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他们基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现象,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后果。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都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消灭则意味着经济危机的消失。斯大林就曾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根源和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危机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个基本矛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和千百万劳动群众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外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其实质和根源并没有超越马克思的逻辑,根源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质,是以金融危机为突出表现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严重过剩、资本的逐利本性引起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越来越脱离,造成投机过度从而失控、爆发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步演绎出各种新老危机,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危机终究会发展到在资本主义框架内无法调节和缓解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十四章"经济危机",是关于垄断前资本主义的最后一章.从前面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将会了解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必然产生周期性经济危机,而危机又促使资本主义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化.我们将会进一步理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规律.下面我们谈谈学习"经济危机"这一章应该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什么是经济危机它产生的基础和必然性在哪里首先要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被局限在极狭小的范围内.资  相似文献   

4.
新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文东 《江汉论坛》2006,12(7):12-16
新科技革命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现了高潮,显示了变革生产和变革社会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具有一些不同于以往科学技术革命的新特点。新科技革命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促进了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西方学者提出“技术统治”论、“未来主义”、“权力转移”论等各式各样的观点,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寻找资本主义克服危机、获得永生的出路。从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上看,新科技革命不仅不能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而且在不同程度上加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为社会主义社会准备越来越充分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事物矛盾的法则研究社会历史过程,首先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马克思又把这一法则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研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动力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表现。从根本上说 ,它是一种对抗性矛盾 ,但是 ,这种对抗可以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 ,通过自身的调整与改革走向缓和 ,资本主义在 2 0世纪的演变和发展也证明了这种缓和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正陷入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正在猛烈地冲击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  相似文献   

8.
一、《正处》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层的理论基础 《正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巩固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毛泽东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巨大贡献,是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崭新的观点。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对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行了分析,创立了“一国胜利论”,并使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在全世界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疑,马列的理论和实践是开创新纪元的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的。但社会主义能不能巩固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是什么,这是摆在马列之后的社会主义者面前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斯大林理所当然地要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既缓和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同时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发展到对抗程度的产物,它根源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一固有矛盾,一方面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这使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间的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产生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地、相互协调地发展。但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使得这种客观要求,常常要通过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1.
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际经济调节绝非仅仅是国家出面的对国际经济的有意识的调节,虽然这种调节愈来愈重要,而且不断得到加强,但作为基础的主要调节形式仍然是国际市场的自发调节,它包括国际市场上的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和世界经济危机这种强制方式的自发调节。这两种自发调节在当代都具有与以前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程度与上层建筑体系巩固、发展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其中,更基本、更主要的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首先,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使生产关系体系同生产的社会性相适应。而生产关系体系中各种经济体制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就要依据社会化生产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曾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一开始就与它的占有形式之间相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尖锐的冲突和不相容性就发展起来了。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要求生产关系与它的社会性相适应,也就是要求社会对自己实行社会化的管理。但是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无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它已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所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发展的历史所证实。这次新技术革命同样也将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这种调整从近期看将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而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又将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技术革命涉及整个社会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这里既包括劳动手段,也包括劳动对象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革。垄断资本为了追逐超额利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就必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在可能的范围内变革劳动组织形式,改善管理方式,并对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进行某些调整,同时新技术革命还会导致产业结构的改组。 就这次新技术革命的特点和技术自身的进步状况看,这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长期起作用的矛盾,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由其对抗性质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它直接导致经济危机并具有对抗的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因而使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具有不同的性质并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对立加剧和工人运动高涨的情况,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分析这一矛盾发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矛盾运动及其阶级斗争的规律是不以  相似文献   

16.
孙峰 《理论界》2011,(6):73-74
把资源配置一般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考察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理论的一大特点。马克思在解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度内,通过分析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以资本无限增殖为唯一目的和轴心、以按比例配置资本为外在形式、以价值规律为内在强制规律、以三大市场机制为外在调节形式,最终通过经济危机这一特殊表现形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制约,指出了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在取代资本主义之后,它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种社会基本矛盾是在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解决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之后,必然产生、存在的新的矛盾,不过这种矛盾不再具有对抗性罢了。这种矛盾表现在社会生产上主要是整个社会生产的统一计划管理与社会主义企业、生产单位、劳动者个体的相对独立性之间的矛盾;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主要是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集体(企业)与集体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在经济关系、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往往集中表现为上级与下级、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上述两方面表现出来的矛盾,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水平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模、程度、形式及其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引起和决定的。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在所有制形式上,人与人的关系上,分配关系上,不能与社会化生产发展的实际水平及其客观要求相适应,我们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制定,实施的政策、法律和管理体制,不是及时地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多世纪以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下了震撼世界的名言: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回首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所走过的历程,20世纪上半叶,在此起彼伏的一系列严重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资本主义确实曾经徘徊在日暮西山、风雨飘摇之中。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过一系列调整,获得了世界性的扩张,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以美国以首的当代资本主义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那么,马克思的科学预言是不是过时了?当代资本主义是如何进行调整的?这种调…  相似文献   

19.
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内部状况和外部关系,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可从十个方面进行概括和分析。这些变化表明,进入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方国家社会经济,仍在向前发展,仍在变革,从各个方面在加速社会化和国际化,同时也在走向自行扬弃和自我否定。现代资本主义,就其实质来说是国家调节资本主义,就其历史地位来说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在资本主义初期还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特别是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以后,它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到一定时期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过严重的经济危机,就是一个证明。尽管当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良措施,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这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也会带来生产力的发展。而在另一方面又将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