,明代有詹云鹏、詹廷选、詹觉甫等,清代则有詹方寰、詹横襄、詹子云、詹大有等七八十家,使得婺源与歙县、休宁并称为徽州三大墨业中心,足见婺源在清代制墨业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方氏会宗统谱的修纂和真应庙的修建历史,生动地说明徽州祠堂的广泛修建是徽州宗族宗法的物化表征;徽州宗谱的普遍纂修是徽州宗族宗法的血脉延续。遍建祠堂和广修族谱是徽州宗族文化生态最突出的两个特色,对徽州地域社会有本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流布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一般认为,阳明心学的兴起几乎没有对徽州产生什么影响。这一观点是有违历史事实的。其实,明中后期,徽州这个程朱理学的故乡,也成为王(阳明)、湛(甘泉)心学肆意流布的地域。徽州士民之所以迅速就接纳了心学思想,究其原因有二:其一是与徽州学术思想演变的逻辑进程有关,其二是因为心学思想适应了当时徽州商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及工作回顾》,谈的不仅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也作了简要介绍。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均是特色鲜明的徽州文化。《徽州民俗概况》和《也谈徽州方言》让你进一步了解这些特色。《徽州古代建房匠事外传》更有许多轶闻趣紊,让你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18.
徽州茶叶是徽州的拳头产品和一大经济支柱,也是徽州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徽州茶叶的营销方式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徽州的历史文化及地理条件,对徽州茶叶的现代营销提出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徽州会馆是徽州商人和同乡聚会、祭祖、义葬与情感联络和朝考接待之所,是徽州人旅外的主要落脚点。是徽州祠堂的延伸和扩大,是“小徽州”与“大徽州”的纽带,是“无徽不成镇”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徽州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为核心,以徽商经济为基础,崛起于两宋,鼎盛于明清,影响遍及全国。其内容涉及徽州土地制度、徽商贸易、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州篆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