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他是“富翁”,没错,他经营的水果超市每月都有逾万元的收入;说他是“负翁”,也没错,因为20年来,本该身家百万的他非但一分钱没攒下,还弄得妻离子散,原因就在于,他身后十几个与他非亲非故的“孩子”。年近花甲的郑安宏老汉,在辽宁鞍山市义务资助贫困学子,还收养了个智残孤儿。  相似文献   

2.
在长沙市雨花区,有一对老年夫妇离婚不离家,他们在同居10多年之后,最近因老汉突然再续“新枝”而引发了财产纠纷案。为此,他们反目为仇,对簿公堂,而子女们则怒斥生父荒唐。这当中的是非曲直谁人说得清?这桩糊涂案又该如何了断?离婚不离家同居十多年1973年,当时还很年轻的王大妈认识了也还年轻的陈老汉。几次交流,王大妈的温柔体贴让刚刚丧偶的陈老汉得到了心灵的抚慰,而陈的成熟稳重同样拨动了王的心弦。于是,两人很快结婚。婚后的几年间,他们感情稳定。王大妈不仅接纳了陈老汉和前妻所生的女儿,而且又先后为陈家添了一…  相似文献   

3.
作家洪峰乞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到他博客上翻了翻,发现他已自称老汉。这个词让我愣了半天。洪峰是我的校友,1993年我刚上大学的时候,他正因《苦界》一书被媒体连篇累牍炒得火热。后来又读了他的《瀚海》《东八时区》《和平年代》等小说,佩服得不得了。那时他才三十多岁,文风强悍、恣肆,充满大伤悲,像阳光下定格的荆棘,字里字外洋溢着年轻人的蓬勃生机。我对他的理解,也定格在i十多岁,根本没意识到他会成为“老汉”,转眼间,他已人到半百,不是老汉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六旬寻梦人     
千寻 《老人天地》2013,(2):28-28
在常人眼里,当“北漂”想实现“明星梦”的一般是年轻人。然而,一位来自四川重庆的花甲老汉为了满足自己的表演欲望,却一个人独闯京城。他说:“来北京不为别的,就为找点乐子,当然也希望成为像王宝强那样的草根明星。”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沅陵县七甲坪乡伍家村的全宏金老汉,自从与他的宝贝火枪“分别”后,就隔三岔五地跑到当地派出所打听枪的去向。2001年11月20日,他听说火枪已被销毁后,流下了难过的泪水。全老汉的这支火枪,是他家祖传之宝:爷爷曾用它从老虎口里救出了奶奶,爸爸曾用它打死了一只伤人的豹子,全老汉5岁就跟着爷爷、爸爸上山打猎,记不清打死了多少只糟塌庄稼的野猪……全老汉视枪如命,平时总把枪管擦得锃亮,枪托磨得溜光。去年9月初的一天,全老汉几位民警上来向他打听全宏金家的住处。老汉一看,他们每个人手里都提着几杆枪,知道是…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家花没有野花香。”如今,这句俗语在东北老汉张秀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靠着卖野花,赚“野”钱,一年的纯收入就达到了近30万元。  相似文献   

7.
余老汉苗歌唱税法石泽兵“发家致富莫忘国,大伙都要守税法,依法纳税是义务,偷税抗税就违法。”前不久,笔者途经保靖县吕洞山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把式”正在用苗歌宣传税法,唱得十分起劲。一问,他是老政协委员余利仁。年近八旬的余老汉,...  相似文献   

8.
王老汉一生务农,一子一女都在衡阳市工作。10年前,他在老伴去世之后,被女儿从乡下接到了城里。谁知才过了3年舒心的日子,女儿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不久女婿也去世了。他的外孙倒是没有说过不赡养外公的话,可是外孙媳妇却是横眉竖眼,总不给外公好脸色看,还说什么“有崽有孙,赖在别人家里做什么”之类难听的话。无奈,他只好来到双双下岗的儿子儿媳的家。儿子和儿媳年近花甲,所在的街道小厂名存实亡,日子过得艰难。好在城里流动人口多,摆个摊点,也能赚几个钱糊口。然而,两年前的一场车祸,又把王老汉逼到了绝境。儿媳在车祸中…  相似文献   

9.
谷丰登 《老年世界》2008,(19):27-27
老汉年轻时爱读书,也读了一些书,最迷醉和欣赏的是那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 红袖者,美人也。在夜晚秉烛而读时,身旁有一美人相伴,空气中荡漾的是熏香、香茗的清新怡人的香味,这是何等雅致优美的画面。但遗憾的是老汉年轻时虽然通宵达旦,读书不少,但从来没有“红袖添香”一说,倒是常常独守孤灯伴书卷。  相似文献   

10.
据报载,85岁老汉嫖娼被抓,哭求“请不要告诉我的儿女,我没脸见他们!”对于老汉嫖娼丑闻,我们不能只是一味的谴责,也应该从这一丑闻中冷静地反思老人“性福”的严重缺失才是这一丑闻不断发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脸面     
一凡 《当代老年》2007,(4):43-43
刘老汉穿着村长的那身西服,终于站在了省城税务局的大门外。 自从儿子从省城捎来信,说考上了省城税务局的公务员后,刘老汉就在家里一遍遍地想,可他到底也没想出儿子穿上税务制服后有多威武。到了第三天时,他实在忍不住了,决定去一趟省城,亲自看看儿子上班的地方和他上班的样子。  相似文献   

12.
古代养生家认为睡眠是调养身体的关键。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起居方面强调:“起居有常度”,“卧起有早晚”,晚清名臣曾国藩多次强调,养生要在“眠、食”二字上下功夫,他说:“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那么怎样改善睡眠呢?听侯老师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3.
年过七旬的朱进宝老汉,为照顾偏瘫的老伴,每夜需要起来七八次更换尿布。一天,受到门铃的启发,他联想到可以制作一种提醒仪器,于是,一个简单而实用的“尿湿提醒仪”便诞生了。  相似文献   

14.
午夜无声     
赵洋疲惫不堪地回到住所,猛地瞥见门前蹲着个佝偻的老汉,凑近一瞧,鼻子顿时酸了:“爹!你……你啥时来的?”赵老汉一怔,说:“你每天都这么晚吗?”  相似文献   

15.
两年前的连续六场大病,让六旬老汉黄显富痛苦不已。大病初愈之后,他认定病是由于年轻时缺乏锻炼所致,于是开始制定详细的健身计划,并开始尝试各种健身办法。经过近两年的摸索,黄老汉自创了60余个套路,练就了一身“上天入地”的本领。一整套高空倒挂金钩、360度大翻转、白鹤亮翅下来,他脸不变色心不跳。  相似文献   

16.
四、香港传奇闻一个偶然的机会,侯希贵发迹了,成了富翁、社会名人。1991年,他定居香港。定居香港后,侯希贵表演过几手特异功能,立刻引起香港同胞的注意。香港著名记者阿乐(王世瑜)跟踪采访,在港九报刊连续报道。他在《东方新地》的专栏中写道:在金庸家里,我们首次看到了他的异能表演,大家为之目瞪口呆,拍掌叫绝。在场的朋友有金庸夫妇、陈帼仪、林燕妮、周润发夫妇、吴孟达、杜琪峰导演等十来个人。侯希贵看过发仔主演的《赌神》,指定要见发仔,说是他的影迷,我临急好不容易才把发仔找出来了。侯希贵首先表演“真正赌神”…  相似文献   

17.
刘易 《老年世界》2008,(7):27-27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正小心!说不定你的关节腔里有“老鼠”在游荡——听到医生说自己被膝盖疼折磨了15年,主要是因为膝盖里的“关节鼠”,56岁的廖老汉惊讶得下巴都快掉在地上了。会“点穴”的“关节鼠”廖老汉家住偏远山区,年轻时便常年爬山劳作,膝盖一直处在“过劳”状态。大概15年前开始,他的左侧膝盖常常像被“点穴”似的,突然就动不了了。如果硬动,就钻心地疼。他尝试过各种膏药,  相似文献   

19.
刘瑞 《公关世界》2008,(2):56-57
每天坐35W车上下班,车站总有一个卖报纸的老汉。老汉穿着整洁,看上去精神矍烁。看起来每天的生意都不错。有一天下班时间不算晚,买了他一份杂志,便和他闲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2001年6月25日,一位老汉走进湖南省衡东县大浦工商所,进门就问:“管投诉的人在哪里?”“老哥,你有什么事吗?”答话的是所里主管消费者投诉的易伯南。“请你评评理看。”老人一把拉住老易,诉说起来。老人名叫周兴国,衡东县石滩乡人,今年62岁。农历五月初四,周兴国的侄儿生了个胖小子,他很高兴,到村里的小商店买了一挂鞭炮前去贺喜。可是,鞭炮怎么也点不响,一场喜事就被这一挂点不燃的鞭炮搅黄了。他包着那盘鞭炮去找小商店老板何满姑,不曾想对方瞧都不瞧一眼,反而冷冷地说:“这么多鞭炮都响,偏偏你的不响,那是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