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新 《领导文萃》2011,(22):125-127
古人讲:“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意思就是:懂得知恩和报恩,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这说明,在古代人们就把知恩图报作为价值取向,作为精神追求。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也不论国家的不同,制度的差异,古往今来,它始终都是世人普遍崇尚的美德。  相似文献   

2.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史记》载:少年韩信贫困时受漂母进饭之恩,尽管老母不望报答,但韩信为楚王后,还是以千金厚赠.这"一饭千金"的故事,无疑从正面肯定了知恩图报的做法.一饭之恩尚且图报,如遏拜官这类厚恩,肝脑涂地去报答也就不在话下了,起码也会有今人于银屏常见的那种情形:大臣奉诏任职,应声而五体投地,高唱"谢皇上隆恩",并三呼"万岁".  相似文献   

4.
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手段或方法使用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和施恩的教育.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为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陈淑容 《科学咨询》2008,(18):40-41
"感恩"是舶来词,最初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烈宗教色彩的概念.在英国很多古老教堂的石墙上至今仍然雕刻着"思考"与"感恩"二词."感恩"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西哲詹姆斯说:"人性最深的期盼就是受人感激."可见,"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感恩图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知恩图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众所周知的古语,都体现着一种报答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的情愫.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里,焦大对于贾府是有大功的。“在跟随主子出兵打仗时,九死一生将主子从死人堆里救出来,把水节省下来给主人喝,自己喝马尿。”可是让焦大不爽的是,贾府一个举荐,就可以让赖嬷嬷的孙子“一个奴才秧子”当上县令,为什么自己却没这福分呢。曹雪芹老人家没有讲原因,秘密可能就在“大恩如仇”。不管贾府如何报答,救命这个恩是永生永世还不清的。所以,只有索性不报答,让焦大一辈子做奴才。在主子和奴才的关系中,是没有“报恩”和“情义”的,高兴了就“赏赐”一把,不高兴了让你吃马粪也无妨。焦大不简单,懂得要去“哭祠堂”,搬老祖宗的权…  相似文献   

7.
蔡锷讲情义     
钟倩 《领导文萃》2013,(13):56-58
做大事者必有可敬之处。蔡锷就做人而言,可说之处很多,简单说两点:首先,蔡锷是个道德感极强的人,重情义,知恩图报。这一点,又与他的人道精神无法分开。他虽身为军人,手握利器,却人情味极浓,不是那种机械化了的钢铁战士。最突出的是他对云贵总督李经羲的做法。李对蔡锷有恩,是李把他弄到广西,给了他良  相似文献   

8.
追求意识:强些 再强些 在思考、回答“如何才能成功”时, 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追求”这 两个字,这也是我多年来感悟最深之 处。大家都知道,信念的力量是无穷  相似文献   

9.
人生最先接受的是父母之恩,尔后接受的是教育之恩和民族国度之恩。受人之恩者需知人之恩,这是施恩的归属。人只受恩,不知恩,谈何感恩,更谈不上向他人施恩。因此,知恩教育尤为重要。在家应知道父母养育之恩,在学校应知道师  相似文献   

10.
决策者说     
《决策》2009,(6):7-7
作为政府公务人员。要有“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公仆情怀。从事一项工作,完成一项任务,要处处体现一个“早”字,一个“快”字,一个“好”宇。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11.
羊是一种温驯随和的食草动物,为六畜之一.古代先人概括出了羊好仁、忠义、知礼三种美德,并把羊当作美好吉祥的象征. “羊”字是象形字,子日“牛羊之字以形举也”,意思是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状造的.在甲骨文中,“羊”字上面为弯曲的双角,下面为上翘的两个鼻孔,中间一竖为鼻尖,状如一个羊头.仔细研究“羊”字以及以“羊”为偏旁造出的字,可谓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公务员,以为祖国人民做事为荣。然而,当本职工作与百万重奖挂钩时,人们对“人民公仆”这四个字的含义越发感觉不能理解。都说公务员做好本职工作实乃份内之事,又何需金钱刺激?而职能部门采取巨资重奖公务员这样的工作方式,是英明还是荒谬?”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人问中国人的信用如何 ?可以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有人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 ,信用为本。中国人恪守信义 ,他们的言行受着中国传统的“言必信 ,行必果”、“言而无信 ,行之不远”等古训的约束 ,因此 ,中国人是守信的。但是 ,也有人说 :中国人没有信用 ,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用危机。这两种回答你认为哪一个对呢 ?中国———信义之邦我国自古就有“信义之邦”之美誉 ,国人视信义为面子 ,为命根子 ,历代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舍身取义为的就是这两个字。孔子的“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成为国人最正统、最经典的人生哲学。因而…  相似文献   

14.
在下属个人发展中,"伯乐"的慧眼识珠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这就使得下属容易对提拔自己的"伯乐"产生"报恩"心理,若不能正确引导,就会引致权力和私利的不良交织,产生巨额酬谢、权力互惠、利益捆绑、拉帮抱团等一系列不正当"报恩"行为,继而导致上下级间关系变异,加剧不良圈子文化,还会误导下属奋斗方向和领导者用权目标。为规避不正当"报恩",应端正"报恩"认知、泛化"报恩"对象、扩展"报恩"方式和升华"报恩"目的,引导下属以出色的工作业绩报答组织的认可和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礼尚往来、眷顾亲人、关照朋友、知恩图报等,均构成人际交往中的“人之常情”,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增进情感、联络友谊之功效.然而,当领导干部沉溺其中,不能正确面对时,“人之常情”就可能成为一些不法分子勾兑私利、攀附权势、追慕贪欲的通道,从而异化为一些领导干部的“人情陷阱”.在公共行政组织空间,“人之常情”成了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前奏和温床,也是导致党风政风不正的重要原因.如何正确对待和管制“人之常情”,已成为当下领导干部做到公道正派、廉洁自爱必须解决的课题,成为公共权力部门反腐败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河之洲     
“国”字的演变商周时期,人们聚居的地方称作邑。“邑,国也”。邑就是国。“国”字的出现,大约在周灭商之后,因为甲骨文中找不到“国”字。西周时期,人们要表示“国家”的意思,一般用“邦”字。后来,人们有了“国”的观念,但仍然没有我们所写的“国”字,铜鼎铭文中的“国”字写成“或”字,后来这个表示国家重地的“或”字加了“土”旁,变成了“域”字。“或”字的“口”指的是一个有栅栏围着的重要地方,从早期的“或”字来看,“口”的四方都有一横,这一横很可能是“止”字的简化,表示这重地是有人在四边把守着的。后来这四笔简化成一笔。而…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许多学生自我意识太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根本不识恩、不知恩,也不会感恩和报恩,更不愿施恩;没有追求,缺乏理想,更缺乏远大的、崇高的理想。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人性化教育的缺失。针对现状,我们开展了一次以理想和感恩为主题的  相似文献   

18.
“清、慎、勤”三个字,在清代出现的频率应该是最高的,它实际上就是清朝特别是“康乾盛世”时期的为官之道,也就是清代官吏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9.
国人是讲究知恩图报的,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感恩”场面:公安机关全力以赴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受害人家属感激涕零,一头跪倒在公安人员脚下;乡政府牵头帮某村修……  相似文献   

20.
何乐 《经理人》2024,(3):74-75
<正>从一名一线工程师到一名优秀的项目主管,再到成为恩坦华中国区总经理,张湛已经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深耕多年。他凭借着对行业的热爱和执着,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带领恩坦华致力于核心硬件的升级迭代,为汽车行业发展注入新力量。“成年人不做选择,我两个都要。”这句网络流行语,曾是不少人标榜的“座右铭”。不过,恩坦华中国区总经理张湛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眼里,成年人就应该要会做选择题,敢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负责,也能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