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前和后的义项及其所附词条为考察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隐喻的理论,对前、后的空间隐喻线索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并尝试给予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王晶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2):57-60
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才得以构建。通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对比分析“近”的空间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情感/态度域、知识/智力域、时间域和程度域,两者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信传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159-160
语音隐喻是英汉语言中普遍使用的以音喻义的语言手段。英汉以音喻义的效果都是通过相同语音、相近语音映射语义,或者通过音感映射语义来实现的。这些语音隐喻现象体现了英汉两民族的感觉器官存在着"通感"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听觉以外的感觉来理解语音。 相似文献
4.
受中西方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英汉隐喻的意义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差异性。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共时的一致性和发展的一致性;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隐喻的缺失,隐喻意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5.
6.
英汉快乐情感隐喻认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乐"作为最基本的情感之一,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在日常语言中,除了直接说出I am happy 外,我们更多地运用隐喻概念来表达"快乐"情感.英汉语"快乐"的基本隐喻概念是相同或相似的,这是因为对情感的认知和语言表达都是以生理现象和心理体验为基础的,而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和体验机制,决定了语言间具有共性.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因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历史背景,英汉"快乐"情感隐喻存在着一些差异,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带有民族风格的情感概念. 相似文献
7.
寻阳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1):101-103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语域“始发域”向一个抽象语域“目的域”的映射,在这种映射中存在着一种实体对应关系。通常人们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域上,以便于对后者的理解。这一理论可用来研究词语多义现象和语义转变。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许多嗅觉动词,嗅觉动词的隐喻义来自实指义。映射理论揭示了嗅觉动词隐喻义的形成过程,从而有力的证明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相同的嗅觉隐喻。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借助具体概念理解抽象概念的一种手段和思维方式。在不少语言中,人们经常以空间概念隐喻手段阐释和表征时间概念。研究表明,莱柯夫提出的“时间的经过是运动”隐喻中,水平层面的“时间在运动”和“自我在运动”两个系统不仅存在于英语,同样也存在于汉语。在垂直层面上,汉语使用“上—下”空间隐喻模式表征时间概念的频率远高于英语。尽管如此,汉英在使用空间概念理解和阐释时间方面共性远大于差异,说明时间的空间隐喻性思维在二者中具有普遍性及跨文化相似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为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强势观点,即语言决定思维提供了反面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英汉隐喻的跨文化对比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99-102
隐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认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隐喻和文化密不可分。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性为不同语言中相似性隐喻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但由于不同民族文化意识、社会风俗、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有些隐喻概念又为某民族所特有,不仅体现该民族自身的自然环境、历史渊源、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惯,也透视出该民族的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价值概念等。 相似文献
10.
贾竑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30(3):155-157
隐喻既是语言、认知现象,又是文化现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喻蕴涵着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实例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其共性与个性的归纳分析,探讨了跨文化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流行短语的隐喻性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薇薇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2):64-68
语言中的隐喻是人类最常见的思维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通过隐喻将人类某一领域的经验挪用来表现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概念。当代汉语中的许多流行短语都是通过隐喻构词而产生的,隐喻化是产生新词新义的有效机制。隐喻具有矛盾性、模糊性和程度性等语义特征,这些语义特征和流行短语的语义泛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探讨了概念隐喻在二语习得中对于习语学习的影响。共有60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了本次研究,在实验开始前,所有的受试者都参加了前测以检验其对于习语、隐喻和概念隐喻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一个学期以后,所有的受试者均接受了后测的检验。结果显示,概念隐喻对于二语习得者的习语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且影响大于传统方式的教学。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就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概念隐喻方法教授习语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之上。俄语中的“心灵”概念隐喻的本体就是人本身,同时又是容器和其它有形的物体。俄语中有关“心灵”的本体概念隐喻是复杂的认知机制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中古汉语表示“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后”,有五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五种不同的形式背后有着共同的心理认知基础,但是与“来年”、“去年”、“未来”、“过去”等的认知方式不同。对汉语时间表达的认知分析应该兼顾古今。 相似文献
15.
田学军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7-61
隐喻是表面错配而内隐契合的有益于更有效交际的语言手段和策略;其分类可以理解为一个连续体,(准)固化隐喻和新创隐喻分别位于其两端,挣脱了相似性带来的困扰;隐喻的(外显)功能包括概念易及功能(认知功能)、语言促进功能(包括词汇/意念填充功能、经济功能、语篇(连贯)功能和表述增效(美学)功能)、情感功能、人际调适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稳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可揭示出隐喻外显功能之间趋同一的语用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以电影"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对白为例,从语义和语用角度对英语语调所蕴含的各种意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以英汉语言中基本颜色词“黑”、“白”、“红”为例,比较分析了在隐喻认知视角下这些颜色词的语义异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