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人对罗素思想的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对罗素思想的误解袁伟时著名哲学家罗素(BertrandRusel)在中国有过广泛影响。据笔者极其粗略的统计,1949年以前,他的著作有20种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时至今日,他的71种主要著作,已有35种有了中文译本,其中9种有两种以上的译本。以...  相似文献   

2.
对马君武翻译评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事马君武研究的一些学者评论说,马君武的进化论译作信达雅兼备,其<达尔文物种原始>是权威性译本、文言文译本,其<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纯用文言.这些评论不准确.马君武的有些进化论译本达不到信达雅兼备的翻译标准,个别译本在"信"方面尚可,但在"达"和"雅"方面欠佳;<达尔文物种原始>不可能成为权威性译本,而且它是以欧化主导、杂糅少量文言词语的译本;<威廉退尔>译本中的对话和唱词是以文言成分占主导,但也有部分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19世纪下半叶,圣经汉语翻译呈现出从深文言到白话文之间的过渡,产生了介乎深文言到白话文之间的浅文言圣经译本。汉语浅文言圣经共四种译本:杨格非译本、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和合浅文言译本、施约瑟译本。其中,杨格非译本、包约翰/白汉理译本、和合浅文言译本都只翻译出版了新约全书或部分旧约书卷,只有施约瑟译本是唯一的浅文言圣经全书译本。相较之前的深文言译本和之后发展至今的白话译本,浅文言译本可称为圣经汉译史上的重要过渡,其译本种类、数量和影响力都有限,只出版过汉字一种文字形式的译本。此时段的晚清传教士群体处于盼望各基督教差会能共同接受和认同一部圣经译本的心态中,较为忽略浅文言圣经译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学语言符号学原理对《枫挤夜泊》一诗的模糊性美学从语义模糊、句法模糊和意象模糊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符号学的重新阐释。针对该诗翻译研究的多译本现象,着重分析比较其中六个译本的模糊性处理方法,最后根据文学符号翻译过程的本质简要分析该诗多译本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和黄炎培1945年7月关于“兴亡周期律”的“窑洞对”人所共知,与之相媲美的,是傅斯年的“窑洞喻”。傅与黄同机飞赴延安,因他是“五四”时期的青年领袖,毛泽东当面称赞他在当年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贡献,傅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  相似文献   

6.
傅自得字安道,生平与南宋初某些政治社会重大事件有涉,《宋史翼》卷十二有传。其生平事迹之详载,莫过于朱熹为其所写的行状(《朱文公文集》卷九十八)。近得见傅自得撰文、其弟傅自修书写的《先太夫人墓志》,即傅氏兄弟为其母撰写的墓志铭,从中可进一步考查出傅自得的家世及生年。《先太夫人墓志》记:“先太夫人姓赵氏,崇宁宰相清宪公挺之之幼女,年十九归先待制府君。”《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李格非传》云:格非之“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由此并参考诸人生活的年代可见,傅自得乃赵明诚,李清照的外甥。由于傅自得的父亲傅察早在宣和末年抗金殉国,其母亲“携诸孤南度(渡)”,从今存诸多地方史料中,未见与赵明诚、李清照有什么联系。《先太夫人墓志》还可补《宋史》卷四百四十六《傅察传》有关婚姻问题记载之不足。其传文中说,傅察中进士时,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鯈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赵挺之与蔡京是政敌,《宋史》卷三百五十一《赵挺之传》云;挺之“既相,与京争权,屡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对于蔡京“将妻以女”,傅察“拒弗答”,而娶赵氏女为妻,我们可透过联姻关系,窥见政治斗争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胡培兆《当辨〈原富〉与〈国富论〉》一文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根据原著书名 ,说“严复翻译《国富论》”并不错 ,《原富》就是“论富”或“论国民财富” ,胡之“辨正”实不确 ;《原富》翻译于 1897至 190 1年 ,出版于 190 1-190 2年 ,胡之 190 2年说亦不确 ;《国富论》的三种译本应是严译本 ,郭、王译本和杨敬年译本 ,三译本各有所长 ,特别是严译本的首斧之功和巨大作用不能抹杀 ,胡文抑严扬郭、王而不知有杨译 ,是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西夏粼佛说圣曜母陀罗尼经》的写本和刻本共12件。这12份原件分属两个内容不同的译本,即11世纪和12世纪之交的夏崇宗初译本和12世纪中晚期的夏仁宗校译本。仁宗校译最主要目的是重新翻译经中的咒语。本文为咒语的校译提供了实例,证明前期翻译的依据是汉文而后期校译的依据是梵文。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王洛绘《岁朝图》进呈孝圣后,乾隆帝题诗,有“永绵奕载奉慈娱”之句,其后命取“水绵奕载”四字为近支宗室命名行派。道光丁亥(182),道光帝钦定续拟“傅薛恒启”四字,其时博字辈已命名奉字,皆令改之。咸丰丁已(1857),咸丰帝又钦走续拟“煮阎增棋”四字。这样,清代皇室命名行派共有十二个字,即:永绵奕载,傅颌恒启,泰间增棋。清代皇室命名行派@扶之  相似文献   

10.
传:赋之变体     
赋与传,彼此间可谓泾渭分明:前者属文学,后者或入经学,或归史学。但在先唐文献中,二者确乎有过一段文字姻缘,结出的果实虽不算丰硕,却堪入精品之林。我们不妨循着语义递嬗的轨迹,在严格的文体分类之外,接续上这一失落的历史谱系。一首先从一桩历史公案谈起。《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说:“初,安入朝,……(上)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颜师古注:“传,谓解说之,若《毛诗传》。”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九》“离骚传”条第一次指出“传”为“傅”字之讹。他认为:“‘传’当为‘傅’。‘傅’与‘赋’古字通(…  相似文献   

11.
"信达切"三原则由已故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刘重德先生在对严复的信达雅标准扬长避短的基础上提出并经过三次逐渐完善的阐释,在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界引起强烈反响。该原则的适用性可在李文俊对《喧哗与骚动》的汉译中找到明证:在内容上,译者字斟句酌加上必要的注释,毫无偏差地忠实于原文,完全地实践了"信"的标准;在表达上,归化和异化,简短地道的口语与庄重冗长的书面语完美融合;在再创原文风格上,紧切原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最佳地切合了原文独特的风格。因此,"信达切"三原则适用于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2.
曾建萍 《云梦学刊》2011,32(5):142-144
历年来,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一直在翻译界居主流地位。学者们对"雅"的理解分歧最大,批评也最多。而科技英语作为一种非文学语言,"雅"是否存在,在其翻译过程中"雅"是否要保留以及如何保留往往也是译界学者们争议最多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焦印亭 《学术探索》2013,(2):123-125
高楚芳是宋末元初杜诗研究大家、评点大师刘辰翁的及门弟子,其编纂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校正精审,编次得当而成为历代刻书家争相翻刻的热点,也是历代研究杜诗的常备之书。在简要介绍高楚芳及其《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与目录记载,叙录现存高楚芳《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的版本情况,以期为杜诗的深入研究提供些许线索。  相似文献   

14.
张衡的《归田赋》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被看作是从“京都大赋之极轨”向“抒情小赋之杰思”转变的一个重要坐标。《归田赋》对研究张衡的思想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篇赋中,张衡思想中的庄骚合流倾向逐渐清晰,并表现为对“逍遥”之境的追求。“逍遥”的审美观念出自庄子,但在张衡身上成为一种个人化的追求。《归田赋》可以看作张衡对“逍遥”理想理解和追求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15.
明人对杜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录,现在流传下来的杜诗选本约有60多种。这些选本继承了宋元杜诗学的传统,不仅大量翻印宋元时期杜诗注解本和批点本,而且还侧重于对杜甫律诗的选录,选评结合;注释上主要采用"赋比兴"论诗和"以意逆志"的方法,对宋人的注释方法多有突破。明代杜诗选本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存旧注的文献辑佚价值考订价值两方面。明代杜诗学对整个杜诗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杜诗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创作背景的考察、思想内涵的考察、美学内涵之探析和二赋优劣论四个方面详细比较了张衡与张华的同题之作《归田赋》。本文主要观点是:思想内涵上,二张在赋中都表现了儒道结合的思想,此其同;张衡赋中表现的主要是儒家的积极用世思想,没有体现神仙道教思想,而张华赋对神仙道教思想有所体现,此其异。句式变化上,张衡赋做到了俪句与文采、偶意与逸韵的和谐统一,张华赋句式更为齐整,由六字句结构全篇,这是西晋文风注重形式技巧在赋作中的表现。美学内涵上,张衡赋体现的是中和之美以及对屈骚美学传统的继承;张华赋的美学内涵是"以山水体玄"。  相似文献   

17.
朱熹之前的学者对"赋"的理解比较一致,对"比"、"兴"的阐释则众说纷纭,影响了对《诗经》本义的理解。朱熹融会前代各家之说,抓住"赋比兴"的特征,在《诗集传》中对其作了较明确的界说。该界说简明扼要,切合诗之本义,且影响深远,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8.
唐诗人杜甫有一些表达复仇思想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杜甫以鹘作为击恶排难的意象,寄托复仇精神,表达了对危害国家人民的恶性势力的挞伐。杜甫的复仇精神并非单纯的发泄豪侠意气,而是与他的儒家情怀、家族门风、豪侠气概以及爱国爱民思想密切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李白辞赋篇目今存八篇,其赋作具有深蕴的儒道思想观,其自然贯道体儒的方式在其辞赋作品中得到张扬与诠释,其辞赋不但对庄骚艺术化陈出新,更继承了庄骚精神与思想内蕴,加之独特的个性诠释,正为其辞赋创作之精义。  相似文献   

20.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理论的目的是为其翻译找根据 ,寻基础 ,是为了让国人更容易接受他的译文。鲁迅坚持“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大呼“拿来主义” ,其目的在于把外来思想和表达方式“据为己有” ,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实质上 ,鲁迅的翻译理论承接了严复的翻译思想 ,他们二人的翻译观点始终由“和”这个中庸思想牵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