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北京大学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就设置了美学课,并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惟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大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朱光潜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以及邓以蛰的艺术美学研究等,成为我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2.
百年美学的学术史探求——“百年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施华由王国维、梁启超、蔡元培等开启的20世纪中国美学,经由朱光潜、宗白华、蔡仪等人在30—40年代的创造性努力,以及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80年代的“美学热”,迄今已构成了现代中国人文学史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哲学系叶朗教授继承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老一代美学家谨严扎实、不断创新的学人风范和治学精神。在美学研究的道路上探寻,前进。一方面化大气力整理、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丰富遗产,另方面又致力于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杰出学者。一叶朗1960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留校从事美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踏上了他的美学探寻之路。他的第一项工作是在宗白华的指导下,和于民一起选编“中国美学史资料”。这部资料选于1963年完成初稿。以后长期搁置,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现有三个研究方向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在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贯通、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美学和其他诸相邻学科的渗透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以促进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研究方向,发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美学研究重要基地的传统研究特色,力求在中国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在现代人文精神的建设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就设置了美学课,蔡元培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唯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京大学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的美学著作。成为中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1981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博士点。2002年,北京大学美学学科点进入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美学学科成立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5.
朱光潜和宗白华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位并立的美学大师,有人拿二者比较,指出:“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这与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所不同。朱光潜乃是把艺术当作艺术问题来加以探索和处理……在朱光潜的学术思考中虽也涉及一些人生课题,但在学术研究的基本定向上,人生的艺术化问题在宗白华那  相似文献   

6.
谈到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研究,现今的论者多瞩目于80年代以来的阶段.对20世纪前期,即世纪初到40年代或语焉未详.或略而不提.未能作深入的追问与考查。我们认为,本世纪前期,由王国维和蔡元培开创的古典美学和美学史的研究.经由宗白华、朱光潜和邓以蛰等人的深钻勤研.成为80年代以后整体通观美学史之所以可能的重要条件。无论是美学史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以及民族特点.还是具体时代、不同门类的美学思想.主要是基于他们的邑勉努力,才臻至今天的理论高度。回顾美学史的世纪行程,视界必须涵盖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国怕是没有第二人象宗白华那样“大名鼎鼎”而又默默无闻”了,从学生到教授六十来年,除一部《美学散步》使为数不多的学人知道以外,似乎别无更多可以表明他地位的东西。不过,颇为奇怪的是,一向爱挑剔的中国文人,对于这位老先生却又都一向不曾和不敢“相轻”。四十年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以蛰)”之称,八十年代更有“散步学派”之美誉。此足以察见宗白华的声望绝非薄浅的“著作等身”四字可以妄作比类的。近来获读新编宗白华美学文集《艺境》,久久地,生了一番结结实实的感觉:“中国美学研究第一人”的桂冠,实非宗白华莫属了。尤其感到,他集积年功力探入的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完全确立了他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无可非议的地位,并且直到今天仍旧成为我们许多人  相似文献   

8.
王进进 《云梦学刊》2004,25(6):21-23,37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白华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可以分为90年代和新千年以来两个时段。其中宗白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美学特征及宗白华美学思想开创现代美学的新范式等等。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美学界,宗白华先生是一位令人景仰的大师。他在长达六十余年美学生涯中,同邓以蛰、朱光潜等老一辈学者一样,哲思独运,辛勤开拓,在中西美学的研究与传播中,走出了一条中西美学融汇发展的路子。本文试通过对宗白华先生为代表的散步学派审美风格的探求,寻找出他熔中西美学菁华为一炉的治学肯綮,以学习和把握他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 一、意象鲜洁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28-28
《美学原理》(叶朗著)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和审美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新鲜、生动,文字明白通畅,插图优美。  相似文献   

11.
金雅 《学术月刊》2012,(8):112-119
"境界"和"趣味"作为王国维梁启超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开启了中国现代美学理论诉求与人生诉求相谐的致思路径,发扬了中国美学融审美艺术人生为一体的精神传统。从生命之欲到静观到无我,王国维的"境界"最终回到了生命之欲不可消、人生之苦不可解、艺术与审美终不能拯救人生的审美救世之悖论中;而从生命之力到迸合到化我,梁启超的"趣味"则将人生审美推向了春意蕴溢的超拔之境,既是诗意的也是乌托邦的。两种人生美学旨趣呈现了民族美学和谐蕴藉的人生情致在中国现代的演化与分化、深入与拓展,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精神自觉的重要始源。特别是梁启超之后,经朱光潜、宗白华等的丰富发扬,远功利而入世的趣味化诗性精神蔚成中国现代美学精神之主脉,聚焦为人生艺术化等命题。这种追求现实生存与人生超越相统一的诗性张力品格,跳出了王国维式的纠结,在今天这个实利化、技术化的时代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科理论家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他独特的精神基因和人格基因,美学学科尤为如此.在众多的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中,宗白华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浓烈的诗意情怀.宗白华的这一特征与他的内倾型人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内倾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偏于内省、情绪悲观、做事稳妥.根据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进行判断,宗白华是典型的内倾型人格.内倾型人格使宗白华特别注重内心体悟,使他思考问题的视角更多地集中于自身及对象的精神世界,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他美学思想的发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乃至其美学思想的发展都直接得益于他的内倾型人格.宗白华的美学思考之所以具有浓烈的诗意情怀与他对人格境界的追求有直接的关系,而他对人格境界的强调也正源于他的内倾型人格和建基于此人格基础上的美学观念.把握宗白华的基本人格特征是我们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侯宏堂 《阴山学刊》2008,21(5):10-18
兼为诗人和哲学家的美学家宗白华,终生在美学殿堂里散步,取得了卓越的美学成就。他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和中西艺术的深切体验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美学为本根,以西方现代美学为参照,以哲人的睿智、深邃和诗人的敏感、灵视,精深微妙地把握了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的精髓和灵魂。宗白华立足于本土思想资源、极具民族特色、富于诗情和哲思的中国美学研究,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而厚重的基础,同时更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转换提供了范导性的尝试。要而言之,宗白华的中国美学研究有三大贡献,即基于中国形上学的生命美学观,由古典而现代的艺术境界论,富于开拓性的中国美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学社会理论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周宪(1.32)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现代怀旧赵静蓉(1.36)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何以可能艾秀梅(1.39)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肖伟胜(1.42)徘徊于审美与启蒙、传统与现代之间———邓以蛰与朱光潜、宗白华比较王有亮(1.45)艺术:人类精神的自我伪装颜翔林(1.48)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邵滢(1.53)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李玲(2.79)北村小说的文化心理特征汪树东(2.85)文艺美学二十年孔建平(2.92)古文译为英文的准则初探周丽英(2.103)走进林语堂———评王兆胜的新作《闲话林语堂》秦勇(2.109)网络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6.
有着浓厚老庄情结的宗白华,通过对魏晋六朝的审美人格、山水诗画之艺术意境的精微阐发间接地彰显了老庄艺术精神。这种以文化溯源的方式对老庄艺术精神的创造性阐释,体现了宗白华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现代重建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围绕宗白华美学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古典”与“现代”之争,尤其近年来随着焕活中国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呼声的日益高涨,对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宗白华美学来说,再次被越来越多学者重视,关于宗白华美学性质的认识也逐渐从单一走向深入,而对宗白华美学价值的肯定也从依附他者以获得自身价值走向对其自身独有价值的自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宗白华美学不仅仅是一种古典形态的美学,它实际上融合了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和现代存在主义-现象学美学思想,并将它们与中国形上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建构了一种寻求生命境界的美学形态。这种美学既是现代的,也是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王国维所提出的"古雅"范畴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先验与经验、真与美、精神与形式的矛盾关系,揭示出中国美学所面临的关键性难题,并以此难题将王国维与宗白华、邓以蛰纳入同一美学理路之中.  相似文献   

19.
学界研究宗白华美学思想,一般把重心放在他自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阐述中国艺术境界的文章上面,认为这一时期是宗白华的生命美学收获期;至于1920年5月他去德之前的言论,多被理解为一个关注青年时代苦闷的"五四青年"的形象,认为这一时期为宗白华的人生艺术化阶段.这样的研究无疑抓住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如中国艺术境界的特征、中西画学的比较等.至于对散步美学的理解,多表层借用宗白华的话:"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而就"散步"和"逻辑"如何在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相容,研究却不甚明了.这种不明了对于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宏富全整性可能会造成若干的缺失.这里主要就宗白华美学、艺术学讲演稿中的会意审美、形式自觉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为理解宗白华美学散步与逻辑的相容做些铺路石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