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文木 《领导文萃》2009,(14):54-5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南海问题成了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中国必须在南海问题上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还有人甚至认为,解决南海问题,是中国实现海权的当务之急。笔者以为,捍卫国家主权当然不能动摇。但中国海权拓展应该在有计划、有重点、有阶段的轨道上进行。如果我们将全部海上问题进一步解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海政策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与现状所谓“南海问题”,指的是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的分歧与争端。[1]20世纪70年代前,除个别国家(如南越、菲律宾)对西沙、南沙提出过非法的主权要求外,基本不存在什么“南海问题”。中国对南海诸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拥有的主权是得到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承认的。如后来侵占南沙岛礁最多的越南,1974年以前,从官方声明到地图、教科书都承认南海诸岛归属中国。[2]“南海问题”的突显始于20世纪70年代,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2…  相似文献   

3.
海洋通道对中国来说,南海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南海不仅仅是主权问题,更是中国的生命线。 中国的东边有牢固的美、日、韩同盟。这个联盟已高度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澳门,一块镶嵌在中国南海之滨璀璨夺目的宝石。400余年殖民统治,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它成为一个特别的城市。  相似文献   

5.
张恒 《领导文萃》2011,(19):47-50
南海!南海! 国际社会长期以来一直承认南海主权归属中国。“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当时的中国政府从日本手里接受了南沙群岛,  相似文献   

6.
陆涛 《领导文萃》2011,(4):27-29
美国总有一些“高人”胸怀全球,甚至对南海问题“念念不忘”,近来又出怪论,打出捍卫“全球公域”的旗号,攻击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城市河网综合治理的综合手段,“南海模式”是在南海区长期的政府工作中,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发展渐渐成形的。而且它也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海模式”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充实、不断地改进中。理论建设虽然早已有人提出,发达国家也早已付诸现实,但在中国,真正将理论转换为实际行动的地区之中,南海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11,(3):87-89
马化腾新近购置的豪宅名叫“香水湾1号”.位于海南三亚往东65公里的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珍珠海岸”.背靠牛岭山脉.面向浩瀚的中国南海,雄踞中国最美海岸线。其遵循国人数千年隐逸情结,将居住梦想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9.
薛力 《领导文萃》2015,(5):48-51
近来,中国周边一些国家之间的外交往来受到了中国媒体的较多关注。比如,一些媒体认为: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9月初对日本的访问,是在呼应日本的"价值观外交",旨在"遏制与牵制"中国;越南总理阮晋勇10月底访问印度,是为了在印度洋上支持印度,并为在南海问题上抗衡中国而寻找支持力量;即便对菲律宾总统阿基诺9月中旬访问欧洲四国,媒体也突出其欲在南海问题上获取支持的一面。其实,这背后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崛起中的中国,应如何看待周边国家的外交行为?尤其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些年实现了快速发展,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崛起的势头为世人关注。也是在这几年,中美关系大起大落,特别是2011年无疑又是中美关系波动较大的一年。从去年夏天开始,围绕旧有的对台军售、南海问题、人民币汇  相似文献   

11.
岳巍 《领导文萃》2012,(8):7-22
2011年,对于中国的周边地区来说,确是多事之秋,美国高调"重返"与强势"崛起"的中国的正面相撞,南海问题争端激化,美国强化与日本、澳大利亚、印度的安全关系,以及美国抛出TPP倡议,如此等等,使得人们对于中国周边环境,甚至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局势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2.
向德平  高飞 《决策》2014,(1):68-69
在中国政治经济一体运行的传统体制背景下,村居“政”与“经”盘根错节、长期混合运行,南海“政经分离”改革殊为不易,接下来还要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罗援 《领导文萃》2012,(21):47-48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目前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美国是为了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非针对中国。二是认为美国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制衡中国。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包围中国,其意图肯定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城市河网综合治理的综合手段,“南海模式”是在南海区长期的政府工作中,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发展渐渐成形的。理论建设虽然早已有人提出,但真正将理论转换为实际行动的地区之中,南海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15.
海洋争端是全球性难题谈到海洋战略,必然涉及海洋相关的主权权利。而南海争议的核心,就是部分南沙岛礁主权争议和管辖海域的划界争议。此前,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欧洲智库"国际危机组织"发布的一篇报告中声称,"中国尚没公开阐明,地图上九段线所包含南海海域的法律地位",这一说法被不少外媒引用。对"主张模糊"的指摘,几乎变成了国外研究南海问题八股式的说辞。  相似文献   

16.
近日,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通过终审,《报告》明确指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  相似文献   

17.
薛理泰 《领导文萃》2011,(21):49-52
2009年11月1日,笔者在《领导者》双月刊发表了题为“关于中国战略方向之思考”的长文,对于南海行将爆发涉及中国的军事冲突做出了预断.并在该文“关于南沙的战略思考”一节中.详述了越南最有可能在南海对中国安全利益构成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南海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与文殊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普贤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和地藏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合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历史悠久,传播广远,成了信徒香客朝山拜谒的圣地.  相似文献   

19.
王鼎杰 《领导文萃》2012,(15):47-50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亚太地区再度成为全球的一个热点地区,而南海则堪称热点中的焦点,无论是越南还是菲律宾,都积极邀请外部国家,尤其是军事强国介入南海争端。大国盲点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9月24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访问越南.并与越南外长范平明就印度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在中越南海争议海域开采石油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