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邵《人物志》是在汉末人物品评新潮中发展起来关于知人、用人的一部理论研究著作,它不仅涉及到人的资质、仪容、才能、性格,同时还反映出人的品评是由道德判断深化为既重道德判断又重才性容止鉴赏的探寻.其内容囊括哲学、道德、思想、政治兼容儒、道、法、名理诸家.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人才学著述,该书在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人才品评价值走向的同时,近世又引起美国、日本等国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苏慧霜 《云梦学刊》2008,29(3):38-44
明代李梦阳出于复古心态反思唐代赋学而提出"唐无赋"之说,实则忽略了有唐一代辞赋的发展.宋本《文苑荚华》的《杂文·骚》类辑录骚体赋四十二篇,又《杂文·问答》亦辑录九首骚体作品.数量虽不是最多,但骚情意绪,愁思郁结,正是唐人对楚辞骚体形式的再创与延续.其中更不乏对屈原的惋惜与追念,如柳宗元作《吊屈原》、刘蜕作《吊屈原辞》均是对屈原其人的直接伤悼与追惜.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震荡期,商会的发展演变也随之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首要表现是这一时期许多商会的换届改选出现了以往少有的新变化.透过无锡商会1919年的换届改选可以看出,在其他许多领域中普遍存在的所谓"新""旧"之争,在商会内部也开始有所反映.但无锡商会此次改选的结果表明,商会内部的这种"新""旧"之争有其自身特点,两派并非始终完全处于对立,最后是以新旧两派调和的方式结束纷争.这一时期某些商会的换届改选风波,虽在短期内影响了商会正常会务的开展和职能的发挥,但从长远看"新派"力量的增强却又使商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因而也有不可忽视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的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这一概念是由美国新闻界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其推动下,得到广泛传播.在与政府保密行为斗争的过程中,美国新闻界通过出版论著、建立组织,将"知情权"由一个概念、宣传口号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知情权运动",进而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立法确保这一权利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最近披露的俄国档案文件显示,在朝鲜战争初期,美国参战迫使中苏两国领导人都想到了中国出兵的问题.为此,斯大林承诺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地面部队,但没有说明出动的时间和方式;毛泽东想及早派兵参战以便尽快结束战争,但斯大林并不急于使用中国军队,因为这涉及苏联出动空军及其在朝鲜的地位和影响问题;在三八线被突破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希望立即出兵援朝,而斯大林担心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怀疑毛泽东出兵的诚意和效果,故拒绝出动空军;中国志愿军毅然出动并独自与美韩军队作战后,苏联空军也随即投入了战斗,不仅保护中国领空,而且越过鸭绿江为志愿军后方提供掩护;关于苏联空军参战,斯大林坚持不变的原则是:无论是否越过鸭绿江,苏联空军只在后方活动而绝不进入前线配合中国地面部队作战.  相似文献   

6.
"非对抗性矛盾"一词在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苏联,用来描述各种阶级间的各种关系--尤其是小农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把这个概念系统化.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中国又发生了一场针锋相对的关于辩证法的重要辩论--即"一分为二"和"合二为一"的大讨论."一分为二"理论的支持者把杨献珍的"综合"、"合二为一"批评为"阶级调和".其实这场辩论绝不是古旧陈腐的,也许在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辩论中就包含有上述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永军 《家庭科技》2007,(10):16-17
出气果 上月初,笔者到浙江考察项目,无意间在车站的一个小超市看到,有几个人将水果、鸡蛋模样的东西使劲地往光滑的墙壁和玻璃门上摔,那东西被砸得稀烂,但慢慢地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向店主一询问,原来那小玩意叫做出气果,还有个英文名字叫Venting Ball,它有西红柿、鸡蛋、草莓、橘子、老鼠等多种形状的产品,采用记忆性橡胶特制而成,无毒无害,主要用于年轻人、儿童发泄情绪.年轻人和孩子们都很喜爱,而且如果玩脏了,只需稍微用水清洗下,便又焕然一新.它比同类发泄玩具要便宜得多,一个仅需3元,5元便可买到两个.  相似文献   

8.
新媒介美学的最新拓展再一次激发了人们对如下两个问题的研究:一个是媒介(Bolter and Grusin,2000;Manovich,2002);一个是狭义的技术(Francastel,2000).当艺术家通过运用(或者滥用)新的通讯、信息以及生物技术进行艺术创作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回应我们在文化、政治、市场上对于一些小器具、装置和交互式媒介的迷惑,并在物质上对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学界朋友略带遗憾地和我说,齐泽克的中国之行有点“悄悄地进村”的感觉。尽管低调策略在今天市场化的学术动态中多少有点不合时宜,但我有许多理由支持低调做法,比如:从主题讲,全球资本主义批判是个严肃事业;就理论而言,精神分析和德国唯心主义绝对不是通俗和流行的话题;从交流看,不应该让表演替代学术对话。更为重要的是,那种通过大众文化“旁通”[或用其某本书的标题来说,斜视(Looking Awry)]严肃而高深理论的做法,往往以明星效应压抑了理论力量,甚至让人怀疑他与那种以“歪批”经典来猎取名声的时尚如出一辙。这一点恰恰直接提出了这个…  相似文献   

10.
受众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  相似文献   

11.
胡红生 《河北学刊》2003,23(3):34-38
针对以往探讨社会科学进化发展的模型大多是把“自然”替换为“社会”而已 ,本文在借鉴和检讨西方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型思想的基础上 ,立足于马克思“思维工具与思维产品”相统一的思想 ,从思维的基本细胞———“概念”的历史逻辑发展的角度 ,指出概念的逻辑档次提升和级别的跃进 ,是社会科学进化发展的微观模型  相似文献   

12.
贺拉斯和朗吉努斯都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性观念,即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情节组织要有机统一。贺拉斯的有机论思想主要来源于"合式"、"合情合理"原则,更多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朗吉努斯认为有机性源于对作品的组织能力,选材要选重大有意义的事件,为有机整体论注入了典型化的内涵,同时认为文学作品风格的崇高源于作者的高深...  相似文献   

13.
李映山 《云梦学刊》2005,26(3):95-98
刘勰在《文心雕龙·程器》篇中提出梓材之说,要求君子具备藏器待时的心理素养、内圣外王的道德建构、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经国济世的智慧才能,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格的理想范式,但也暴露出中国传统人格理念中重德性而轻知性、重理性而轻感性、重群体而轻个体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14.
杨慧  杨慧林 《兰州学刊》2006,(11):20-22
本文通过对西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试图从其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中找出走出当代西方哲学困境的出路,尽可能地减少后现代思潮带给中国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的财政支出效率分析——以宁夏为案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支出效率对宁夏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财政管理的职能,界定了财政支出效率的内涵,并设计了衡量财政支出效率的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工具,分析了宁夏及18个市县与我国31个省市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最后,给出了提高宁夏财政支出效率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冲突已成为当今的焦点问题之一,而关于这两种文化的融合问题更是当今时代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创造的视角去探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关系,从创造的三维立体定义出发,分别从创造成果、创造过程和创造境界三个层面分析研究了两种文化交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施蒂纳从强调人的唯一性的考虑出发,表达了他对语言、思维与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他通过语言叙述使思维完成了对世界的建构,又借助观念转换使思维实现了对现存世界的占有。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认为,施蒂纳的思维观无论从实际上还是从逻辑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它不能处理诸如现实内容的多样性、不同个体之间的唯一性、个人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冲突以及观念怎样引导甚至支配现实等问题。当然,马克思的观点既与施蒂纳相对立,也与一般唯物主义不同,而是对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观照世界方式的双重超越。进一步说,语言之谜、思维之谜、世界之谜及其相互关系之谜,之所以剪不断、理还乱,根源在于人的现实复杂性和精神超越性。  相似文献   

18.
对于儒学而言,德与法同等重要,它体现在由孔子的德性说到孟子的仁政说再到荀子的隐含着法精神的"礼"制说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应当以一种审慎的态度修正我们对于儒家哲学的某些成见与偏见,即,通过认同孟子和荀子对孔子经典思想所指向的一致性,来认识儒家德性与法律间的统一。通过批判——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概念在各种语境及文脉中的蕴涵,哲学地反思西方道德、政治或法律学说以汲取某些概念和理论资源,探讨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对道德与政治理论关系问题思考的转变,将能够使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和新的思路理解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对于儒家德、法理论的发展,从而赋予现当代语境中德治与法治结合以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用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的Verhulst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适用性作了分析。同时认为增长机理复杂、观测期太短以及观测数据缺乏科学定义是导致Verhulst模型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同意广义的Verhulst模型原则上适用于研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西方社会的变迁:从整体主义到个人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两种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西方社会经历了从古代、近代的整体主义到现代、当代的个人主义的变迁的历史进程.当代西方社会面临着个人主义的严重危机及其社会后果,解决危机的最终出路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社会的教育水平及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