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婉美而精致的诗性品格构成了南宋文化的审美特征,它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对郁达夫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思维方式和文学表达形式的生成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从源流上讲,郁达夫对精神家园的渴求;在作品中对感伤而唯关意境的倾力营造;对小说意象独具匠心的艺术构造以及他身上独异的名士风流气质等,都与其受南宋文化的浸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南宋文化的审美品格影响了他的审美心理和创作风格,使他在浪漫主义文学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柔性的艺术审美品格及独特的“自我抒情体”范式,对丰富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的艺术表现和传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南城市与诗性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诗性文化、江南诗性文化、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空间叙事分层,显示了中国诗性文化研究在学理上的逻辑进程与经验走向。诗性文化在江南城市与北方城市的空间差异,主要是由南北不同的城市类型造成的。而在江南城乡之间,由于客观存在的"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形成了江南诗性文化产生"城市"与"乡镇"两种形态的根本原因;把江南城市与北方城市、江南乡镇区别开,是我们正确阐释或建构江南城市诗性文化的最重要前提。江南城市诗性文化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不同于北方城市诗性文化,两者在逻辑上主要表现为"政治"与"经济"的对立;二是不同于江南乡镇诗性文化,两者的重要差异在于"伦理"与"审美"的不同,江南城市诗性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中国本土的都市文化模式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陈剑晖 《学术研究》2004,(7):128-132
诗和散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诸种文体中两者又最为接近 ;散文的诗性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的美 ;散文的诗性世界分为三个层面 :主体诗性、文化诗性、修辞诗性 ;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 ,是以诗性来度量散文的质量 ,特别是内在的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 ;散文的诗性不仅能有效抵御现代技术文明加诸人类的危害 ,还是提升日常生活的审美手段  相似文献   

4.
申明秀 《船山学刊》2011,(3):161-163
江南文化是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典范,是中国诗性文化的代表,带有审美性、阴柔性、超越性的鲜明特征,而明清世情小说则是江南诗性文化的结晶,催生了《红楼梦》那样的世情杰作。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的视角界定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应该还原少数民族音乐客观的、真实的、自然的状态,必须对其进行历史的、整体的、动态的把握.音乐与历史文化的紧密相连,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不可分是把握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关键所在.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审美与娱乐,更在于其作为历史地积淀下来的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价值和整合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生活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6.
通常意义上,人们会肯定伦理道德和法律制度对促进实现现实中的公平正义所发挥的作用,却忽视了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诗性正义对现实世界的影响。诗性正义是在艺术的范围内讨论的正义范畴,它的力量来自于个人的审美体验。全面理解"诗性正义"这个词并对这个概念产生认同感,我们需要辨别它与其他正义的区别,探寻它的存在依据以及它之于现实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性思维不具有清晰的、严格的逻辑形式,它是一种与知性思维异质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在总体上蕴含着诗性思维方式,从而带有浓厚的诗意化特征。诗性思维的产生与汉字的特质具有内在的关系。诗性思维在作为中国文化深层内核的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其突出的表现,由此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科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向往天地人神四重和谐的生存状态,心仪"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屈原处于上古的历史文化语境,周身闪耀着浪漫潇洒的诗性灵光,以神话思维和楚民族禀赋的奇异瑰丽的想象力,凭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意志,神游宇宙而叩问苍天,追问天地的开端、演变与终结.反  相似文献   

9.
田川流 《东岳论丛》2011,32(4):103-107
原生态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构成,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呈现为不同的价值,认识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应基于一定的原则,同时把握具体的标准,使得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得到更为科学的保护与研究。原生态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有着一定的区别,认识这一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人们把握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化传统决定了动漫文化的生命基因,多方面影响了原创动漫的人文精神、审美品格、题材来源、艺术手法等,探究民间文化独特的民族特征和旺盛的生命力,寻找与动漫创作的契合点,能够为创作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原创动漫精品提供借鉴.同时,动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传播媒介担当着传承民间文化的功能,因其跨媒介性、兼容性和受众全龄化等优势,通过动漫作品和动漫形象实现民间文化的经典化保存和大众化传扬,对民间文化的推进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诗学与儒家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9,30(6):85-90
中国现代诗学与儒家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现代诗学关注现实。关爱民众的生存状态;中国现代诗学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诗品与人品的统一、“小我”与“大我”的统一;中国现代诗学还注重诗歌的社会效果,主张诗人培养伟大健全的理想人格。中国现代诗学的上述品格,是在反传统的旗帜下对儒家文化的入世情怀、中庸的文化立场、圆满至善的人生境界等思想的承续。  相似文献   

12.
陶诗远境说     
陶渊明向大自然的远游远观,使其在自然冥会为一,构成其诗歌的空间之远境;向悠悠上古回溯,使其向古贤士获取精神力量,形成时间之远境;超越当下生活境界,悠然远迈,是为心远境界。远境的创造,使陶渊明的田园生活进一步诗意化,使其超越俗世羁绊和俗情牵累,进一步完善了恬淡、宁静的田园诗境界。  相似文献   

13.
赵晓红 《齐鲁学刊》2004,(3):120-122
作为明皇室贵族的朱有,其杂剧创作透露着浓郁的贵族气质,也体现着贵族阶层的等级、贵贱意识和贵族化的生活情趣。这种贵族气质与宫廷文化融合在一起,彰显着极其强烈的皇权独尊、帝王神圣的观念和意识。从朱有的杂剧创作,我们可以看到宫廷文化所具有的华贵、庄重、典雅和享乐性、娱乐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河朔诗派是明清鼎革之际崛起于燕赵大地的诗歌流派。燕赵大地厚重的人文历史和多彩的自然景观所构成的统一的文化环境,孕育了河朔诗派的诗歌情怀,确立了河朔诗派的诗歌生命基调,熔铸了该诗派愤激而和平的诗学特征,使其以独特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清初北方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辉煌灿烂的诗歌文化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官本位”有着一种内在联系。官本位严重地控制了中国古代诗人的思想、人生,深刻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创作,也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珂 《齐鲁学刊》2004,(6):77-83
古代汉诗的历史是诗体的规范与解放的对抗与和解史,形成了多种准定型诗体和定型诗体。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之间、定型诗体与非定型诗体之间的和解在唐代以后最为明显。唐代是汉诗的定型诗体建设的高峰时期,格律诗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诗体。但是准定型诗体甚至未定型诗体仍然存在。从唐代起,出现了一元(格律诗)主导下的多元(词、曲)并存的诗体格局。准定型诗体词和曲具有一定的文体调和作用,缓和了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的矛盾,打破了格律诗的诗体独裁,防止了汉诗的极端定型,同时对维护格律诗的正统地位、维护古代汉诗高度重视诗体的定型与规范的传统意义重大。尽管唐代以后出现了汉诗诗体的由定型诗体向准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解放趋势,但是只是适度的诗体改良,诗体的流变具有继承性,并不否认前代诗体,同一时代的诗体既有主导诗体,也有辅助诗体,这种诗体格局在清代仍然存在。这种诗体格局与文人的生态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7.
陈莉 《兰州学刊》2014,(7):54-58
礼乐文化是周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教化手段,它虽不是艺术,但文质彬彬的行为方式、优雅的礼乐、精美的礼器等,却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诗性精神。礼乐文化是典型的贵族文化,它需要平和、安定的社会条件和具有身份地位的贵族才能得到实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地位的衰微,以及列国之间竞争的激化,礼乐文化趋于衰微。孔子作为没落的贵族努力恢复礼乐文化,但是他出身贫寒,又生不逢时,在困顿的生存境遇中,只是发展了礼乐文化中的和谐、孝悌观念,但却无力推进礼乐文化的诗性特征,在孔子维护礼乐文化的过程中,礼乐文化所特有的诗意心态消失了,音乐从礼乐变为抚慰心灵的个体情感音乐,礼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发生了分离,从而使礼乐文化的艺术精神在保护中进一步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论艺术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凌云 《云梦学刊》2007,28(5):123-127
“艺术心”、“艺术”、“艺术教育”是丰子恺论艺术教育的三大层面。培植“艺术心”,要开启“同情心”,护养“童心”;艺术保住“绝缘”的状态能认识和揭示作为宇宙真相的“最高的真理”,艺术的效用在于陶冶情感,培养健全、完整的人格;艺术教育之精神在于生活的艺术化、社会的艺术化,走向审美的人生境界。丰子恺论艺术教育,主张拒斥与超越日常沉沦,既肯定个体本真的存在价值,又关注社会诗意的自在状态,对于当前的艺术教育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中国美学的危机来势迅猛,高校美学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境况。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后现代理论为一体的视觉思维模式具有对美学及实践教学诗意建构的优势功能,能够帮助完成"诗化美学"这一当代美学审美救赎的使命。在实践教学中,以文本的图像化、虚象的空间架构和线性的时间叙事等视觉思维来践行美学的诗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楚辞和词是两种特殊诗体。前者产生于战国时期 ,后者兴起于中唐以后 ,并在唐宋时期兴盛繁荣。它们的产生虽相隔千年 ,但两种诗体具有源自民间文学、专意抒情、富于伤感色彩、追求辞采等共同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