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子》一书中的《齐桓晋文之事》,记录的是他向欲行“霸道”的齐宣王讲“王道”的一场精彩论辩,最终以孟子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孟子能够获胜,显然得力于他高超的论辩技巧,得力于他严密的逻辑思维。文中孟子灵活恰当地运用假言判断、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假言推理等多种逻辑形式,使其说理精辟透彻,气势恢宏,令人信服。足见,逻辑是论辩的力量所在。  相似文献   

2.
东汉后期的思想家虽然没有对古代名辩学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但是他们接受了先秦以来的名辩思潮的影响。自觉地运用名辩学的基本知识于具体的思维活动之中,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这主要是:把正名原则导向人物品评的轨道,强调“贵名乃所以贵实也”;突出辩的“别类”性质,提出论辩的若干新原则;给譬喻下了新的定义,深化了对古代譬喻推理的认识。这些思想显示出名辩学在东汉后期的新发展,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先秦是我国古代名辩逻辑开始提出、发展和创立的极盛时期,因此,作为屯辩逻辑创立的最重要,最突出的标志就是推理学说的发展、创立和逐步完善。当然,作为古代的推理学说,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主要是指的演绎推理,而关于归纳方面的理论在古代都是非常浅薄的。下面,我们从“类”概念的形成,推理性质与推理形式等方面探讨一下先秦关于演绎推理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4.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6,(2):151-154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抽象思维水平的典籍,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开端。对《周易》中逻辑思想的关注开始于近代严复、胡适。《易经》及其后的《易传》包含了较为丰富的逻辑理论,其主导的推理形式是“推类”。《周易》中的逻辑思想包括:阴阳、八卦是按照归类方法建立的;《易》的逻辑系统是变化的和可推的,这种性质为《易》的逻辑推演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推理的规则是“与类行”即“依类相推”,并进一步确定“依类相推”可行性;说明了《易》逻辑系统的开放性和逻辑功能。《易》中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普通逻辑有关推理的四个概念的辨正沈长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在“推理”词条下,从现代形式逻辑的视角,界定了推理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以“推理的正确性与真实性”为条目,其中涉及了‘”推理...  相似文献   

6.
古希腊、印度和古代中国的逻辑学都是首先作为论辩术而发展起来的。但比喻推理在逻辑学中却至今还没有它应有的地位。那么,究竟是否存在比喻推理?比喻推理在论辩中有何作用?它是否应该成为逻辑学的研究内容?这实质上涉及到如何对待非形式逻辑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对于逻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不能否认比喻推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后期墨家在《墨经》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广义的逻辑学说作出了论述和分析,认为古代中国关于论辩的宗旨和原则以及概念(名)判断(辞)和推理方面的理论和学说,在先秦已经提出来了,而且在后期墨家得到了很大发展,可惜在以后的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中没有进一步完善和体系化.但仍得不出中国没有逻辑形式理论或不发达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习惯于自下而上从词项之意义出发去理解语句进而把握推理,推理主义者则倒过来由推理去解释语句和词项,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决定于它们在人类推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因而我们在理解他人主张或掌握某些概念时应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充当某一类推理的前提和结论(或是其中的一部分)。当这种革新观念的理论效应正在当代认识论、语言哲学等领域持续发酵和释放时,不应忘记它的逻辑学根底和渊源。然而,推理主义并非简单地抬高现代逻辑的价值,毋宁说,它让我们有机会重新理解逻辑学的本性及地位,尤其是逻辑与当代哲学的内在相关性。哲学家们在把肇始于逻辑学领域的推理主义路径发展成为全域性的语义推理主义的同时,也在整理和重塑现代逻辑的基本观念,从而使得我们对“何谓逻辑”“逻辑的认识论”“逻辑与理性的关系”等根本性逻辑哲学问题的回答,呈现出新的面向和复杂性。作为逻辑与哲学深层互动的最好例证之一,推理主义的诞生及其在当前哲学界的影响力表明,逻辑学并未失去它曾在20世纪哲学研究中所享有的“引擎”地位。  相似文献   

9.
大致地说,近代以来,伊斯兰世界的变革呈现出下面的路线:三大帝国(奥斯曼帝国、波斯沙法维帝国、莫卧尔帝国)的衰败过程、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过程、革命化过程、现代化过程。在这四个过程中,内外因素诸种力量交互作用,并不是按简单化的“挑战──回应”方式或“传统──现代”方式运动的,而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网络运动。伊斯兰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与争取独立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伊斯兰国家现代化总进程中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特殊形式。当然,就现代化的特定意义而言,随着一个个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现代化才逐…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与革命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但我国学术界普遍盛行“重革命、轻改革”的非此即彼二维逻辑推断。该文通过对“促进型改革”、“过渡型改革”、“自救型改革”、“完善型改革”的分析,说明改革确与近代文明肯綮相连,是实现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对“改革型”的日本现代化模式、“革命型”的法国现代化模式和“以革命开始,以改革完成型”的英美现代化模式、“以改革开始,以革命完成型”的俄德现代化模式的分析,说明现代化的动力是一个网络系统,包含着各种因素的相互交织和依次作用。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才能澄清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才会对改革的现实社会功用作出客观的估价  相似文献   

11.
<正> 孟子以好辩而闻名,《孟子》一书,可以说是他与人论辩的记录。论辩离不开逻辑,《辩学》、《论理学》就是逻辑学的别名。推理是逻辑研究的主要内容,演绎推理是与归纳类比并列的三种推理之一,它也是孟子在论辩中最常用的得力工具。孟子所使用的演绎推理,有着多种形式。现在的逻辑学教科书中所讲的主要演绎推理形式,几乎都可以在《孟子》里找到范例。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理论的根本缺陷论析──兼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方向李毅在现代化浪潮中,机器和商品席卷而来,人如何安身立命?这确是一个哲学问题。现代新儒家秉持儒学对人生“终极关怀”的具体设定,充分阐述了“止于至善”的人生最高追求目标,并以此作为表达“内圣”到...  相似文献   

13.
曾文雄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49-154
《周易》的言象意思想凸显中国古代辩证的逻辑观与语言观,具有类比和联想、逻辑推论和判断的特征。“言”指语言使用的符号,“象”是指用来模拟、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卦象”,“意”是通过卦爻辞传达出的理念和规律。《周易》中言-象-意的推理过程其实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主要通过取象的方式来解释易卦,涉及古域、问卦者、时势、背景、易者等诸多语境因素,以推断出结果;它体现认知推理、含意、顺应选择等当代语用的推理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三大古典逻辑论辩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古典逻辑即墨辩、因明与亚里士多德逻辑都产生于论辩之风盛行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和丰富的论辩理论内容。对于论辩的本质、作用及目的,三大逻辑都有论述,而墨辩论述最为深刻、精辟。论辩的形式和方法是三大逻辑研究的重点,同时,三大逻辑都很重视谬误问题,都深入论述了谬误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措施。当然,它们的研究也各有长处和短处。比较它们的研究成果,分析它们各自的特色,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一 自从弗雷格的《表意文字》1879年发表以来,现代形式逻辑有了巨大的发展。二值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可以看做为“标准逻辑”。现代形式逻辑是“非标准逻辑”。一类非标准逻辑是标准逻辑的扩展,所以它也可以称做“扩展逻辑”。这里包括:模态逻辑、关联逻辑、义务逻辑、时态逻辑等等。标准逻辑的这一发展的特点,在于它的形式系统被运用于原来不适合作形式处理的非形式论证和推理。而所以说是扩展的,乃是因为这种非标准逻辑给标准逻辑的形式联系增添了新的逻辑语汇以及相应的新公理和新规则。例如,模态逻辑中的“必须”、“可能”以及模态算子(逻辑联结词);时态逻辑中的“过去”、“将来”以及时态算子。  相似文献   

16.
两个儒家──谈儒家的法家化问题张再林一按照现代解释学的观点,任何古代文献的意义都是一定解释的产物,都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所谓“视界交融”活动的结果。就此而言,在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实际上并不存在着绝对意义的“原典”,真正的“回归原典”只不过是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的奠基人──毛泽东──论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周国祥“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长期追求,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旋律。”[1]自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无数的先进分子、志士仁人为了使中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同时建立起一个独立咱...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与逻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法庭论辩是逻辑学产生的重要源泉;第二,逻辑是法律体系赖以建立、发展的重要基础.逻辑对于法律的意义包括:第一,逻辑为法律思维提供了基本的知识表达形式;第二,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推理、论证规范为法律共同体内的法律论辩提供了理性交往的平台;第三,逻辑为法律思维的正确性提供了形式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对逻辑的批判实际上建立在对逻辑误解的基础之上.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第二,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思维形式分析方法;第三,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不完备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知性主体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知性主体精神是科学、民主和现代道德的深层本质缺乏知性主体精神是中国传统社会主流文化的根本症结培育知性主体精神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新道德,对于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五四”学者认知水平的局限,导致他们在理论上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第一,他们虽然看到了只有科学与民主“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强调“伦理的觉悟”,但对于科学、民主和新道德的共通的深层精神本质──知性主体精神──却没有揭示,或只有零星的、片断的论述;第二,…  相似文献   

20.
因明的“合离”与“分离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因明的推理规则多从因三相分析,但无人认为因明的“合离”即“说因宗所随,宗无因不有”是一条因明中的重要的推理钡则,最多有人认为这是讲喻的结构的。我们认为它与现代逻辑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分离规则”有异曲同工之效。从逻辑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