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插图字典并无新奇之处,就许多事物而言,用绘画或图解显然比用语言叙述更能使读者了解其形状和功用。但是,在各种牛津字典中,由于定义成了这样高度的艺术,所以一向不用插图,而这还是第一次采用。和以前出版的牛津字典一样,这部插图字典也作了长期准备;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化了几年时间,并且经过四位编辑之手方才完成。正如出版者所指出的,这本字典“着重于注释单  相似文献   

2.
父亲戒烟     
近几年,父亲的身体大不如前,为了他的健康,我多次劝他把烟戒掉。 父亲对我说:“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知道吸烟对身体有百害无一利,我也下过多次决心,但就是戒不了。有时不吸烟就憋得难受。以后你不要管我了,管也没用,我这辈子看来是离不开烟了。”  相似文献   

3.
想起他     
《北方人》2006,(12)
父亲离开我已十五年了,有些东西渐渐模糊远去,有些东西却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明晰。父亲是湖南人,是个插队知青。记忆中,父亲一年中在家的时间很少,即使在家,也少有闲下来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很害怕父亲,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外出回来,我不是像一般的孩子见了爸爸欣喜地奔上去,而是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他,直到他掏出带给我的水果或者点心,我才战战兢兢地走到他身边,接过他手里的东西又跑开了。  相似文献   

4.
《北方人》2006,(3)
清癯、瘦高,尽管头发有些花白,但那标志性的“周氏”之眉却依然又黑又浓。或许知晓周海婴身份的每个人在见到他的第一面,都会近乎本能地将这张面孔与深印在脑海里的“鲁迅”形象作细细审视与对比。而这样的目光,实际是76岁的周海婴一直抗拒甚至厌恶的;但作为鲁迅的儿子,在他出生的第一天起,便已注定终生与其如影相随。也许是因为学理工科出身,周海婴总是言语冷静而用词谨慎。在提到母亲许广平时,周海婴仍旧亲热地喊“妈妈”,而在提及父亲时,他更多的是用“鲁迅”而非“爸爸”。或许潜意识里,他已意识到他与父亲的私人空间早已被“公共的鲁迅”所占据。去年,周海婴刚刚撰文出版了一本《鲁迅家庭大相簿》,公布了很多私人照片,“不修饰,不剪裁,不涂抹”,是周海婴编辑这本大相簿的原则之一,“我的想法是把鲁迅全面地展示出来,让大家知道生活中的鲁迅,真实的鲁迅,完整的鲁迅”。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短短七年,周海婴却用了近乎七十年的时间来回忆,来讲述。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7,(12)
这是朋友给我讲的一个故事。17岁那年秋天,父亲单位里新来了一个北方女人,长得高大、健硕,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勤快能干的女人,对父亲非常好,别人常常拿她和父亲开玩笑,父亲也有些喜欢她。  相似文献   

6.
刘翠萍 《老友》2008,(1):28-28
父亲退休了,和母亲生活在乡下老家。双休日,为了给父母一个惊喜,我没打招呼就赶了回去,谁知到家里才知道,父亲骑三轮车带着母亲赶集去了。打开屋门,在屋里转了一圈,随手拿起父亲书桌上的一本杂志百无聊赖地翻了起来,忽然杂志中掉下几张折叠的纸来,我信手拈来,一看,原来是父亲的检讨书——  相似文献   

7.
错过的礼物     
麦小麦 《可乐》2011,(2):10-10
读中学时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不理解自己。父母送给我的14岁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们不知道我早已读过、买过,赌气拿出另一本,淡淡地说:"我已经有了。"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眼中骤然暗下去的小火花。我真是可恶啊。  相似文献   

8.
永远在变     
《阅读与作文》2010,(7):9-10
如果今天我有些沉默,请原谅,因为马克要走了,我有些难过。或许你不知道马克是谁,但你一定也很幸运,认识像马克这样的人。几年来,他一直是公司里的核心人物,不但性情温文尔雅,就连职业技能也堪称典范。他工作出色,但这绝不是为谋求个人荣誉。他只是喜欢自己的工作,想把工作做到最好。  相似文献   

9.
父亲     
父亲下岗了。其实,父亲本不会下岗的,全厂百余号人,谁不知道父亲“李能手”的大名呢?然而他确实下岗了,这都怨他那“不开窍”的脑筋。早在减员前,主任就曾透风给他:“年纪大了,有希望干几年吃个退休金。然而现在又在减员增效,很难说呀……”那意思很明显,只要父亲开窍些,给主任些好处,下岗断然不会落到他的头上。我刚一提及这事,父亲大怒:“拍胸口问问良心,咱办事得光明磊落!”生活的重担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但没有压弯父亲的信念;生活的困苦熬白了父亲的双鬓,但父亲那颗跳动的心依然鲜红。为了生活,父亲又忙碌起来。整个下午,父亲都在修理那…  相似文献   

10.
父母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小时候的印象中,他们一直有些磕磕碰碰。记得有一次,我和奶奶聊天,才知道母亲过去对自己的婚姻是不满意的。由于家里缺丁,外公想招个上门女婿好传宗接代。而父亲家弟兄多,十分贫穷,就进了外公家的门做了上门女婿。所以,我们兄妹是在外公家长大的。当时,母亲有个从小和她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可惜是个独子,无法满足外公  相似文献   

11.
朱凌 《山西老年》2009,(10):27-27
父亲自从退休后,整日里无精打采,用他的话说,心里一下子被掏空了,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父亲的这一心理,我无法体会,但我却知道,忙惯了的父亲,一下子闲下来,肯定不适应。  相似文献   

12.
若将廉政风险预警报告机制比作一本字典,那么风险点就是字典索引,层级确定的标准、原则及采取的处理方式则是字典里的信息,出现的预警信息则为待查询的内容。所以编制这本字典的过程即为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报告机制的办法,查询这本字典的目的就是确定一种处理廉政风险预警途径。本研究的重点是编制这本廉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字典,内容为风险排查、信息库建立及层级和处理方式。一旦预警信息出现后,可采取"查字典"的方法,迅速确定预警的级别,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元尚 《北京纪事》2010,(6):98-99
人生识字字典始。商代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没有字典,一般人就跟瞎子一样,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人们都知道甲骨文是在安阳发现的,可关于它的线索却是在北京宣武区冒出来的。110年前,也就是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秋天,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1845~1900),地位相当于国家教育机构的最高行政长官,得了疟疾,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于是找了京城一位老中医。  相似文献   

14.
男人: 你们好,见字如面。 我有个父亲,还有个年幼的弟弟,二者年龄之间的,大概就应该被称为男人。 我理想中的你们,是胸怀宽广的,具有字典或百度知道一样的学识和不多说话的幽默感。 幽默并不是贫嘴,这其中的分寸需要你们好好把握。  相似文献   

15.
父亲退休后,就和母亲一起生活在乡下。双休日,为了给父母一个惊喜,我没打招呼就赶回去。谁知,到家才知道,父亲骑三轮车带着母亲赶集去了。打开屋门,在屋里转了一圈,随手拿起父亲书桌上的一本杂志,百无聊赖地翻了起来。忽然,杂志中掉下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8,(5)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费尽心机才追到手的。那时,母亲几乎天天唠叨,说父亲见到她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她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她,不惜冒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她;说父亲最后还是为她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撸掉了一颗星……父亲和母亲的生活不算幸福,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杨启范 《社区》2005,(23):60-60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一天在大街上和泥巴玩,和我一块儿玩儿的孩子动手抢我的泥巴,为此我们大打出手,那孩子恶狠狠地骂我是拖油瓶。我不知道拖油瓶是一个怎样恶毒的字眼儿,就回家去问娘。娘一脸惊恐地问:“你听谁说的?我非撕烂他的嘴不可!”娘越是讳莫如深,我就越发好奇。然后我从字典上知道了拖油瓶的真实含义,又从大街上爱嚼舌头的女人们那里知道了我的身世。娘是带着我改嫁的,二弟、三弟才是我现在的爹和娘亲生的。后爹是一个石匠,长得十分猥琐。我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我就再也不叫他爹了,在我嘴里,“那个人”成了他的代称。“那个人”的…  相似文献   

18.
无言的坦白     
父亲在我的心中一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主,但是在这天晚上,在别无选择之下不得不与父亲“开战”。我清晰记得当晚当父亲和母亲那“悦耳”的争执声传遍全家时,我开口了,我终于勇敢地吐诉藏在心中多年的心声,狠狠地指责父亲,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居然无动于衷地吃水果,看着我那毫无价值的泪水说了一句:“你什么也不知道,别再疯言疯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大学     
正从懂事起,父亲和我说话就不多。父亲是一个孤儿,五岁丧母,九岁丧父,十来岁他就开始独居。那个时候,村里和他一般大的小孩都在念书,父亲每天跟着他们去上学,一直跟到教室门口,就止步了。父亲知道,教室与他无缘,贫困使他过  相似文献   

20.
某一天,听说爱情回来过某年2月28日,城里下起了雪,一点一点飘落在地。有些人特意开车去郊外,上北峰等处看雪;雪覆盖了路面,他们玩起了打雪仗。我在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发现自己也像他们一样高兴。我明天要离开这里。我还不知道自己下一站的落脚点。我要好好想一想,如果真像他们说的爱情曾经回来过,我不管它仅仅是为了我,还是包括所有对它心盼已久的人,我都觉得这像似一种奇迹,不敢相信,我会得到这座城市的一种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