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面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求实与创新精神在教育思想上的结晶。因为它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对教育未来的科学预测;它既指明了教育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必须大力提高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指明了教育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以适应21世纪人才的需求,必须着眼于未来的社会与经济发展准备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办好教育…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要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必须理直气壮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肯定的是,有理想、有追求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主体形象。青年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走势同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理论要点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教育要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更好地贯彻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邓小平同志的重要理论指出了教育的任务,充分说明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高等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教育,是各种教育的“龙头”,也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在《中共央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强调指出:“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大计。”同时,《建议》明确提出了现阶段党的教育方针,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是我们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高等教育更要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为“四化”建设输送大批合格人才.后进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作,它有着特殊的对象和侧重面,是保证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认为,要增强后进生工作的感召力和效益性,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 农村中学教育如何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面临两个问题: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把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关心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主动地自觉地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直接做些贡献,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农村中学的教育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和发展要求,邓小平同志及时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三个面向”的核心是面向现代化,培养掌握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要承担起和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必须先要自身现代化,因此,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本文就我区教育现代化的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新世纪的教育不再是面向少数人,培养几个尖子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科学和技术的语言,它具有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并且广泛应用的特点,在当今社会,每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方能适应日常生活,从事生产建设和进行科学研究。正如法…  相似文献   

9.
一、从战略高度寻求指导从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看,教育不再仅仅是促进某个国家、某个个体的某方面的发展,而是培养一种全球通用、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它将促进整个人类的不断发展。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和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邓小平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出发,于1983年在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提出了“教育要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思想,这是邓小平关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体指导思想。邓小平指出,要实现现代化,关键靠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主要靠教育。这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要把“两课”“作为重点课程来建设”。“两课”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整体素质的有机部分,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对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山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民族素质 ,培育创新人才 ,不断增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功能 ;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努力造就“四有”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对人民负责 ,对事业负责 ,努力满足现代化建设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2.
教育美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育学与美学相互渗透的产物和高度融合的结晶。教育美学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及教育改革具有推动作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社会培养美的一代新人,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当今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强国,必须从根本上认识教育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阐明了人才的主要作用及其战略重要性,认为人才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他提出了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标准,包括政治标准、业务标准和健康标准等;他深刻论述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问题,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要着力培养中青年人才。最后,他强调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从制度上保证人才的合理使用,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人的全面发展 ,因为人是社会的主体 ;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 ,面对着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挤压 ,社会主义要生存与发展 ,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表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中自觉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它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反映了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规律,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目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建设的精神文明,虽然内容广泛、层次众多,但有几点却是基本的:首先,它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立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而不是什么别的文明;其次,其根本任务是为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再则,它是发展的,虽然其对不同对象有不同要求,但其程度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而发展,随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不断全面和深化而发展。因此,要保证其方向,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使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能有效抵制封建思想残余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正如“决议”所指出:  相似文献   

17.
赵金鹏  张荣华 《东岳论丛》2002,23(1):70-72,69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积累的主要经验和留下的重要启示主要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坚持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 ,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以人为本 ,重在提高素质 ,培养“四有”新人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立为本 ,重在建设的方针 ;把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和抵制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探索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 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夯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使教育制度适应劳动制度,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改革我国当前的普通教育结构,已是势在必行。随之而来的则是中等教育对师资的要求,也要相应变化。这就给高等师范教育提出了一个急迫的任务,迫使它作相应的调整:一方面,它必须相应地调整专业结构,为中等学校培养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对现有各专业的劳动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适应中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新情况。这个任务很急迫,不调整,不改革,就不能适应今后中等教育的需要。这里就高等师范院校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谈一点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世纪之交的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认为为了全面适应江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实行两个重要的历史性转变:一是由英才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二是由基本上服务于城市转变为全面为城乡服务。要把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要确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要加大高教改革的力度,要更新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