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危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文学的崛起正是这一问题在文学领域的热烈响应,关注和研究生态文学也日益成为文艺理论界的热门话题.近1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主要从生态文学的命名、内涵和特征,生态文学诞生和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以及当前生态文学存在的缺失和流弊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以期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生态文学,为生态文学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谢奥 《南都学坛》2010,30(5):54-56
《白鲸》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自出版以来,它即以奇特的想象、恢弘的故事风格广受评论界关注。在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对《白鲸》的研究更是具有重大意义。梅尔维尔在小说中探索了人类与自然及自然与人类灵魂的关系。这部小说实际是一部生态文学,通过亚哈的悲剧,作者指出人类只有尊重自然,对其适度开发,才能走出生态困境,摆脱生态悲剧。  相似文献   

3.
女性与自然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英美女作家书写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根据文本内容将女性生态文学分为三类:亲自然文学、乡土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探究了文学文本中女作家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的自然之歌.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文学和自然的文学都失去了精神生命的衰落时期,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它特有的方式再次连接起文学史和人类精神史中断的脉络,并且重新思考在生存意识充满危机的今天,人是否可以回到自然生态,藉此实现自身的救赎,拯救文明异化的迷惘和病痛.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出现,给后现代语境中的消费文学和时尚文学,以及危机四伏的现代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然伦理、大地伦理和生命伦理的重新发现和确立,给人类的现实生存,以及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线曙光,一种新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正在生态作家笔下缓慢形成.生态文学通过现实批判、生命关怀和人性剖析三个维度,努力建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5.
女性与自然是生态女性主义所关注的主题.文章立足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以英美女作家书写生态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根据文本内容将女性生态文学分为三类:亲自然文学、乡土文学、反乌托邦文学.探究了文学文本中女作家们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书写的自然之歌.  相似文献   

6.
绿色的呼喊--20世纪生态文学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已进入了环境世纪,关心和爱护自然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进入20世纪后,人类对自然表现出一种傲慢的、随心所欲的掠夺态度,造成了全球自然环境的恶化.新出现的生态文学,以鲜明的忧患意识与批判性,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不是自然的主人而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宣扬崇生、惜生和护生.在促进生态环境的优化、净化人对自然的感情、呼唤绿色等方面,生态文学无疑是一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7.
工业革命之后,生态危机愈益严重,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切实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必由之路,而拯救人类的灵魂、改变其思想和价值观,正是生态文学出现的意义所在。生态文学关注自然危机以及人的信仰危机,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并且力图找出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方式。生态文学伴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发展成熟。它已经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8.
自然的歌者——西方自然文学中生态理念的传继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态运动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呼唤回归荒野 ,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自然文学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回顾 1 8世纪以来西方自然文学的发展历程 ,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生态理念的传继和发展以及它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说明了自然文学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郭雪波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叙写沙漠的小说,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并在文学的叙事中为自然和人类日益荒芜的内心探询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等救赎之道。与欧美生态文学相比,由于当代文坛生态思想资源的纷纭繁复,加之环境文学的定位,郭雪波小说不同文本在原因追溯与救赎之道探询的价值判断中,时有飘移与对话。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生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功不可没.生态文学旨在展示自然危机状况,追问危机产生原因,倡导人类培育整体生态观,从思想层面奠定和谐社会基石;生态文学倡导生态伦理思想,呼吁修正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思路和模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先导和认识基础;生态文学力求建构人类诗意栖居的理想生存境界,营造理想和谐的生态氛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良好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1.
道家哲学的核心是其生命观念 ,道家生命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即倡导生命本位 ,强调自然关怀。前者表现在重生、贵生、尊生、养生乃至长生等主张中 ,后者则反映在将生命与自然自始至终联系在一起的宇宙大生命观中。道家深具生命关怀和自然关怀的宇宙大生命观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它启迪我们认真思考人如何生存、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等重大问题 ,提示我们既要珍惜生命也要爱惜自然 ,要建立起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环境 ,如此才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复活》的文艺生态价值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而生态批评以研究文学、文化与自然关系为课题,把生态与文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文学批评带来了一股新鲜活泼的自然之风。《复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物思想、性格和行动等的影响的描述,为我们勾画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二元矛盾的搏斗图,体现了较高的文艺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蕴涵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日趋严峻的生态危机正日益引起全球关注,文学批评理论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响应。文学的生态批评首先致力于从文学作品内部研究自然环境描写和自然价值观。尽管英国浪漫主义潮流并无高度统一的文学风格和创作理念,但毫无疑问,其诗歌创作却具有明显一致的自然写作倾向,特别是充满大量的田园生活描写。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在描摹自然界和人的自然本性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和辨证水平,奠定了现代自然观和现代人性观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自然和谐是道家生态思想的核心,围绕着自然和谐,道家生态思想主要呈现出三层面结构,即法天贵真的自然特殊态社会层、天而不人的自然中心态天人层和兼怀万物的完全态自然层。说明人类社会的本质是自然的,自然是世界的中心,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最高生态理想是完全态的自然境界。人类的天职是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追求自然的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6.
生态生产力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与传统生产力相比较,生态生产力尊重自然的全面价值和权利;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生产实践中,生态生产力要求人类树立生态伦理意识;履行保护环境的伦理义务;承担保护环境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关注和思考。美国女作家琼.C.乔治(JeanCraighead George)创作的少年小说《狼群中的朱莉》(Ju lie of the W olves)从人与自然、自然的价值与权利、人类对自然的掠夺破坏等方面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关 ,恶化的环境危及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提高人的素质 ,制定以人为本的环境保护战略 ,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列子》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 .其环境伦理思想包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保护自然 ,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不良影响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对《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探讨 ,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环境问题 ,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和利用观 ,启发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方法论的思考 ,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工业文明消费模式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有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支撑。传统的工业文明消费模式不顾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有限性,在消费方式上,是一种挥霍型消费,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在消费性质上,属于不公平消费,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在消费结构上,片面追求物质消费,而相对忽视精神消费,不利于人类身心全面发展。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迫切要求工业文明消费模式向可持续消费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