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模式的问题,从宏观的角度看,实际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生产力布局的问题。珠江三角洲是我省工农业生产基础较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个经济区。全区(指大三角)1985年总面积4.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总人口1800多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9%,非农业人口500万人,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47%,工农业生产总值410多亿元,约占全省的60%,工业总产值约320亿元,占全省的70%,财政收入49亿多元,约占全省的71%。这说明,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增长,在全省经济增长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唯其如此,所以研究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规律,探讨珠江三角洲经济——技术模式,对于认识全省空间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全省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发展基本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截止1995年底,国民生产总值达165.15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17.O8{乙元,增长12.5%;卜\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7.5%,池方财政收入平均年增长17.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3414元,增长17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1亿元,增长15%。据统计,1978年至1995年,全省累计基本建设投资达231.92亿元,占新中国成立46年来全省累计基本建设投资的806%;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达175亿元,竣工投产项目7800多个,建成了一批水力、电力、交…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北部 ,柴达木盆地是其主体。土地总面积 3 5 .5 4万平方公里 ,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 47% ,行政范围包括海西州的格尔木、乌兰、都兰、德令哈等市县和大柴旦、冷湖、茫崖等三镇。现有人口约 3 3 .6万 ,占全省人口的 7.2 %。 2 0 0 0年国内生产总值约 5 3 .4亿元 ,占全省的 2 1%。  一、区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一 )有利因素 :(1)该区南通西藏、西联新疆、北至河西走廊、东接河湟谷地 ,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是西藏和南疆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目前进藏物资的 85 %、出藏物资的 90 %通过该区周转。特别是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兵团经济有所发展,社会总产值由1980年20.89亿元,增至1990年54.5亿元(1980年不变价),增长1.6倍;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18.06亿元,增至1990年46.57亿元(1990年不变价)和1992年54.08亿元,分别增长1.53倍和1.94倍;职工收入由1980年837元增至1990年1901元和1992年2067元,分别增长1.28倍和1.48倍,综合企业盈利由1980年亏损4300万元,转为1930年盈利2亿元和1992年盈利8561万元。 但是严峻的事实是,兵团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比自治区低,在自治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兵团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85至1990年,比自治区低1.5个百分点,1991至1992年,降低为3.7和0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七·五”期间比自治区低1.1百分点,1991至1992年,连续二年低十个百分点,兵团社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比重由原来占自治区23.9%,降至“七·五”期间占22.9%,1992年下降到占19.03%,十年间由占近1/4降至不足1/5;国民生产总值由“六·五”期间占自治区19.93%,降至“七·五”期间占19%,1991年降至占17.4%,1992年降至占15.9%,十年间,由占自治区近1/5降至不足1/6;亏损农场数连年增加,1992年达103户,亏损额1.87亿元(扣除盈利农场,兵团农场总体亏损5688万元),相当多的农场职工拿不到档案工资,贫困农场人均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取得了巨大经济建设成就,其速度之快(见表1),令人瞩目。1990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72.2亿元(当年价),占全国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797元,比全国(1558元)高2.07倍,比广东(2368元)高1倍。按当年该地区外汇调剂市场价(5.7:1)计,珠江三角洲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842美元。该地区已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6.
一、现状剖析:理清创汇农业与粮食生产的现实关系闽南三角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既是粮食高产区,又是经济作物主产区。1984年被列为经济开放区以后,创汇农业有了较快发展。到1988年,该区农村提供出口货源总值达11亿元,占全省的47.4%,大大高于其人口、耕地及农村社会总产值占全省的份额;创汇农业占外贸收购总值的比重约为55%,也高于全省平均34.1%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建国40年来,特别是1980年国务院决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以来,使蕴藏着丰富矿产资源的山西能源经济得到蓬勃发展。1988年,山西省煤炭年产量达到2.46亿吨,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晋煤外运量达到1.75亿吨,占全国产煤省外调煤的78.8%,供应着全国25个省、市、区的用煤。从二次能源的电来说,1987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便达到477万千瓦,向省外输送电54.3亿度,有力地支援了东部特别是京,津、唐地区的建设。能源基地建设的现有格局已经表明,山西已构成一个独特的经济区  相似文献   

8.
闽东南地区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的全国经济开放地区之一(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并列)。改革、开放以来,本区因临近台湾、港澳而成为大陆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前沿和窗口,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及外向化发展速度都居全国前列。 1992年,闽东南开放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68.56%,工业总产值占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大大高于亚洲“四小龙”在六七十年代起飞时期的经济增长率、被称为“南粤四小虎”的顺德、东莞、南海、中山四市县,1991年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与改革前相比,翻了三到四番.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成就,更是举世嘱目.在珠江三角洲,规模宏伟,具有80年代水平的亿字号企业星罗棋布,数百种国优部优产品不仅遍布全国,而且不断占领国际市场.在这里,城市和乡城的界限已经模糊,每隔几十公里就有一座繁华、漂亮的城镇,到处是一幢幢用彩釉砖和琉璃瓦盖的别墅式农民住宅楼,在南海县,农民户均存款超过2万元,这还不包括农民手中的流动资金.  相似文献   

10.
<正> 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蓬勃发展。从1979年到1984年的六年间,珠江三角洲十六个县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28.1%,平均每年增长14.7%,高于全省平均每年增长10.2%的速度。其中农业平均每年增长12%,也高于全省每年平均增长8.5%的速度,1985年又增12.4%。珠江三角洲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而农业经营形式的改革和发展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县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比较迟的。1980年,当包产到户在全国已风起云涌时,这些县市还在试点;1981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已显示它的巨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地处边睡且基础薄弱的云南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994年达867亿元,比1978年增长3.4倍。1997年更达到1625亿元/然而,云南仍然面临着整体落后,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基础薄,80de的县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严峻现实。贫困,仍然是云南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一大制约。一、贫困的现实1.鳖体落后国家统计局依据环境、人口、经济、居民生活、劳动、社会保障、卫生保健、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10大部分130多项指标测算1993年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结果表明,尽管云南社会进步速度有所加快,已高出全…  相似文献   

12.
1.当前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1)我国在80年代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处于太平洋圈内的沿海对外开放地带,它是北起渤海湾大连,南迄北部湾的北海,包括近300个市县、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1.8万公里,约2亿人口的地区。这个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外开放政策使中国与亚太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开创了新的局面。 2)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政策导向和广东的优势,使它与亚太地区的经济贸易、技术转让、利用外资和兴办“三资”企业等方面,发展十分迅速。从1985年到1990年,广东出口总额的增长,94.09%是在上述亚太国家和地区实现的。广东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主要也来源于亚太地区。如1989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额11.56亿美元,其中港、澳、美国、日本、台湾共占92.2%。引进外资和技术装备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广东企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中国的全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全国及邻近省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分别较1978年增长13倍、4.3倍和6.8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发展速度不算慢。但同期,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广西、云南、四川的差距分别拉大了0.9、8.0、4.9和1.4个百分点。同期,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而全国、云南、四川年均增长7.9%、7.9%、8.3%,分别比贵州高0.4、0.4和0.8个百分点。1978年,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挂末地位,到1993年仍为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经过50年代的恢复和60年代的高速增长,70年代的稳定发展,实现了自明治维新以来追赶欧美发达国家的夙愿。60年代末,就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西方第三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是美国的1/26。但到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值中占10%,相当于亚、非两大洲其它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亦相当于美国和欧共体40%。30年来,日本经济增长了34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8.4%,比欧美快一倍左右。日本不仅在钢铁、汔车等主要行业中居世…  相似文献   

15.
贵州乡镇企业是在农村手工业的基础上,经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发展起来的,目前已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8年,乡镇企业收入34.43亿元,总产值已达34.31亿元,占全省社会总产值的9.67%,占全省民国收入的19.93%,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30.16%(按现行价格)。其中乡镇工业产值19.9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2%。发展到今天,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江苏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状况 江苏的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0年起就已超过农业,近十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更明显加快。1984年以后,工业产值平均以20%的增长率发展。1988年全省工业产值达1884,4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工业比重增至87.4%,工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及大部分省区。其中乡以下工业产值145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比十年前增长3.5倍,产值平均每年以16%、利税总额以12%的速度递增。实现利税181.49亿元,比1978年增长2.1倍,居全国第三位,工业提供的利税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左右。因此,工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至关重大。  相似文献   

17.
1981年8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我到美国作了短期访问。现将我对美国经济情况的所见所闻,简述于下,供读者参考。1942年春至1947年夏,我曾在美国住过五年多,当时一面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求学,一面在纽约世界贸易公司工作。这次访美,旧地重游,看到美国经济有很大膨胀,这可以从下列的几个数字看出一斑: 国民生产总值:1947年约为2,200亿元(美元,下同),1950年2,623亿元,1979年增至21,258亿元,比1947年增长将近9倍。国民总收入:1947年约为1,930亿元,1950年2,360亿元,1979年19,240亿元,同1947年比增长也将近9倍。  相似文献   

18.
从1983年开始,我省财政经济打破了财政收入长期在11~12亿元之间徘徊的局面,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83年增收1个亿,84年增收2个亿,85年增收4个亿,按86年的增长计划,增收指标依然指向4个亿。这一高速增长的势头给人以鼓舞,但同时也提出了令人思索的问题:实行财政持续高速增长政策,在全省经济发展全局中是否得当?本文拟就此发表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省乡镇企业近十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88年止,企业数从十年前的24700个发展到196000个;从业人员由25万人发展到126万人;总产值由3.6亿元增加到近50亿元,占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5.6%。其中工业产值20亿元,占全省地方工业产值的19.39%;总收入达到43.9亿元,利税总额达到5.76亿元,上交税金1.75亿元,工资总额达到10.18亿元;固定资产原值达到19.76亿元;出口产品交售总额为5000万元。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在解决农村剩余劳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及的珠江三角洲,指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包括佛山、江门、中山和东莞四个市,以及顺德、南海、新会、番禺、台山、开平、宝安、增城、斗门、恩平、鹤山和高明12个县。1985年,全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15.4%,耕地面积和工农业总产值分别占全省的18.5%和28.5%。珠江三角洲地处南海之滨,是广东最大的平原,物产极为丰富,商品经济发达,农村经济活跃,乡镇企业总收入占全省一半。同时,该区是全国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